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要考虑“教育全球化”的影响,在全球教育体系中定位,通过利用全球教育资源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全球就业能力和跨文化就业能力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构成上述政策建议的观念基础是:非资源争夺型的教育发展速度越快越好;实施“教育全球化”战略是加快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是实施“教育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若干指标和数据把中国高等教育置于横向的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和纵向的本国高等教育历程中审视。文章提出,从横向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已经从世界高等教育的“第四梯队”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从纵向看,经过10年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历史成就;面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从经济角度看,中国高等教育同时兼具“大国办强教育”和“穷国办大教育”的特征。立足于现有国情和历史方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实施四大战略:首先要实施稳定与控制公办高等教育规模的战略,分类调控高等教育规模并支持新型高校的探索;其次,中国的经济条件与发展压力决定了必须实施集中和共享资源战略,优先保障国家战略人才和关键项目,以避免资源稀释带来的质量危机;第三,实行评价先行战略,继续深化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发挥好评价指挥棒的作用;第四,实施战略定力“制度化”战略,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造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预期与现实中毕业生就业不畅矛盾的原因很多 ,但问题的本质在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不适。其表现特征 ,就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教育过度”问题。从长远看 ,适度超前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需求还有距离。基于商业模式画布九个模块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发现,中西部民办院校的商业模式亟需优化,需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学科专业;提高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以提高教育付费能力;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引擎作用,缓解就业压力;聚集卓越教师队伍;完善开放合作机制;树立乙方思维,注重客户需求;增强抵抗民办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熵增”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招生与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两大抓手,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招生,是高等教育的入口,让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实现“学有所教”;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实现“劳有所职”,是高等教育当仁不让的使命,也是引导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从招生到就业都面临新的挑战,在以社会劳动者需求为依托,以受教育者实现目标为依归,切入招生与就业的维度平衡点,构建招生就业结构型一体化的良性联动机制,以实现协同效应,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关注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实施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是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全面化、建设全面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以及创新实施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因此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新思维缺乏,创业意识较差,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己成为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紧迫。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加强其市场竞争力,是高等教育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各级各类院校谋求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事业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没”。在这新的历史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经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目标,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一度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社会曾一直将有幸被大学录取的少数人称为“天之骄子”。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高校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国高等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新生,当年,全国高校就扩招了45万新生,此后,每年至少以10%的速度递增。此外,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社会各界不断提升,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教育优先发展”,再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已经成为增强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  相似文献   

12.
巴西作为拉美第一大国、新兴经济体国家,一直怀揣着“强国”之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助力“强国”建设成为巴西国家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回应全球知识经济外部冲击的必然之举。巴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主要聚焦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重点推动研究型大学建设、建立全球多边高等教育合作网络平台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周期性的政治动荡和严重的经济危机损坏了巴西的信誉与实力,导致巴西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推进中缺少周密的计划和充足的资金,缺失公平的教育生态系统和缺乏教育领域的“软”支撑,因此其通过高等教育发展助力“强国梦”之路,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13.
关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挑战和国内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以及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挑战入手,对如何确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提出以下七点思考:第一,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二,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第三,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有效选择,是坚持“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第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特色化”战略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优化”的战略思想。第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战略。第六,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第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和“将改革贯穿始终”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危"与"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惠平在《江苏高教))2009年第2期撰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下孕育的建立和健全“三创”特色体系之重要契机。作者从亚洲金触危机谈起.认为那时的中国高职教育是“机”与“危”并存。这主要体现于在当时“两扩”政策.即扩大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和扩大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招政策之下.高职教育规模增长之“机”与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5.
论“保就业”视野下的高职教育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扩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令世界各国头痛的大问题。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事关国家人才战略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现实意义十分重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坚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高职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跨越也实现了自身发展的跨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课题研讨会会议综述辽宁教育研究院金丽经请示总课题组同意,并得到浙江省教委郑继伟副主任的大力支持,“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第六课题组———关于“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于1997年5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密切相连。而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研究就业问题的本源,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视点来剖析大学教育体制、教育目的、教育教学活动,旨在通过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高等教育走上一条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全面理解我国“十五”高等教育发展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2 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社会和国际背景分析表明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采取适度超前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与此同时 ,数量发展一定要与结构调整、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及基础教育发展相协调 ,否则很难全面实现“十五”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同时也要注意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给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正在从“精英”走向“大众”。大众化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快速稳定发展,是新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中的重要使命,担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艰巨任务,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教育工作中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校具有重要的使命 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我们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