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涵 《职教论坛》2004,(16):63-64
以"科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中提出的,对德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科学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其代表的观点做概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徐涵 《职教论坛》2004,(19):57-59
以劳动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近年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思潮,它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成为引领德国乃至欧洲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德国,是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已经成为国外特别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人士接受和推崇.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德国的先进经验对我们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就能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李晓玲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1):109-111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深入研究“行为导向”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借鉴其精髓,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一、“行为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产生的背景首先,经济发展对职业能力要求提高。对职业能力要求变化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技术与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教论坛》2008,(5):38
徐涵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7年第34期撰文指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en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德国推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就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职业教育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因而在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出新。在会计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付中元 《考试周刊》2009,(47):226-227
行为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人士接受和推崇。本文通过研究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希望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近年来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构建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它代表了当今国际上职业教育领域内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它的教学原则与杜威的“做中学”、我国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以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1]。其实施过程就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在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同普通教育一样,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教学方法也同样比较先进.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英国产生的,20 世纪 80 年代由英国教育专家瑞恩斯首次提出,之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推广.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中,不但会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还能为参与教学的个人和团队提供适应实际应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行为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如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行为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人士接受和推崇。研究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问题,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围绕通过建立学校职业教育体系重构美国公立教育的问题,职教理论界产生了“职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其后80年中,“职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主导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于70年代的生涯教育思想和90年代的“新职业主义”对“职业主义”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并通过全国范围的改革对传统职教体系与模式形成了有力冲击。进入21世纪后,新职业教育理念以“学校到生涯”的形式在美国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4.
德国职教新模式——跨企业培训中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其最初始的形势即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企业)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三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这一创新模式发展的标志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剥离出了一个过渡环节——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网络中心,它的出现是德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深层次发展的产物和载体,也使得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特征越加明显。下面重点介绍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申小红 《教师》2013,(11):89-89
行动导向理念最早起源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种理念和模式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主流。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理念下,需要缩短职校技能教育与企业具体工作任务之间的差距;需要让中职学生能走上岗位直接为企业所用。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指导下,本文将探讨"园林Photoshop"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一些基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冯东 《文教资料》2007,(28):60-61
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分析得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个阶段。第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60、70年代)。第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以高等专科学校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第三,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发展阶段(70年代以后),以职业学院的出现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键能力20世纪70年代始于德国,是一种跨职业的综合能力,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均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的理念及方法.采用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等形式,利用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中培养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炎培曾说:任何一种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其根本宗旨都未脱离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劳动者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的局面已不再存在,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形势,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就是一种值得职业教育重视和推广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一、行为导向教学的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这一概念已成为欧美职业教育界追求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代名词。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9.
庞世俊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2009年第1期撰文阐述了爱德华.斯普朗格建构的人文主义教育学的陶冶理论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启示。斯普朗格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德国的迅速资本主义工业化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种哲学思潮应运而生。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受到批判。欧洲兴起“新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徐朔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11-14
20世纪70年代,德国职教界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意指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但对个体生涯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其后,在不断地讨论与质疑中,对关键能力的讨论逐渐演化成了对职业行动能力的讨论,使“关键能力培养”成为一种教育模式走进了职业教育实践,形成了行动导向教学,其具体实施原则为:行动能力应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和发展.以肇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导向.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