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从现代性与现代艺术的角度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合法性的论证。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具有代替宗教的精神安顿作用。  相似文献   

2.
记者:书法是集审美与阅读于一体的特征鲜明的中国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的时代中,如何认识书法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鲁振汉:中国书法的确是中国独有的集审美与释意为一体的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与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具有广泛的联系,因而被誉为最高境界的抽象艺术。改  相似文献   

3.
正值国际经济局势动荡、国内艺术市场前途未卜之际,2008年11月15~16日,首都师范大学主办了“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作为国内唯一开设“艺术市场”专业的学院和“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的理事单位,该院始自2005年即以培养优秀的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实践与研究人才为目标,密切关注当代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该研讨会邀集在艺术市场颇有建树的院校负责人、理论家与批评家、美术馆长、艺术拍卖行负责人、策展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中国文人精神"如同传统的欧洲宗教精神,是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花鸟画是传统中国文人"主体精神"的艺术表现,与世界上其他画种相比,发生最早、成熟最晚、突破最难.本文应用美术原理和方法,通过艺术的分析与取舍,探讨其元素及艺术特点,综合剖析其艺术本质,折射艺术思维的"中国文人精神".  相似文献   

5.
记者:油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您如何看中国油画在当下国际艺术中的位置?丁一林: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现在中国艺术整体面貌的话,可以说中国的艺术生态环境处于国际上最具包容性、最活跃的状态。古典油画、传统国画、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各个门类齐头并进,这在世界各国中应该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应该说这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开放的文化政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市场呈现出的发展势态,不仅与我国目前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历史背景相符,同时也说明中国艺术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业态愈发趋向多元化与纵深化发展。作为中国艺术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领域,艺术金融也随之不断加强及完善理论及机制创新,正在逐步形成一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具有新时代战略意义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由中国文化部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6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将于2013年11月16~26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是文化部主办的三大国际性艺术赛事之一,每3年一届。举办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旨在展示当今国内国际钢琴艺术教育动态,推动和促进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及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将中国逐步建成亚洲的国际文化活动中心。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举办,得到了国际钢琴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的3个专场预展《珍宝归途——清代瓷器精粹》、《现当代陶瓷艺术》和《现当代雕刻艺术》3月13~1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亮相,其中《现当代陶瓷艺术》与《现当代雕刻艺术》专场均为中国嘉德首次推出,各汇集中国60余位有突出成就的陶瓷艺术家的80件作品,均为业界专家论证认可的上乘之作。包括景德镇、宜兴、龙泉、石湾、德化的精美瓷器。也出现其中。  相似文献   

9.
海外艺术基金觊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9月9日,上海艺术博览会拉开帷幕。面对股市冲击下的艺术品市场,上海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力邀海外14家艺术基金前来上海,争取海外成熟的艺术品收藏资金拾升成交量。其实,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的火爆,使众多海外艺术基金看到这个巨大的市场,包括瑞士尤伦斯艺术基金、纽约古根海姆基金会及美国铝业基金会等,均纷纷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朝鲜艺术一度使人深感神秘莫测,但生2007年7月其当代艺术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展览后,其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尽管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隔江相望。却少有机会接触其相关艺术作品。伴随近年朝鲜艺术与中国交流的逐渐频繁,其市场价值亦逐渐获得中国业内及藏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是罗杰·弗莱晚年时期的力作,对塞尚的研究与论断至今仍堪称经典。但这样一部著作却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情感控制、留白、韵律和笔触等几个方面。弗莱从中国艺术中提取与征用美学资源,成功运用于对塞尚的研究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批评,并使《塞尚》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为其形式主义艺术批评与美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永恒的,艺术没有时间性,然而,艺术审美的标准却不断地在变化;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不分地域,然而,艺术的具体载体即表现形式却有着此地、彼地的特色。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和融合,而不是抉择。“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博采众长,才能独树一帜,攀登到艺术的高峰。2002年8月22日至9月1日,在中国福建惠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正是这一理念的积极体现。该届艺术节的主题“传统艺术与当代实验”,旨在使中国艺术借助传统走向现代,脱离艺术地区化、局部化的藩篱,在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已经临近末尾,就像各个领域都在进行世纪性回顾一样,中国艺术也应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百年命运,以便开启下个世纪。在中国,20世纪一开始就遇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被发现这样一个大事件(发现于1900年5月25日),使这一中国艺术宝库名扬世界。这个开头似乎具有某种预示性,20世纪成了中国艺术大发现的一个世纪。中国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基本上都在20世纪;这些遗址中所保存的艺术作品向全世界的系统传播,中国艺术以一种比较完整的形象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艺术并肩而立,也都是这个世纪的事情。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大量的战…  相似文献   

14.
画论失语症是中国美术界一直存在的严重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现代学者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误读;二,完全借用西方的艺术理论语汇,来对中国绘画艺术进行评判;三,研究古代画论的专家学者逐渐减少。深究其产生的原因概而为二:其一,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颠覆与蔑视,全盘否定了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和画论。其二,传统文化的现代断层。  相似文献   

15.
任戎印象     
艺术家任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弄潮美术激流中。年轻的他在海外多年放还自我艺术,像海绵般吮吸艺术精髓。近10年往返于世界各艺术胜地与中国本土的化交流中,任戒逐渐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建起自己的图像谱系和符号系统。在当代艺术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有中国化背景的国际性艺术家,任戎的艺术世界正在观众面前逐渐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柏林亚太周的“中国节”上引起轰动。展览的名称是《生活在此时》,近3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上百件绘画、模型和音像作品,布置在汉堡火车站博物馆的10个展厅内。开幕式当天细雨霏霏,冒雨赶来的柏林观众挤满了博物馆上百平方米的大厅。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生活在此时》的策展人之一范迪安,在欣喜之余向记者畅谈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缘起和走向。范迪安说,文化生态环境对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直接受外国影响,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立体,艺术的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到了90年代,我们的文化自主性开始增强。但如何把一个健康、真实的中国现代艺术介绍到海外还有一定的难度。西方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不仅不足,甚至偏颇,有些国外策划的展览,有意识形态的趋向,偏爱激进、极端的作品,没能与我们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本次展览,是中德双方策展人首次合作,共同商讨选题,共同挑选作品,在以“现代艺术之都”闻名于世的柏林展出,而汉堡火车站博物馆又是现代艺术大师云集的地方,这标志着中国现代艺术与世界良性对话的开始。范先生继续谈到,不仅国外,包括中国国内对现代艺术的认识都存在一些模糊概念。人们都认为“现代艺术”是个敏...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真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申遗”成功去年11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北京向中国文化孙家正部长颁发中国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证书。此番入选的是“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而“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据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包括“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  相似文献   

18.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00年10月中旬在中国江苏省举办。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是一次世纪相交之际的国家级艺术盛会,也是中国第一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举办的国家艺术节。本届艺术节主题为:继往开来,繁荣创新;其宗旨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将坚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民族文化与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相结合;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艺术创作的展示性与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突出时代性、开放性、群众性和竞争性。同时,本届艺术节还将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增强市场观念,体现政…  相似文献   

19.
《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的主题词是“融合与创造”,标示此展以开放求是的姿态,应对当下国内外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向,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就文化艺术的现实来说,多元化已是一个受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普遍赞同的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历史证明,任何单一的文化发展模式都不利于艺术的创造和繁荣。封闭和排斥,只能使自己置身时代潮流之外,且因吸收不到营养自身也会枯竭衰落。面对当前丰富复杂的艺术状态,坚持开放和有分析地借鉴与吸收的态度,将更利于艺术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在交流与融合中产生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资讯     
《西藏艺术与考古展》在东京2009年9月18日在东京上野森美术馆开幕的《西藏艺术与考古展》,于11月30日迎来第10万名幸运观众。该展作为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的中国文化节项目之一,受到广大日本观众的欢迎。4月116月14日,该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