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对比实验方法,采用JETVIBE(ETS-900N模式)振动训练台,对首都体育学院跨栏跑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Hz。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在60°/s和300°/s测试条件下,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分别对2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力量测试。研究结果: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做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最大功和总功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在传统力量训练中附加振动刺激,能更有效地达到提高髋关节力量训练的目的;振动刺激能更好地提高髋关节的最大力量和耐力水平;振动力量训练在前4周使髋关节屈伸肌群肌力保持相同的速度增长,而后4周髋关节伸肌肌群肌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屈肌肌群肌力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轮车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的泥地竞速运动,对运动员的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及无氧耐力等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振动训练能够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水平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本研究将小轮车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振动台上完成与对照组内容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实验前后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两组运动员下肢肌群的峰值力矩、耐力疲劳指数及爆发力水平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均有增长,但伸肌组间变化不明显,而屈肌组问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1)"交变负荷训练组"(Ⅰ组,n=5),振动刺激的频率为20~25 Hz,加速度为15~20m/s2;2)"传统力量训练组"(Ⅰ组,n=5),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B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和快速力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全身振动刺激对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次采用自制的振动台力量训练器,对10名体育系学生进行8周下肢抗负荷半蹲起全身振动刺激力量训练,膝关节角度控制在110~120°.振动刺激的频率为20~25 HZ,加速度为15~20 m/s2.采用对比实验证实,全身振动刺激能够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亦可提高主动肌和对抗肌的柔韧性,保证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的协调平衡发展,但对肌肉耐力的作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受试者采用不同振动频率进行附加振动的负重蹲训练,探讨振动频率对肌肉力量振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大学男生30人为受试者,在振动台上进行不同振动频率的负重蹲训练.使用三维影像测量和测力台同步采集50cm跳深和负重蹲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使用瑞士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膝关节向心和离心收缩时的肌力指标.对实验前后两次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频组在跳深的净冲量、反跳时间和反跳高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低频组;高频组在负重蹲的最大力值、蹬伸时间、冲量的改变幅度要优于低频组;高频组在肌力数据的力矩峰值和最大功率的增大幅度上也明显高于低频组.结论:较高振动频率(35-45Hz)更有利于促进下肢肌群超等长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下肢伸肌群的向心工作能力以及能力储备,能够提高膝关节在离心和向心两种工作状态下的力矩峰值以及最大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宽专项力量训练途径,丰富和创新力量训练方法,通过振动力量训练组(II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I)对比实验研究来探索振动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振动力量训练发展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力量训练法能在同等的负荷条件下,能更有效地发展运动员膝关节屈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其中伸肌表现不明显;振动力量训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膝关节肌群力量耐力水平,同时使膝关节屈伸肌群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疗法对人体膝关节等速肌肉力量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名健康男青年随机分为对照组6人、中频电刺激干预组6人,干预组进行一个疗程中频电刺激。分别于实验前、后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受试者右侧膝关节肌群肌力相关指标,测试强度定为以下两组:角速度60°/s重复运动5次组和角速度180°/s重复运动15次组。结果:(1)与实验前相比,干预组角速度为60°/s时,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APT%BW显著升高(P〈0.05),相对平均功率AP%BW明显增加(P〈0.01);(2)干预组角速度为180°/s时,实验前后伸、屈肌群疲劳指数均FI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前、后干预组屈、伸肌群峰力矩角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测试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频电刺激疗法对提高人体膝关节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相对平均功率和降低疲劳指数有明显的效果,对提高膝关节肌群爆发力和耐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观察膝半月板损伤施以关节镜手术后,通过等速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影响.采用Cybex-600型等速运动测试仪对27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19例进行患侧膝屈、伸肌进行等速运动训练.选用不同测试速度(60°/s、120°/s和180°)时的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和平均功率等指标对训练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发现:运动损伤后的恢复期通过等速训练对上述指标均可产生良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经过膝关节等速训练,可加速膝半月板损伤后的康复过程,对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ISOMED2000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优秀散打运动员和一般散打运动员肘关节进行不同速度的等速肌力测试.测试速度依次为10°/s、60°/s、180°/s和360°/s,选取屈肌肌群、伸肌肌群的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屈伸肌比值、峰力矩角度、平均功率、总功作为指标,对运动员的肘关节肌肉力量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速度下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力学特征变化.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无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还是爆发力都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在60°/s速度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做功最大,但优秀运动员的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屈肌力量,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2名排球专项一级和二级运动员进行肩关节振动力量训练.结果表明:在刺激频率为30-35Hz,加速度为25-30 m/s的训练条件下,经过8周的振动力量训练,Ⅰ组肩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增长幅度比Ⅱ组要大,前四周伸肌群的力量增长幅度高于屈肌群,而后四周肩关节屈肌群的最大功增长幅度要高于伸肌;振动力量训练对发展肩关节速度力量的效果要优于最大力量;Ⅰ组的总功增长幅度要高于Ⅱ组,其中前四周伸肌群的总功增长幅度普遍高于屈肌,而后四周屈肌群的总功增长幅度高于伸肌;振动力量训练可够以较小的负荷刺激达到提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目的,尤其是对发展速度力量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积分肌电阈评价普通健康者有氧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用积分肌电阈(IEMGT)评价普通大众有氧运动能力,使用实验法,收集10名健康成年者蹬骑自行车过程中股直肌肌电、血乳酸和呼出气体的数据,将其转化为通气阈(VT)、乳酸阈(LT)和积分肌电阈(IEMGT)所对应的.↑VO2Peak%和.↑VO2,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通气阈、乳酸阈和积分肌电阈所对应的.↑VO2Peak%和.↑VO2两两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积分肌电阈与通气阈和乳酸阈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说明积分肌电阈(IEMGT)可能会成为一种无创伤地评价普通大众有氧运动能力的方法,但是由于积分肌电阈(iEMGT)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效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跟骨定量超声仪 (QUS -2 )对 9个年龄段 ( 4年为 1段 ) 3 3 4名 (男 163人 ,女 171人 )健康志愿者 (除外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及跟骨疾病者 ) ,进行跟骨超声振幅衰减 (BUA)测定。结果显示 :①峰值BUA位于 3 5~ 3 9岁年龄段 ,男性 ( 116 81± 3 2 6dB/MHz) ;女性 ,( 10 5 3 9± 5 2 2dB/MHz) ;②峰值骨量过后BUA随增龄而逐渐降低 (P <0 0 1) ,至 45岁年龄段时 ,男女均进入骨量减少期 :女性 5 0岁、男性 5 5岁年龄段时BUA均值进入骨质疏松期 ;③跟骨定量超声骨量峰值无明显性别差异 ,建立的峰值骨量可作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诊断骨质疏松的基础参考值。  相似文献   

13.
运用iEMG评价举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湖南省举重队8名运动员在等动练习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和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应用积分肌电评价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平均积分肌电与平均峰值力矩和平均做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这提示应用积分肌电技术来评价力量素质并监控力量由训练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性预测是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在现代定性预测方法中,有不同类型,本文仅介绍广为适用、可靠性最高的定性预测方法———德尔菲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定性分析基础上,以数量、分数评估等方法将预测推断数量化,用统计方法去整理和评价,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定性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举重运动员等动肌力特征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CYBEX-6000型测力系统,对国家举重队和广东省举重队部分运动员的等动肌力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综合归纳出举重运动员等动肌力的总体规律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动技能对运动员赛场发挥及优异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实践中也是核心要素.虽然长期以来对运动技能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但所有运动技能大体上可以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运动技能.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1)解释开放式和封闭式运动技能各自的特征;(2)论述开放式和封闭式运动技能的训练要点;(3)根据两种不同技能分类,介绍心理准备的方法,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开放式运动技能要求运动员必须根据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决断,快速反应时间至关重要.运动员的动作应集中于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运动员可以自由选择任何形式的技能来完成特定任务.另外,开放式运动技能还应有很大的创造性和准确性.与此相反,封闭式运动技能允许运动员有相对充足的决策或判断时间,竞争环境稳定、可预测,且规则和评判运动技能的标准也是预定的.更为重要的是,封闭式运动技能强调技能的完美表现.开放式和封闭式运动技能的执行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神经肌肉系统:闭环神经控制系统和开环神经控制系统.依据动作技能的不同特征和控制系统,在训练中应具有针对性.开放式运动技能应培养运动员快速决策能力,使运动员在执行运动技能时采取尽可能快的行动,同时,还应对技能的准确性进行重点训练.在科学的训练过程中,应使运动员拥有最大限度的技能贮备以应对竞赛中的不同状况.需要指出的是,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训练或学习应强调结果而不是过程.封闭式运动技能的训练应强调在规则和技能标准的范畴内最大限度保证动作技能完成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复训练,追求技能的完美表现.训练中还应重点对运动员的注意力进行强化.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心理准备要点包括认知竞赛动态性的本质、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势、与队友在比赛中有效沟通、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建立运动员自信.封闭式运动技能的心理准备要点包括动作执行之前进行充分的决策、认知运动技能的生物力学特征、根据运动技能的难易准确有效控制发力程度、运动技能表现应确保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充分重视运动技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而有效排除运动技能执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李延熙在上板速度上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但在蹬伸技术上存在不足,造成第二跳距离所占比例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希望能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今后的教学、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异常迅速的发展,使知识陈旧周期缩短,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任何大学靠增加知识量的办法已很难使学生能够跟踪未来科学的发展,所以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任何一个人学习的进步,事业有成及超人的天资,最终取决于内因自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双兵器从最初的双手持握不同兵器到同种兵器、从战阵所用到武术器械,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为了理清双兵器形制演变对技法特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认为双兵武艺的技法特征是随着兵器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尚力到尚技,一步一步朝着轻快便捷的方向演进的。  相似文献   

20.
Let K be a finitely generated field extension of an algebraically closed field k and C : f(x) = ayn be a curve over K, where char(k) - n, f(x) 2 k[x]. When n > 4, a 62 Kn and f has at least three simple zeros, the curve C is not defined over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