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化和异化: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我国翻译界就这两种翻译方法争论的历史,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译者应根据翻译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既可采用归化译法也可采用异化译法,或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异化翻译法将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蒲云萍 《英语辅导》2014,(4):190-192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论述了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翻译的动机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的反应接受度。在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在翻译中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过分归化或者过分异化都完成不了翻译,实现不了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采用异化译法(这是不同于其基本翻译策略的反向译法)的场合和条件,并对这些例句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这一研究表明,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并非只运用归化手法,还在译本中灵活运用了异化手法。就单个译本而言,异化或归化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翻译策略,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各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7,(2):77-79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5.
归化与异化是指翻译中所采取的两种策略。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正确的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准确、生动地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达给海外旅游者,宣传和推介旅游景观,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的内涵特征,重点结合旅游资料的翻译,论述了增减法、释义法、类比借用法及改译法等在旅游资料归化与异化翻译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通常被认为是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句法层面上,似乎不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但实际上,虽然对句法进行归化处理是翻译的基础,句法异化的现象在翻译中也存在。但是异化现象多出现在英汉翻译中.汉英翻译极少使用异化的手段。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源于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在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他突破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界限,提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近些年来,研究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大燕 《海外英语》2011,(2):107-109,116
美国解构主义思想代表劳伦斯·韦努蒂将翻译研究扩展到社会文化的大框架下,考虑其由价值观驱使的本质,由此提出了推崇顺畅易读的归化翻译策略和尊重异质的异化翻译策略,二者有随情况而定的可变性和交互性。该文对韦努蒂的翻译策略进行了解读,并用其来审视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成语翻译,提出了成语英译汉的三种方法:成语的归化译法、异化译法和归化异化结合法,将成语翻译置于文化研究的宏观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归化?异化?     
归化和异化一直以来成为特别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归化是翻译的歧路;有人认为归化不能达到翻译和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应该完全采取异化,显露差异;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学翻译应该是"从归化趋向异化".笔者认为只有归化和异化的结合,才能做到更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傅东华先生翻译的《飘》向来被看作是归化译法的代表,但也通常被作为批判归化译法的靶子。这主要源于长期以来大多教学者对归化与异化本身,以及二者关系的误解,即认为归化就是求“同”,异化就是求“异”,二者是完全对立的。本文认为归化、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并无明显界限,是一种相互交叉的关系,共存于翻译之中,在此基础上,对傅译《飘》作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谈英汉习语互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翻译态度 ,异化的翻译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语词汇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在翻译习语时应将两种译法并用  相似文献   

12.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翻译态度,异化的翻译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语词汇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翻译习语时应将两种译法并用。  相似文献   

13.
异化和归化是英汉翻译中两种基本方法。通过对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异化和归化译法各有春秋 ,难分优劣。在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 ,只有合理、适度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法 ,才有利于中英文化的顺畅交流 ,才能促进中英文化建设的互补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史上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傅东华先生翻译的《飘》历来被看作是归化译法的代表。作为翻译策略,两者兼顾使用才能更好体现翻译宗旨。  相似文献   

16.
学翻译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译法,争论已久。本简单论述中西“归化”派和“异化”派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不要拿这两种翻译原则来判断翻译的成败,而是要从美学和化角度来看待翻译。  相似文献   

17.
王健 《成人教育》2012,32(8):112-113
翻译活动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比如我们常谈的翻译归化与翻译的异化,翻译的直译法与翻译的意译法,都无法对之进行泛化。文章试分析翻译研究中的策略,认为归化和异化,直译法与意译法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翻译行为是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过程,依仗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涉及到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转换,更涉及到译者对两种文化的处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译法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译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译者在实践中应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结合翻译目的,灵活地运用异化、归化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解决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和策略,并结合一些英汉和汉英的翻译实例,论述了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归化与异化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主要是翻译时对文化的处理方法问题。好的译者就在忠实于原作者和忠实于读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译文要充分传达原作的“原貌”,就不能不走异化的途径;而要像原作一样通顺,也不能舍弃归化的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