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法》的修订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件大事。修订后的《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 ,在会计记帐规则方面作了许多完善性的修订 ,进一步明确了会计监督的基本关系 ,细化了会计核算方面的规定 ,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与会计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原《会计法》与现代的市场经济出现了许多不尽符合的情况。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了《会计法》并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本文就新《会计法》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和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会计法》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的《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新《会计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我国会计监督和监督体系,这对于维护我国的会计改革和会计事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会计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与原来的《会计法》相比,在若干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规范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行为要求.;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加大了打击会计造假行为的;突出了会计法应予规范的重点;构建了我国实施会计监督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次新修订的《会计法》,主要宗旨是从法律的角度遏制和解决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与原来的《会计法》相比,新《会计法》有四大特点值得关注:着重强调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增加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一章,突出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违反《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严格。  相似文献   

6.
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地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与完整规定在立法宗旨里面,为了实现这一立法宗旨,《会计法》从不同的层面对与此有关产个人特别是单位负责人规定了相应的义务和禁则,并对违反应尽义务和性规范的行为规定了罚则,此乃确保会计资料真实与完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法》颁布实施一年来,对规范企业会计工作起到了较明显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温州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结合温州市财政局组织的《会计法》执行检查情况,在对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9.
200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会计法》以崭新的会计立法格局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使人们清楚地看到,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制建设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它以多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会计立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旧红学家以《左传》为标准评点《红楼梦》,其观点源于金圣叹。《红楼梦》传承于《左传》主要表现在叙述场景安排、人物刻划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抑》是一首卫武公对周平王的诫勉之诗 ,当作于《青蝇》、《宾之初筵》之后 ,大致在周幽王十一年 (前 771年 )至周平王三年 (前 768年 )之间。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后期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如何走向近代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日本出现了福泽谕吉的《劝学篇》 ,中国出现了张之洞的《劝学篇》。前者鼓吹独立自由 ,着日本启蒙之先鞭 ;后者站在封建卫士道的立场 ,为满清王朝服务 ,但受西学的影响 ,鼓吹“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新《会计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布第二十四号主席令,公布修订后的新《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起实行。  相似文献   

14.
对《丘中有麻》的诠释历来众说纷纭。文章在肯定朱熹《诗集传》之说的基础上提出新证,指出其诗系情歌。  相似文献   

15.
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竹山词》、明抄《百家词》本《竹山词》与黄丕烈校理本《竹山词》,为《竹山词》传本中最重要的三本.三本各有胜处,而由黄氏所校本得《竹山词》元本目录之全目及其卷中脱佚之篇,由汲古阁本得元人题记之全文,二本价值又在明抄《百家词》本之上.而《历代诗馀》、《词综》、《词谱》、《词律》所采蒋捷词与以上传本文字多相异,于《竹山词》校勘有重要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历时性的艺术体式之一,这种传统观念,使人们长期忽视对诗的共时性理解。就《楚辞》、《诗经》的研究而言,运用共时性理解可以解开其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诸多谜一样的问题,如《离骚》“求女”、《九歌》“事神”、《诗经·桑中》“思孟姜、孟弋、孟庸三人”的真实内涵,《离骚》一诗的多元隐喻模式、其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诗经》的语言形式特征,以及历史“语境”中共时性要素对解读《诗》、《骚》的意义等。共时性理解法与目前流行的那种逸出文本,并最终导致文本整体性消解的所谓文化分析法不同,它主要是文本分析法,重视文本中各相关要素的互相规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问世已经七十多年了。这部作品以其高度概括的人物典型 ,广阔形象的生活画面 ,严峻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 ,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从《阿Q正传》的发表时至今日 ,在对《阿Q正传》的评论和研究方面出现了大量论著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可喜的进展。然而 ,正如鲁迅先生生前就指出的那样 ,各种评论和研究 ,对于“《阿Q正传》的本意” ,“能了解者不多”。究其原因 ,小说本身博大精深 ,人物典型奇特复杂 ,作者思想深遂独到 ,固然是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的重要因素。加之“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 ,看作品又因读…  相似文献   

18.
汉徐幹作《中论》,世有传本。本文作者撰《中论校注》,以清钱培名校补本为底本,又据俞樾《中论札记》等再加以校勘,并加详注,作此《校注》的补记考释一文,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思想完美统一为根本准则的笔法。  相似文献   

20.
《史记》的生命之树为何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具有独特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国人的根柢书,此外,它还体现出四大特点:第一,是民族文化的浓缩;第二,是反映民族共同心理的历史哲学;第三,其历史与文学的成就遣泽后世;第四,司马迁崇高的人格、创新的精神激励人生奋发有为。《史记》研究总成果的统计与分析表明,二千多年来《史记》研究始终受到重视,80年代以来更是达到高峰,且具有研究方法多样化的新特点。当代《史记》研究的趋势是提高与普及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