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主要途径进行了初步探析.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效,必须明确目标定位,突出教育重点,着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积极探索高校法治理念教育的新路径,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以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种理念为基本目标;以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丰富大学生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组建大学生法律学习社团和开展社会法律实践活动,强化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在法治意识、权利意识、集体观念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高校应从法治教育、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势在必行。高校的责任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无知的法盲,所以,高校理应担当起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任。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应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权威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的程序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理念不仅影响个人人生理想的实现,更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国家的法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此,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改革、校园法制文化宣传、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的影响等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重视法制教育主渠道的课程建设,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完善教材结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等构想,以期有效地改善并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校法治教育是对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养。通过对高校法治教育的历史回顾,我们发现目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着诸多薄弱的环节。为了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高校法治教育应从制度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及营造法治化的校园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并培养其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突出法治的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给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法治理念的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将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逐步深入地开展下去,并不断探索法治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和精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需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通过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来促进公民教育,通过发展公民教育来落实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1.
马红娟 《考试周刊》2008,(2):140-14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重要的一环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法治思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法治思维不是职业思维、法律思维,而是良法思维,包括法律信仰、职权法定、程序正当、责任意识四个核心要素。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有三种途径:一是以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理念为宗旨,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二是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调整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法治教育师资质量;三是以公众参与为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形成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应是一种合法性思维,体现公平正义的思维,它要求以权利义务为中心,强调要有程序意识。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针对高校在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要问题,应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担负着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必须结合新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当前大学生存在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但缺乏运用能力、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依法行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等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制度保障、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法治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成才成功,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在具体的法律素养教育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重点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法律信仰,培养的内容应该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关注其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以期对我国法治建设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63):184-185
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高校是对我国大学生开展法治意识教育主要场所,通过法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然而,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常常忽略法治教育,即便是存在法治教育体系,但在各种实践过程中,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阻碍。  相似文献   

18.
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法治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法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结合的意义:是教育观念变革的保障,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然后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目标、教育模式和方式、教育环境和教育主客体五个方面对法治视域下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概括分析。最后,针对目前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法治的视域下,探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自媒体的不可控性、即时性等特点也对传统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教育理念带来了冲击。正视自媒体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转变教育理念,开辟大学生法治教育新模式是高校法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05教改方案"实施10年后,以《基础》课为主渠道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并不理想,大学生法治教育已经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向,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大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教育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形,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进行开放性的新思维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