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孩子动手做实验,是发展幼儿智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使幼儿学习电的粗浅知识,我们让幼儿做电珠为什么会发亮的实验。先让孩子们认识电池、电线、电珠、小马达,然后看谁最会动脑筋,想办法把电珠、电线、电池连结起来,使小电珠发亮。孩子们认真地摆弄着,高兴地喊着:“老师,我的电珠亮了。”“我的也亮了。”这时,老师又启发孩子,怎样使小马达转动,使电扇叶(老师用吹塑纸做的,插在小马达的  相似文献   

2.
一、认识材料很重要 虽然只用电珠、电池和电线三种材料,但是学生带来的材料是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电珠里都有一根细丝,都有两个头,都叫小电珠;各种各样的电池都有两个头,里面有电,都叫电池;各种各样的电线,里面都有细铜丝,都叫电线。特别是小电珠,有的只是一个锡点,  相似文献   

3.
发光金鱼材料:各色足球冰淇淋、大头针、橡皮泥、磁铁、钮扣、小电珠、小电池、电线、蜡。做法:在冰淇淋盖子上方适当部位钻两个小孔,把电珠嵌入做鱼眼。在盖上插入两枚大头针(相距0.5cm),并弯成钩状。用电线将电珠、电池和大头针连接起来(见图示),把电池放入球内,球体放进适量橡皮  相似文献   

4.
观察实验是完成幼儿园常识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在观察实验中,教师如何适时地运用恰当的语言指示,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最近,我看了一位老师组织的“电珠通电”实验课。实验前教师先巩固幼儿对导体、绝缘体的认识,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节电线,紧接着教师做了一个实验:把电线的一端接触在电池的底部,另一端绕在电珠上,并把电珠接触在电池的中部,结果,电珠不  相似文献   

5.
《金属》     
一、教学实例: (教师出示一个不带电键的简单电路) 师:谁能说说小电珠为什么会发光? 生:因为有电。 生:因为电池里的电,流过电线,又流过灯丝,最后回到电池里,小电珠就发光了。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做了些什么?小电珠有什么变化? (教师用钳子把导线钳断。)  相似文献   

6.
给你一个小电珠、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长时间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你肯定会认为这很简单. 然而,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一个不带灯座的小灯泡、一节没有装在电池盒里的干电池.在很多年前,每一个学生的确都可以很娴熟地完成这个实验.如今按教材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来做该实验,结果令人很吃惊,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学生只是把那一根电线从电池上接出来,连接到小电珠的某个部位就在等待它发光了.对于这样简单的电路连接,学生竟然会如此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7.
白炽灯灯丝在冷,热状态下电阻值相差很大。要使学生对此有足够认识,可作如下实验。把小电珠、电池、电流表串联构成电路,这时小电珠发光,让学生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断并电路,用钳子夹碎小电珠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之后,我鼓励学生:“不用这根导线还能用什么做导线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时学生兴致很浓,他们把导线换成铁丝、保险丝、钢丝等小电珠也发亮了: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铁丝、保险丝、钢丝做导线,小电珠也会发亮?学生们思索后说:“铁丝、钢丝、保险丝都是金属,金属都具有导电性能。我又激发学生:在缺少金属导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一节电池和一粒小电珠,小电珠也能亮!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发现竟出自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之手。 那天我教二年级《小电珠亮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我对教材作了调整:先让他们尝试实验,去把电珠玩亮,比赛谁用的方法多、巧;再讨论小电珠亮起来所需要的条件。 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十分投入。在讨论“仅有电池和小电珠,小电珠会亮吗”这一问题时,大家“不会”的答声刚落,一个响亮的声音叫起来:“能亮。”这无异于烫油锅里倒进了水,整  相似文献   

11.
教材 :苏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什么是电路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识开关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课前准备 :电流实验盒(24只)、演示板、计算机、课件、图片3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时曾经学过《小电珠亮了》这一课吗?回忆一下 ,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材料?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时也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用电线把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在一起 ,小电珠就会亮呢?二、初步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流1 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尝试按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法教二年级自然常识《小电珠》一课。 课前,把小电珠、电池、导线用信封装好,发给每个学生。上课时,鼓励学生动脑筋用桌上的材料连接起来使小电珠发亮,孩子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索实验。不一会儿,教室里很多处小电珠都发亮了。有的是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心灵手巧”。要让孩子有一双巧手,就得让他们动手。幼儿园常识教学中,动手操作是指幼儿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幼儿通过操作直接获得知识,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的: 一、通过做科学小实验来培养在班里专设一只实验柜,里面放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陀螺、凹凸镜、放大镜、望远镜、指南针、电线、电池、小电珠、弹簧、塑料片、肥皂片、小锤小棒、小锣小鼓、废旧的钟表  相似文献   

14.
电灯丝电阻在冷热状态下的演示钟祥市双河一中刘平权(431913)白炽灯丝在冷、热状态下的电阻值相差很大。要使学生对此规律有新认识,可作如下实验。把电池、小电珠、电流表串联构成电路,这时小电珠发光,让学生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的读数。断开电路,用钳子夹碎小电...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中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学生按教材用电池、导线、小电珠组装成图1的电路。将被测材料接入鱼夹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就很容易检测出铁丝、铜丝……是导体,橡皮、干木条……是绝缘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小电珠不发光,于是学生对教材中“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产生怀疑。学生用图1的电路做这个“导体”实验,小电珠不会发光,问题在于人、大地、不纯净的水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大,同样电源(电池为3V)产生的电流不能通过,小电珠亮不了。因此,如何验证人、…  相似文献   

16.
首师大版科学第三册中,有一个"电与生活"单元,其中有一课是<点亮小电珠>,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把本课内容设定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小电珠,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二课时:内容是加上电池盒以后,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几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三课时:内容是研究串联电路;第四课时:内容是串联、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17.
用音乐集成块做物理实验通城县双龙初中(437400)吴忠甫音乐集成块的音质优美动听,声、光同时显示,功耗低,启动电压低,电流小,反应时间短,能显示迅速变化的交流电流。一、伏打电池的演示伏打电池贮能少,如果用小电珠做实验,小电珠只能亮很短的时间,教学效...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属“电学”的第一课,也是这一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后几课“导体和绝缘体”、“暗盒里的电路”等都是建立在本课知识基础上,以电路为凭借,用电路进行科学探究的。可见,学好本课知识,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对后续学习非常关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亮小电珠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知道使小电珠发光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是: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小电珠》一课为例,谈谈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趣引疑,促进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用导线、电池、电珠组装一个串联电路,只让学生观察到发光的电珠,并有意使电珠时亮时灭。这一实验现象,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为什么电珠发光会时断时续?为了让全体学生观察清楚,我把实物扫描图展示给学生,通过CAI课件,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干电池和小电珠》 课时:10课时 学生:三年级 目标和指导计划:连接电池和小电珠,调查、比较通电的连接方法和能导电的物体,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和制作玩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电路形成科学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