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刚 《中学教育》2007,(3):62-62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坐车的时候,他还会提醒爸爸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一这些当然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2.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在他的《作客者言》中描述了一组某客人遭主人“虐待”的镜头:譬如主人拿了一根不及半寸长的火柴为客人点烟,弄得大家仓皇失措:把客人未必喜欢吃的菜蔬堆到饭碗里,使客人无法下著;强夺客人的饭碗去添饭,使客人吃得停食;藏过客人行囊,使客人不得告辞……诸如此类情形,在所谓的“热情好客”的主人眼里绝不成其“虐待”,他甚至还会对此津津乐道。而事实上,他却扮演了一个“虐待他人”的角色,诚然这完全出于一个良好的动机。所以,站在人道精神的高度,我们暂不妨称其为“优待的虐待”。  相似文献   

4.
烦恼妈妈:凯凯妈(西安) 烦恼事:凯凯平时是个挺安静的孩子,不过每次家里一来客人,他就会犯“人来疯”的毛病,把自己的玩具都拿出来,一个一个扔在地上,还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在沙发上乱蹦乱跳的,跟个小疯子一样;客人在的时候我不好意思教训他,不过客人一走,他就又安静了。嗨!怎样才能让宝宝不再“人来疯?”  相似文献   

5.
一节课开始部分的任务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呢?一、用奇特的语言制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如常识课“认识动物”。一开始,教师可压低声音,生动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知道这位客人是谁吗?噢,不知道。现在,小客人就要来了,小朋友们要注意细心地看看他是谁。”这样一来,幼儿会静静地等待客人的到来,并且盼望知道客人是什么样子。二、用有趣的表演使幼儿感到惊奇。比如,美术课“折飞机”。一开始,教师可出示一张纸,说:“老师会变魔术,比如这一张纸,我能…  相似文献   

6.
尊重的姿势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虽然年事已高,但从不倚老卖老,彰显“尊严”。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文学青年,他都一样看待。客人到来前,他都早早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告别再见。  相似文献   

7.
双语幽默     
我要赢者 一次,一位客人进入餐馆,他点了一只两磅重的龙虾。“服务员,”他指着端上来的龙虾说,“这只龙虾为什么只有一只钳?”“对不起,先生,”服务员回答说,“因为龙虾有时会在水槽里打架。”“噢,如果是这样的话,”顾客说,“请把打赢的那只给我拿来吧。”  相似文献   

8.
一个逗点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有一次举行宴会,宾客济济一堂,但客人们在客厅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到来,大家都很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来了,急急忙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在修改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雅芽的笑话     
《小学生》2006,(6)
只是看看小约翰(han)的父亲宴请客人,其中有一位男客的鼻子大得出奇。在餐(can)桌上,父亲注意到小约翰老是朝着那位客人的脸上看, 担心他会对客人说出一些不礼貌的话,就瞪(deng)眼示意。“请放心,爸爸,”小约翰大声地向父亲保证着,“我只是看看他的大鼻子,绝不会说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我的儿子已经快上初中了,可是非常不懂礼貌。家里来了客人,他视而不见,旁若无人,径自干自己的事;吃饭时客人还未动筷,他就大吃起来,完全不顾别人;和我们说话时,“哎”、“喂”成了经常的称呼。教育他他也不听,还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吃菜吃心,听话听音。理解,如果只弄懂字面意义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古人请客”的笑话: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悄悄离开了。主人一看,就剩下两位客人了,越发着急了,便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其中一位客人一听:“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是该走的了!”于是起身走了。主人看看最后剩下的这位,说:“我说的又不是他。”这位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说的不是他,那说的就是我了。”说完.一拂袖也走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儿子生性好动,非常顽皮,每当家里有客人进门或是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玩,他便表现得异常兴奋,又是跳又是蹦,乱喊乱叫,简直让我们没有办法,气急了就打他一顿。可是这样做,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后来,我们发现孩子在客人面前如此兴奋,无非是想表现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改变教育方法。例如,每当客人来的时候,我们先让他到客人面前有礼貌地叫一声“叔叔好”、“阿姨好”,然后让他给客人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以得  相似文献   

13.
唐伯虎写诗     
明代才子唐伯虎曾和客人一起登山,其间客人赋诗,唐伯虎扮作“乞儿”,要求和诗一首,唐伯虎写下了一个“一”字后,就不再写,转向就走,客人赶紧把他追回来。  相似文献   

14.
某人向客人夸耀自己的儿子博比特别聪明:“他只有两岁,就认识所有的动物了。”并让儿子在客人面前表演。客人翻开一本动物画册,指着一张长颈鹿的画片问:“这是什么?”答:“马马。”又指了一张老虎的画片,又答:“猫咪。”然后指了狮子的照片,博比说:“狗狗。”又指了黑猩猩的画片,博比说:“爸爸。”  相似文献   

15.
一、从正反角度对坚持“客人永远是对的”分析1.针对客人正确的投诉和合理的特殊要求的处理,应体现“客人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在客人享受到的服务或产品与自身期望的服务或产品不相符时,客人往往会提出投诉。服务人员应做到“耐心聆听,不做争辩”。要能站在客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相似文献   

16.
趣算客人数     
从前有一个财大气粗、自命不凡的人 .有一天他设宴请客 ,准备好酒菜 ,时间到了还有几位重要的人未到 ,他就忍不住自言自语 :“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呢 ?”已来的客人一听 ,心里头凉了一大截 :“我们是不该来的了 ?”于是有一半人拍拍屁股走了 .他一看许多人跑掉了 ,急忙又说 :“不该走的倒走了 .”剩下的客人心里着实有气 :“我们是该走的了 .”于是又有35 的人纷纷离去 .这时他急得直拍大腿 :“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剩下的人一听 :“不是他们 ,就是我们啦 !”于是又有 34的人打道回府了 .最后只剩下一位客人了 .他感到大丢面子 ,脱口而出 :“不…  相似文献   

17.
胖胖是我姐姐的宝贝儿子,才两周岁。他家来了客人,他就开始发“人来疯”,在客人面前打闹,不是爬上爬下,就是搬出他的大头娃娃、小汽车、不倒翁等玩具,把家里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如果客人再逗他一下,他就更乐了,“疯”得更厉害,常使我姐姐在客人面前十分难堪,对孩子的行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没办法治他。  相似文献   

18.
有“底”没“底” 明代人潘景升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家里客人很多,他每次都想方设法款待客人。有一次他对朋友罗远游说:“别人的穷都有底,唯独我的穷没有底。”  相似文献   

19.
门儿轻轻唱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当客人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我那不满4岁的女儿立即跟到门口。我以为她会说声“再见”,但是客人的“再见”声还没落,我已听到“嘭”的一下关门声。我赶紧打开门对客人说:“对不起。”客人连忙说:“孩子还小呢,没关系的。”孩子应该从小就懂得以礼待人,这对她今后与人交往是很重要的。当时,我真想骂她一顿,然而这样有用吗?说不定还会让她产生对客人的怨恨。于是我心平气和地跟她说:“我们来玩‘做客’的游戏,好吗?”一听到玩游戏,她就来劲了。我扮演主人,她扮演客人,当她刚走到门外时,我用力地把门关上,让她体验一下刚才…  相似文献   

20.
1 3 10=镇静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