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度,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杨度参与洪宪、丁已复辟及其思想根源,作一初步探讨。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1914年末,袁的御用造法机构“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并可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3人,将其姓  相似文献   

2.
袁克定、杨度等认为民主制总统五年一改选即发生动乱,国家难以承受,主张君主立宪,一劳永逸,属于激进派。袁克文等认为袁克定等急燥冒进,对袁世凯不利,属于缓进派。袁世凯在激进缓进之间摇摆,及日本表示支持,始决定激进,日本等国又表示反对,洪宪帝制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与孙中山等为共和立宪派,袁世凯父子与杨度等为君主立宪派。两派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也是可以合作的。他们互相利用,迫使清帝退位,使袁世凯出任了总统。共和立宪派主张国家大权归于议会,君主立宪派主张大权归于总统,相持不下,于是又爆发了二次革命,说明两派最终还是不可调和的。汪精卫与袁世凯父子,既有恩的一面,怨的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杨度既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文学家.他曾主张君宪救国论,张勋复辟之后,认识到君宪救国行不通,进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再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也堪称"多彩"了.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只可算是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则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5.
自《人民日报》指出,是敬爱的周总理在逝世前转告上海《辞海》编辑部,在编列“杨度”辞目时,要把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写进去后,杨度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年多来,在上海发现了杨度的诗和墨迹,报刊发表了回忆文章,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度传》。  相似文献   

6.
何汉文、杜迈之编著的《杨度传》(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写作不易而又待进一步完善的传记。作者何汉文由于过去在国民党政府监察院任职时和同僚刘成禹、沈尹默、高一涵、金毓黻、于树德等了解到一些关于杨度生平言行及晚年投身革命的片断事迹,加之全国解放后,又得到杨度的密友方表和亲属王舒提供的有关资料,这才为《杨度传》的写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十年动乱中,所集资料大都散失。后得知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关于杨度评价的谈话,作者深受激励,提笔重写,才成此书。作者依  相似文献   

7.
杨度     
在中国近代史上,杨度是个由封建士大夫中分化出来经过曲折道路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典型人物。杨度,字皙子,号虎公,因学佛,又号虎禅师。湖南湘潭县石塘人。生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12月8日。四岁丧父,由伯父杨瑞生抚养成人,先后求学于张登寿、王闿运门下,深受其王的“帝王之学”政治思想影响,旧学根底较深。 1892年,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杨度曾赴京会试落第,痛感清廷腐败,国事动荡。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起,杨度出于爱国热忱,曾上书清政府,请求参加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甲午之战。此时,湖南维新改革的呼声渐高,杨度也投入到维新运动的热潮中。 1902年4月,杨度随首批湖南留日师范生赴日,进入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主要学习办新式学校的经验。同年11月间,肄业回到湖南,宣传反帝反满的思想。1903年6月,杨度参加了清政府新开  相似文献   

8.
杨度是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金铁主叉说是他君主立宪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反映了杨度爱国救世的热忱,他对宪政思想的理解,他对责任内阁制的孜孜追求,以及他对清政府寄予的幻想,其金铁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来看,其思想之不足又是很显见的.  相似文献   

9.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骨干力量,曾竭力拥护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杨度的这一思想是有深厚根源的,他早年学习"帝王之学",两次东渡日本求学,深信只有实行君主立宪才能保全当时的中国,才符合中国国情。加上杨度强烈的爱国救国之心,使他认为只有坚持君主立宪才能挽救中国。  相似文献   

10.
杨度是民国初年政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力倡君主立宪政体,组织筹安会,效劳于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活动,一直为学术界所诟病。通过重新考察杨度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动机,我们认为:虽然杨度提出并企图推行的是救不了国的救国方案——“君主立宪”政体,但他从研究中国国俗民情出发,探索何种资产阶级政体符合中国实际,这是科学的态度,我们不应该因其救不了国的主张而一笔抹杀他的救国之志。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小说《旷代逸才》的主人公杨度是一个总体上塑造得成功但也有局部不足的艺术形象。本文由此出发,总结了作品塑造杨度形象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造成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名声大落大起的传奇人物之一。在1975年披露其晚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作过一定贡献的史实之前,他一直处在声名狼藉者列。在史实披露之后,他开始被人们再度发现,再度认识。笔者不敏,敢效先进,聊就读书所及,试就杨度在清末立宪运动中的地位、作用、阶级基础、思想局限诸问题略作评估。  相似文献   

13.
杨度在礼法之争的最后关键时刻,毅然支持法理派沈家本制订的新刑法,并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认为家族主义及其法律是造成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以家族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清朝旧刑律与立宪宗旨不符:沈氏的新刑律依据国家主义,符合宪政精神,应予通过。杨度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具有冲击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步作用。这是他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和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在法律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这是杨度的自挽诗。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生于1875年,1931年9月在上海逝世。在上述自挽诗里,他对自己曾经奉行过的帝制主张和以佛救世思想表示了最后的否定。杨度在近代之所以闻名,一是他曾经大肆鼓吹君主立宪,在辛亥革命前后扮演过一段不光彩的角色;二是他晚年转变立场,加  相似文献   

15.
杨度在礼法之争的最后关键时刻,毅然支持法理派沈家本制订的新刑法,并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认为家族主义及其法律是造成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以家族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清朝旧刑律与立宪宗旨不符:沈氏的新刑律依据国家主义,符合宪政精神,应予通过。杨度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具有冲击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步作用。这是他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和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在法律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观念是近代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环节。在梁启超论述“中华民族”的基础上,杨度从中国固有的文化民族观念出发,在《金铁主义说》中明确地将“中华民族”界定为文化民族。杨度的民族主张与持反满革命立场的章太炎、刘师培截然不同,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完善颇为有利。在今日全球化语境下,这一建立在中华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中华民族观念,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论杨度铁路思想的理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度作为清末那个激越时代的理性之人、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中坚,其铁路思想中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法理赎路。主要体现为依据合同,据理力争。二、节制式借债。他反对利权回收运动中的盲目拒债,因此而有性命之忧;同时,又反对盛宣怀的大借外债行为,主张将其革职;最后落脚到散借外债、注重社债的主张。三、官商合办。先是力主商办,而假以官力,后来明确了自己的官商合办主张。四、力斥省界。杨度对省界现象十分不满,他指出此中有“二弊一害”。由于清朱乃非理性的时代,杨度作为理性之人,尽管提出了理性的主张,但结果只能在激越的声浪之中,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18.
杨度一生中的政治思想变化较大,但这正是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他晚年思想的转变存在若干因素,不能简单地以政治投机论之。  相似文献   

19.
杨度对清末民族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君主立宪派的中坚,杨度对清末民族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并曾以民族问题向革命派发难,宣传君主立宪。杨度对清末民族问题的认识包括三个要点:一、蒙、回、藏等族因国民程度低下而极易分裂,从而导致瓜分亡国;二、满汉矛盾起因于清朝统治政策的失误和满汉之间的双重误解;三、驳斥革命派的“亡国”论和“排满”论,进而得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本文对上述观点的得先进行了评议,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战后第一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做出了许多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冷战结束后杜鲁门倍受美国史家推崇.但他却是20世纪唯一没有上过大学的总统.他的总统之路颇具戏剧色彩.了解杜鲁门的总统之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总统政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