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元重宝”为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始铸之虚值钱,以一当十,亦称乾元当十钱,与“开元通宝”参用。钱文为隶书,直读,第一字为鱼钩乾,如“轧”,钱径为26~30毫米。第二年(759年)又铸“乾元重宝”小钱及当五十的重轮大钱(径35毫米),与  相似文献   

2.
乾元重宝钱     
正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铸造的乾元重宝钱,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加"重宝"为钱文的铜铸币。该钱是由唐朝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品种有乾元重宝当十钱和乾元重宝背重轮大钱以及后期减重为小平钱三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是乾元年间铸行,所以民间俗称"乾元钱"。乾元重宝钱的版别很多,除钱文书写变化外,主要分狭缘、阔缘,并有光背及背星纹、月纹、祥云、瑞雀、同心结等,有些则因存世稀少,成为收藏价值极高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3.
延晶平  杨新秦 《收藏》2008,(12):129-129
2007年10月,陕西凤翔县出土了一批窖藏古钱币,其中发现了一枚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始铸的当十“乾元重宝”年号钱,经研究分析和实际测量,并请泉界专家过目,多以为这是一枚甚为少见的白铜母钱(见图)。  相似文献   

4.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2):79-80
朝鲜半岛在古代有东国之称,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朝鲜的古钱币也是外圆内方的汉文钱。早在高丽成宗十五年(公元995年),即我国北宋太宗至道年间,朝鲜就仿照唐"乾元重宝"钱铸造了"乾元重宝"背加"东国"二字的铁钱,两年后,高丽穆宗又铸"乾元重宝"背"东国"铜钱,到了高丽肃宗年间(公元1095-1104年)又陆续铸造了海东、东国、三韩诸钱,但这些钱币传世均较少,其中又以小平钱为主,"东国通宝"偶见折二钱,未见有更大的铸钱。  相似文献   

5.
唐代中后期,发生"安史之乱"以后,社会动荡,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唐肃宗滥发"乾元重宝"虚值大钱,更引起社会动荡,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唐代宗、德宗为解决出现的"钱荒"曾采取过一些措施,其措施之一就是奖励开矿,  相似文献   

6.
本人收藏的一枚"乾元重宝"当十钱属于开门见山之物。见图及拓片(背幕和钱文正面一样精致),此币直径3.05厘米,穿孔0.7厘米,厚0.2厘米,重达10克。华光普先生在其《中国古钱图录》中提示:"初铸品轮廓精整,字文精美,标准乾元当十钱重约8克。"并且在图中将重7.5克和8.7克的钱币均加以标注,可见重达10克多的版别实属少见。诸谱所载的"乾元重宝"当十钱母钱的尺寸(按图测  相似文献   

7.
周金科 《收藏界》2012,(12):82-83
"乾元"二字在中国古代圣人所集成的《易经》这本解开宇宙人生密码宝典的书籍中被精辟归结为"开创"之意。其代表性八卦符号列"乾"(即天)为首,"释天象创生人与万物使之循环复始而息息不生",语意简练却包含着大自然芸芸众生对上苍的崇拜等朴素哲理。"乾元重宝"钱是我国唐代中期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所铸行以铜材为主的货币,制内方外  相似文献   

8.
戎畋松 《收藏》2006,(3):97-97
乾元重宝(银),直径3.58厘米,重量14.8克,唐肃宗乾元年间铸。“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避难,肃宗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开始调集天下兵马平定叛乱,两京光复后,郭子仪等九路节度使率军60万之众进讨固守在邺郡在安庆绪。  相似文献   

9.
赵承 《收藏》2012,(5):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东国"钱并不是高丽王朝铸币,应该是渤海国铸币。下面从几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10.
赵承 《收藏》2012,(3):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有幸在紧邻桂林市的广西灵川县大圩镇收藏到一枚"乾封泉宝"合背钱。此钱盛装在一陶罐中,建房挖地基时被挖出。罐内装有"开元通宝"小平钱几百枚,"乾元重宝"小平钱5枚,"乾封泉宝"合背钱一枚。该币为青铜质,通体包浆显灰  相似文献   

12.
延晶平  杨新秦 《收藏》2008,(8):145-145
2008年4月初,凤翔县一农民在挖地时刨出了16枚古钱币。其内涵有唐开元通宝2枚,北宋祥符元宝2枚,成平元宝1枚,元丰通G2CK,其中折二钱1枚,元符通宝1枚,圣宋元宝1枚,政和通宝1枚,大观通宝1枚,宣和通宝折二钱1枚,金正隆元宝3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1枚极为少见的唐合背乾元重宝(见图)钱。这批钱币上限为唐开元通宝钱,下限为金正隆元宝钱。现就这枚合背乾元重宝钱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宝福局咸丰钱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六种面值。有些版式未正式铸行,存世仅见母钱、样钱,如当五缘纪重钱,还有国内纪重钱等。该局钱币铸量多,版别复杂,书体独特异于他局。笔者珍藏着一枚宝福局"咸丰重宝·当五"背外缘纪重"二钱五分"四字钱。  相似文献   

14.
江思渤 《收藏》2008,(7):114-114
2002年8月,有位上海泉友因父亲有重病需手术,急需用钱,有几枚好钱想转让给我。泉友来昆山后,拿出6枚珍钱,成丰宝泉、宝源当千母钱1对、成丰珍宅、缶宝当十铁母1对、嘉庆宝陕小平母钱1枚、乾元重宝背上雀纹大钱1枚,其中乾无重宝背上雀纹大钱直径30.7毫米,厚2毫米,重6.14克(图1)。我请他开个价,他说了一个虽能接受但却是个数字可观的价位。我当时最多只能凑到一半的现金,问他能否转让一半。  相似文献   

15.
许杰 《收藏界》2010,(3):83-83
“泰和重宝”为金章宋完颜璟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铸之当十大钱。此种钱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钱文“秦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直读,由金代书法大家党怀英亲笔所书,字体精纯典雅,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6.
"崇宁重宝"铸于徽宗年间,面文隶书,光背,品种不多。版别复杂,较为珍贵的有铁母,背十、背月、背贰、长足宝,都比较稀少。另有精铸深字白铜钱亦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杨爱存 《收藏》2008,(9):109-109
笔者于2007年夏季在辽宁某地农村购得一枚“康熙重宝”背双龙纹“宝泉”大花钱,其直径60毫米,穿径8.6毫米,边厚3.4毫米,重66.9克(见图)。该钱铜质精良,色泽金黄,包浆熟旧。面文“康熙重宝”四字为宋体楷书,凝重端庄,“熙”字写法与常见行用钱有别,左边不带竖画,同俗称“罗汉钱”中的熙字写法一致。传说罗汉钱是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当时被称作“万寿钱”,故此双龙纹大花钱亦有祝寿钱之说。  相似文献   

18.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铸行"政和通宝"及"政和重宝"钱。通宝分小平、折二等铜铁两类,铁钱还见折三大钱。重宝为折二铁钱,铜品为铁母。笔者珍藏着"政和通宝"折二铁母及"政和重宝"铁母钱各一枚。借贵刊一角发表出来与泉界朋友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19.
乔生保 《收藏界》2010,(11):79-79
"靖康重宝"母钱铸于公元1126-1127年宋钦宗时期,直径35毫米,厚3毫米,重15.3克,篆书。此钱为青铜,包浆熟美,绿锈入骨,字体刚劲隽秀,极具神韵,钱体规制大方,整齐漂亮,有着"崇宁通宝"气质,极具北宋钱的传承。由于靖康年间战乱频繁,钱币制造混乱,此钱应为试样,  相似文献   

20.
老董答问     
《收藏界》2006,(8)
尊敬的董老师:您好!近日我购得一枚清代宝泉局“祺祥重宝”当十铁钱。此钱直径3.34厘米,穿径0.8厘米,厚0.25厘米,重15克。细观此钱,文字别致大方,锈蚀斑驳凝重,包浆老陈熟旧,距今140多年,仍然风采依旧。据史载,“祺祥”为清代同治皇帝的前期年号。咸丰十一年(1816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故,年方6岁的皇太子载淳即位,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决定改年号为“祺祥”。由于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