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卖拐》这个小品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大忽悠”这一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被他的“忽悠术”深深地“折服”,每每看过之后,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学学“大忽悠”的招术,做一个会“忽悠”的班主任,把我的学生都“忽悠”得腾飞起来?我开始边探索边实践,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  相似文献   

2.
《卖拐》这个小品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大忽悠”这一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被他的“忽悠术”深深地“折服”,每每看过之后,我就想:我能不能也学学“大忽悠”的招术,做一个会“忽悠”的班主任,把我的学生都“忽悠”得腾飞起来?我开始边探索边实践,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3.
说“忽悠”     
自从2003年春节晚会以来,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三位著名笑星推出了“卖拐”“卖车”等系列小品,在为人们带来阵阵笑声的同时,也使“忽悠”一词广泛流行开来.就连赵本山本人也被冠以“赵大忽悠”的名号.近来,“忽悠”一词更是在媒体上频频亮相.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明星”。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史峰 《河北教育》2009,(11):32-33
校长与教师交流,应该坦诚相待。但有的校长却以“工作需要”为由,认为在工作中“忽悠”一下也无妨,殊不知“忽悠”却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5.
范俊强 《成长》2007,(9):12-16
我们的班主任:姓王,东北师大毕业,用他的话说“上大学啥没学会,就学会忽悠了”。知道他是东北人后,全班同学一致同意,封他为“忽悠王”。忽悠王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同学们都对这个“大哥”很尊敬,每次见面都向他问好。而我不行——不理不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老鹰捉小鸡     
星期六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爸爸当老鹰,妈妈当母鸡,我则当小鸡。 “老鹰”开始进攻了!只见“老鹰”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母鸡伸出双手,紧紧地护住躲在身后的我.我也跟着“母鸡”左闪右躲,使得“老鹰”猛扑几次也没得逞。“老鹰”被忽悠得晕头转向,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相似文献   

7.
来论     
《上海教育》2008,(8):5-5
莫让春游成“忽悠”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又到学生春游时。说到春游,不禁想到,现在不少学校硬生生将春游“念跑了调”,任凭其成为一种“忽悠”。莫让春游成“忽悠”。无论是把春游“忽悠”没影了,还是将春游“忽悠”得变了模样,这都不是学生想要的走进大自然的春游。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位“搞笑老师”,这位方圆八百里都闻名的搞笑老师,经常把我们忽悠得没辙了.平时我们个个聪明绝顶,但在他的课上无一例外地被忽悠得晕头转向.他就是我的数学老师——毕一培老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等人的系列小品《卖拐》《卖车》《功夫》的演出,“忽悠”这个词迅速传到全国各地,在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上,随处可见“忽悠”的影子。但对这个词的意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人)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随着“忽悠”的流行,它的词义利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忽悠”的解释是:“(方)晃动:人、旗叫风吹得直 ̄|渔船上的灯火 ̄ ̄着。”《汉语大词典》对“忽悠”也只收了“晃动貌”这一个义项。而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我们可以知道,《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方),当…  相似文献   

10.
出了老鼠窝,白团子再也忍不住了,笑得直打跌:“阿落,你真是太会忽悠了!那三只老鼠被你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真是太有趣了!”阿落一本正经道:“白团子,你可说错了。我说的都是事实!”白团子一愣:“啊,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11.
“忽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本山“忽悠”系列小品的推出,让“忽悠”这个习焉不察的词语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忽悠”的初源及这一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忽悠”最初称白话,是东北人的口头禅,指说话办事离谱儿、没边没沿儿、让人不着边际。改革开放后,东北人觉得“忽悠”说起来比“白话”好听,顺口,深刻又显着文化,于是“白话”就改说成“忽悠”,并成为东北人评判人、事好坏的最简单、最干练、最实惠的词儿。而赵本山和范伟演的小品《卖拐》很经典地诠释了“忽悠”的一种含义,就是有骗的意思。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揭示自然界中客观规律的学科,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不得半点“忽悠”。  相似文献   

13.
隔窗燕呢喃     
“快来看,咱这教室外边有两个燕子窝呐!”话音未落,“唰”地涌出一堆人马,我的心“忽悠”了一下:燕子,以后可要叨扰你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等人的系列小品《卖拐》《卖车》《功夫》的演出,“忽悠”这个词迅速传到全国各地,在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上,随处可见“忽悠”的影子。但对这个词的意义,报多人(尤其是南方人)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随着“忽悠”的流行,它的词义利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卖拐”到“卖车”,再到鸡年春晚的“功夫”,赵本山的“忽悠”给观众以说不尽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如果“忽悠”起来,则不免让“观众”走进写作的程式化、概念化、表层化及假大空的死胡同。为满足考生“55分钟锁定55分”的愿望,语文教师煞费“功夫”:从最初的程序“忽悠”,到之后两年的文体“忽悠”,再到时下甚嚣尘上的视角“忽悠”。话题作文旨在引领考生从基础走向创新,从表达走向思考,从体验走向感悟,但实际教学状况呢?话题作文的训练被功利性地曲解为写作的“短平快”:抓结构的程式化,抓文体的杀手锏,抓视角的奇特性。每年高考甫过,…  相似文献   

16.
谈忽悠     
王勇 《教育艺术》2008,(1):80-80
“忽悠”一词,如今频现于各种媒体,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认为“忽悠”含有“欺骗、欺诈”的意思,叫人不由自主或甚至是甘心情愿的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7.
看着教室前面的高考倒计时表,许多考生心里经常会忽悠一下:“只有一百天了,我这样的成绩能行吗?”“要是再多一段时间该多好,让我再好好复习一遍吧。”或者暗自着急:“快考吧,快考吧,怎么还有100天,我已经受不了了。”一颗心总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备受煎熬,再也无法安静下来,也无法潜心静气地集中于手头正进行的功课。  相似文献   

18.
“忽悠”这个词不知道是不是本山大叔原创的,不过现在许多人正在向本山大叔学习“忽悠”的本领。经常有人会大呼自己被奸商“忽悠”了,买了物不美、价不廉的商品。如果评选最容易被奸商“忽悠”的地方,电脑城绝对榜上有名。因为电脑这个东西的科技含量太高了,我们在暑假里大有DIY电脑的心情了。在电脑城里琳琅满目的配件与鱼龙混杂的店铺中抱回一台心满意足的电脑,没有过硬的电脑知识与足够厚的脸皮是不行的。让我们先把好不容易跟父母软缠硬磨申请下来的买电脑的巨款藏好,将“购机防忽悠大全”修炼到最高级,再“杀”入电脑城吧!  相似文献   

19.
赵本山在小品《卖拐》里的“忽悠”,将好端端的“范伟”骗得由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这样的“卖拐”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20.
从“勿攸”到“忽悠”——“忽悠”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悠”的本意是指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究其本原应作“勿攸”。后来。在同音假借的作用下,“勿攸”改作“忽攸”或“勿悠”。最后,“忽攸”或“勿悠”在偏旁类化的作用下又改作现今通用的“忽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