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娟 《科教文汇》2008,(23):259-259
本文以游记的形式,通过对新疆民居的考察、选取了几个较有特色的民居进行介绍、分析了新疆民居的建筑形式特征和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2.
龙肖毅 《今日科苑》2009,(14):186-186,188
文章辨析了家庭旅馆与民居客栈概念的准确性,最后基于对民居客栈的功能及特点分析,认为:民居客栈是以具有地方文化风格特点的家居院落为经营场所,集食、宿、游、娱为一体的,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居住方式及亲情特色等人文现象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3.
龙肖毅 《金秋科苑》2009,(14):186-186,188
文章辨析了家庭旅馆与民居客栈概念的准确性,最后基于对民居客栈的功能及特点分析,认为:民居客栈是以具有地方文化风格特点的家居院落为经营场所,集食、宿、游、娱为一体的,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居住方式及亲情特色等人文现象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6)
巴蜀地区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经历了数千年的演进,在功能、形式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结合巴蜀地区地域特色,包括自然气候因素以及精神文化因素,思考传统民居中装饰构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为传统建筑的修复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现存晋商聚落数量众多,保存较好,价值极高,也颇具特色。由于山西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殊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市居空间环境及店铺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体现了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阐释着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系统。晋商聚落从市居空间环境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建筑形式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民居的变异,将市集与民居巧妙地联系起来,合理地解决了市集与居住这两种空间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的矛盾,丰富了聚落的空间层次和环境景观,对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东红 《今日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李东红 《金秋科苑》2009,(15):180-180,171
其传统民居具有既遵循传统形式又兼具地域特色的双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格局、空间组织、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分析,剖析了王家大院在严谨的等级规范制度中寻求变通和创造自我形象的精神实质,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探讨和揭示了传统建筑价值对于当今建筑研究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山西民居的独特风格是受北方高原气候、自然地理、村落聚积构成和中国传统理论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别墅项目,在民国以前,多以传统民居为主。从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居看,富人住的房子,大多都是精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即在很多地方变成殖民地以后,殖民文化带来的欧美原版别墅建筑的植入,曾经一度改变了中国别墅的类型,并且逐渐成为有钱人住宅形式的主流。传统的民居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大多是文物,很少再有达官贵人喜欢传统意殳的民居。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采用风雨楼,坡屋顶等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文章就现代建筑是否要沿袭传统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结论:对于文化的特色,在城市移建过程中还是要尽量保持原有的建筑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多处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文化特征,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依据。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发展形成的独特建筑装饰艺术形式。指出了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与现代人们住宅观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白宪臣  张义忠  贺子奇 《资源科学》2010,32(9):1792-1798
传统民居蕴含着鲜明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朴实的建筑生态观,揭示了不同环境中建筑生存与发展的客 观规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哲学、美学、伦理、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观念,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及邻 里和睦关系等内涵,正是当前大力倡导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建设理念。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极其宝贵的历史文 化资源不可再生,农村建筑和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 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 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经济承载 能力,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本文以豫西民居为例,在分析探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与生态资 源价值基础上,按照分门别类,确定重点,按级别制定保护措施,形成各级政府与居民相结合的保护管理模式,把规 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乡土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基础上进行创新 性设计,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宁 《科教文汇》2011,(24):201-202
西北的窑洞民居在对环境的利用方面是数一数二的,人们利用天然的黄土层挖窑居住,窑洞成为西北黄土高原最为典型的居住建筑形式之一。它非常重视室内与室外的沟通与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窑洞民居又有自身的一些缺陷。因此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应挖掘探索西北生土窑洞的艺术特色元素,在现代改造装饰中加以合理利用和创新,以迎合我们进行改造的初衷,从而表达出窑洞原本憨厚质朴的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地域性民居建筑特色鲜明。数千年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各族人民摸索出了一套最有效的利用资源、最经济的进行建设的适宜性技术,建造出了各种类型的民居建筑。了解和借鉴传统民居建筑所采用适宜性技术,传承先人的生态智慧,达到适应环境、保护生态的目标,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使西北民居建设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恩施地区吊脚楼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吊脚楼是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至今仍然广泛存在于我国湘鄂黔川交界区域。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以鄂西土家族的吊脚楼最为特色,它不仅保留了少数民族的风貌,虽历经发展与演变,却不曾消失,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首先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分析恩施吊脚楼的起源与演变,分析建筑形式及空间的影响;并分析了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普遍特征;最后,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在展望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的保护,也只有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展现吊脚楼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潮流中,对于传统民族村落的发展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共存?特别是黔东南州聚居的苗族同胞,其独有的苗族民居的建筑特色正伴随着时代的进程逐步的被淡化,原本浓郁的民族元素及地域特色逐渐被现代文明所同化,传统的建造工艺技术也面临着革新和挑战。以黔东南州苗族民居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现阶段黔东南州苗族民居的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黔东南州苗族民居的传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土家文化与楚文化是血缘近亲,楚文化是汉文化的构成因子,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内容。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正是这种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在民族文化和审美艺术上的反映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杜锐 《科教文汇》2007,(9Z):198-199
土家文化与楚文化是血缘近亲,楚文化是汉文化的构成因子,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内容。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正是这种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在民族文化和审美艺术上的反映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土家文化与楚文化是血缘近亲,楚文化是汉文化的构成因子,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内容.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正是这种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在民族文化和审美艺术上的反映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民俗事项当中,往往有着互相交叉的部分,而非像一般的学科那样泾渭分明、非此即彼。而作为随着人类发展不断改变的建筑文化,与民俗的关联更是密切和广泛。一些民俗学的事项和人类的建筑形式密切相关。天津作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其传统的民居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传统的天津合院式的民居在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上有着一定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天津地区的民俗特点。本文在民俗学视野下对天津的合院式民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临夏地区回族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比较分析临夏回族聚居区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建造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民居建筑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影响,提取出临夏地区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对其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改善传统院落全封闭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