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迎秋 《大观周刊》2012,(17):251-252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转向思维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重要性和目的,分析了课堂提问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以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并且说明了教师把握课堂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提问。  相似文献   

2.
在采访中,有一种提问方式较难把握,这就是激将法。激将法是一把利器,使用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使采访戛然而止。本文将对这一提问方法的使用做一些探讨。 采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互动过程,女记者法拉奇认为,“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对话生动,交锋激烈”。正因此,她在采访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往往直接尖锐,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激将法提问,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并且让对方无法回避,非向你马上说清楚不可的提问方法”。换句话说,激  相似文献   

3.
现场采访是电视记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记者现场采访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我在几年的新闻采拍工作中,经历了大大小小数百次采访实践,深感准确提问,善用百次采访实践,深感准确提问,善用技巧以及机敏的现场应变和发挥,是做好电视新闻采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艳红 《大观周刊》2011,(51):170-170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记者提问是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采访对象,实现良性互动;在采访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技巧,随机应变,深度和广度结合,才能和采访共情,使其打开话匣子,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技术的驱动下,新闻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有效提高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成为各媒体赢得竞争的关键。当下人们对记者采访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简单的问答式,没有看到记者采访蕴含着特殊性,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对提问艺术的自如运用,记者才能在采访中挖掘出新闻要点,发现最真实的新闻趣事。  相似文献   

7.
畅祎扬 《新闻传播》2012,(7):109+111
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是电视新闻以及其他许多节目的核心环节,并且往往是直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因此记者的采访表现就显得异常重要。而提问是采访最直接的表现方式,电视记者除了遵循一般的提问原则以外,还需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掌握各种提问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积累,才能够在电视采访中表现出色。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在新时代,新闻采访的工作重心开始向提问方面转变,采访中提问的有效性可以决定能否获得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很大程度上影响采访的质量.另外,随着新闻业的蓬勃发展,同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只有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采访提问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对新闻采访中提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不仅实践性强,艺术性也极强。提问,作为新闻采访的最基本环节,具备更强的技巧性。一名记者,要想完成出色的新闻采访,进而写出一篇出色的新闻报道,让提问取得良好的效果十分重要。而提问不当,容易导致采访失败,以至于前期工作白费,后期工作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0.
陈郁 《新闻传播》2009,(12):67-67
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采访是当不好记者的。对于记者而言,提问就好比是一块敲门砖.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使对方开口。如果把采访对象心中之锁比喻成一个矿藏.那么提问就是挖掘的铲子。如果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那么得到的必定有限。本文就是阐述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利用巧提问来顺利和出色完成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11.
采访过程中“问”是一门学问。那么怎样问才能使采访达到预期效果呢?根据我的体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化整为零,破题细问。当你回答别人提问时,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别人提的问题越小、越具体,你就越容易回答。采访也是如此,提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笼统。一些初学采访的同志所以“碰壁”。原因之一就是提问题太笼统,爱提那种“大而空”的问题,结果使采访对象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谈起。如何避免这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总希望采访对象乐意提供情况,而且谈话直率、中肯切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有位年轻记者采访武汉钢铁厂负责人时,是这样提问的记者:我们参观了武钢之后,真是大开眼界,武钢规模宏大,果真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呀!……被采访者:(插话)不,不是最大的。记者:噢,是全国最老的钢厂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老的。记者:嗯,对了,那就是最先进的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先进的。记者:(脸上泛起了红晕)嗨!您别谦虚嘛!  相似文献   

13.
怎样提问?     
邢红霞 《青年记者》2006,(8):105-106
提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探究并掌握提问的艺术,是一项基本的技能要求,也是看家的本领。怎样写采访提纲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将“三个阶段”作为基本采访方法之一,十分具有可操作性,这三个阶段同我们平常认识事物的进程一样,即:第一阶段,初步完成对某事物的横的认识,以达到对此事物现状的完整的了解。第二阶段,在横的认识初步完成之后,进一步深入到对事物的纵的认识,即达到对事物的历史的完整的了解,在了解历史之后,当然又加深了对现状的了解。第三阶段,在横与纵的两个大方向的认识完成之后,则要侧重完成变的…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提问方法是成功采访的第一步。1、从提问的逻辑关系上划分,人物采访提问通常有“正漏斗型”、“倒漏斗型”两种。正漏斗型:将采访题目按照由大到小、由全面到具体的顺序排列,广口朝上.以笼统开放的泛问起始,渐渐“聚焦”到一些细微具体的问题。在关于某些大活动、会议、项目等话题的采访中,其实用性还是相当强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快乐。面对霍金,记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16.
问的艺术     
尹贵琴 《记者摇篮》2002,(3):36-36,38
  相似文献   

17.
刘艳玲 《大观周刊》2012,(43):303-303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节教学进程,缓解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而要注重提问艺术,本文从设置提问情境、把握提问度量、注意提问用语、研究提问方式和增强提问针对性来探讨课堂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张晓频 《视听纵横》2003,24(6):109-111
央视记敬一丹说:“自从干了记这一行,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戒律,不许问‘请问您有什么感想’这样一类的问题”。敬一丹提出了一个记最起码但又有相当难度的提问标准。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记总是提那些外延宽泛的问题“请问您有什么感想”、“你感觉如何”等,也可以看到由于一些采访对象不善言辞,对这种“感想、感觉”不会一、二、三、四侃侃道来,采访因此陷入尴尬。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我国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提问方法与提问技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由于要与被采访人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因此提问方法与技巧就会对新闻质量的高低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电视记者如何熟练、灵活地应用提问方法与技巧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唐晓童 《新闻传播》2007,(12):31-33
提问,看似简单,但要问得准,问得巧,问得精,实在不易。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以往的工作体会,针对记者提问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由此谈几点采访提问的要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