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逻辑与修辞     
逻辑与修辞是两门性质不同的学科。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修辞研究的是调整和修饰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逻辑管的是说话写文章对不对的问题,应当怎样才对;修辞管的是说话写文章好不好的问题,应当怎样才好,各有各的研究目的和任务。但是两者并不能割裂开来,看作是毫无联系的。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运用思维,也要运用语言。“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科在语言中的功能和语法、逻辑等学科比较起来,有一些比较显著的个性。人们在论述语法、逻辑、修辞不同性质时,常常说语法管的是“通不通”,逻辑管的是“对不对”,修辞管的是“好不好”。“好不好”这种价值判断中应包含所调适的语言文明不文明,社会语言生活是否健康、丰富、活跃。可见,修辞与语言文明有密切关系,它是服务于语言文明建设的。搞好这项“服务”,修辞学科要增加修辞研究的新视角,一方面是注意修辞的社会、文化、心理属性,把它作为语言文明建设的热土;另一方面是注意创造有利于为语言文明建设服务的条件。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一、绪论修辞大系中,普通修辞早成定论,沿用古今,光大文明,助推历史进程。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相反相成的。普通修辞因其思维内部发展变化,促成了语法常规和语言逻辑思维及修辞方式的分化重组。原来的语法逻辑已不具新效用,无法对新的语言和新的修辞方式及新的逻辑思维形式,进行解释说明和操控,取而代之的便是超常修辞~([1])和逆反逻辑~([2])的诞生。超常修辞与普通修辞并存,逆反逻辑与普通逻辑并存,携手共进,各有亲密的裙带关系。  相似文献   

4.
逻辑在英语语言知识构成的三要素(语法、修辞和逻辑)中作用极大。学习英语偏重语法,轻视逻辑的看法是错误的。在英语学习中,要掌握最基本的逻辑规律;三段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就能避免犯以下逻辑错误;四名词;中项不周延,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自相矛盾,两不可,虚假理由。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用语法来衡量语言运用得对不对,用修辞来推敲语言运用得好不好,用逻辑来研究语言运用得通不通。其实,语言运用并不仅仅受语法、修辞、逻辑的约束,它也是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6.
“飞白”是一种“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修辞方法。一般的修辞著作只讲到语音的飞白、语义的飞白和语法的飞白,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语言”的范畴,而把研究的视角转到思维领域加以审察,就可以发现,在“飞白”的家族中,还有一类活跃于语言实际中的成员——逻辑飞白。逻辑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从语句的内容上来考察说得是否合乎事理。假如一句话说出来不合事理,不能正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句话就是犯了逻辑错误。但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目的,有时作者故  相似文献   

7.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语言是思维的形状,二是里表相依的,因而语法分析必须以逻辑事理为基础,才能给各语法单位以科学的定义;划清各类语法单位内部的界了;提出它们的俣乎客观实际的结构规则。不会逻辑理性的语法分析不能认为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英语中的修辞(Rhetorics)来源于希腊语,本来是指“精湛的讲演术”或者“说话时使用更多的词”.修辞对于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具有特殊的意义,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语法和逻辑.语法体现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则,逻辑涉及的是思维的规律与形式,而修辞的作用则是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修辞在英汉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知道,语言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使翻译文字达到“雅”的境界,就离不开我们所谈到的修辞.修辞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各类书籍也都给予了详尽的描述.而对英语中外位结构的修辞效果却很少…  相似文献   

9.
严婕 《广东教育》2014,(10):19-21
逻辑是由英语Logic音译的,原意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是多义的,它可以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指思维的规律、规则,它是相对语法、修辞而言的,语句的准确表达离不开语法、修辞和逻辑的支撑,广东考试大纲里提及的要能辨别病句之六大病症之一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违背事理或情理。  相似文献   

10.
郑小莉 《江苏教育》2022,(59):16-19
语法和修辞密切相关。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修辞是语言使用的规律,它和语言的使用目的及使用场合相关。本文从修辞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厚植学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它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者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不再是纯粹而明晰的,一切有语言构成的文本便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凝聚,而是意义的消散。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作为一种解构思想方式,与启蒙时代的批判思想相似,它虽然有过分强调修辞性对语言的控制之嫌,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是象征行动>中,伯克明确提出语言四个基本维度:诗学、逻辑与语法、修辞以及伦理学.这四个维度几乎覆盖了语言的所有范围:诗学语言在富有情感的同时也含有理性的成分;逻辑语言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法及逻辑思维,更应与理性相结合,指导行动;修辞语言贵在用劝说、劝勉的语气达到合作竞争的目的;伦理语言,要求我们真实准确地表达人格品...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在一定的题旨和情境下对语言的修饰与调整行为,与语法和逻辑既相关联又有本质不同。修辞应服从内容的需要,而不能理解为就是对华词丽藻的追逐。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是:重积极修辞,轻消极修辞;重文艺性文体的修辞,轻实用性文体修辞。中学生的议论写作不能缺失正确有效的修辞指导,这是写好议论文章的必需。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复杂的思维再创造,翻译的基础是词汇和语法,但是在日常翻译中,仅仅凭借这两项难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高级翻译还需要译者从更深层次如:文化、修辞、语用、文体、逻辑乃至哲学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本文旨在针对翻译教学中所遇见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逻辑层面分析源语言和译文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因为语言活动与逻辑思维活动是相互依存的.运用逻辑会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和相关原理,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判定命题的真假,从而为正确翻译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毛力群 《台州学院学报》2004,26(1):47-50,59
对联充分地展现了汉语的优越性和表现力,是认识汉语文、学习汉语文的最佳途径之一。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看,属对实际上是一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训练,同时当然也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  相似文献   

16.
思维力乃语文能力之母,是出之于先天(先验)的,而语文的研究是成之于后天(后验)的。通常,语文的能力,含“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等;而语文的研究,则含意象(狭义)学、词汇学、修辞学、文(语)法学、章法学、主题学、文体学风格学等。它们经由“形象”、“逻辑”与“综合”三种思维之牵合,使得先天的语文能力得以因与后天的语文研究接轨而一一确认,而后天的语文研究也得以因与先天的语文能力接轨而归根于生命。由此可证明两者离不开“思维力”,始终是顺逆对应、融贯为一,而形成“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的。  相似文献   

17.
英汉翻译中引申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翻译中必须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使用引申法。从语言角度看,翻译时要按照相关的社科常识,依据上下文,从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基本含义出发,对所涉及的的单词、词组或句子进行必要的引申,选择较为恰当的汉语词、词组或句子进行表达。从语法角度看,可以把引申法分为修辞引申、逻辑引中和语用引申。这些引申法是构成翻译引申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基本能够使得翻译更加得心应手。从引申与其对象的概念来看,主要是从翻译引申时的范围大小、具体与抽象以及引中层次高低三个方面来掌握。正确使用引申法会使得译文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法修辞能否结合的讨论很有意义.如果我们脱开"葛朗玛”框框,探讨认识汉语本身的特点,找到它重意尚简灵活的独特品格,就能发现语法修辞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语法与修辞能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需要实践来证明.针对语文教育的现状,<语法修辞学>按照美的规律,以修辞为统帅,确立了课题究的思路及性质.通过教改实验,实事求是地对教改的过程及收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初步的总结,并对课题的后续研究与努力方向作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