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校园服饰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众服饰文化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服饰文化主要是以“校服”的形式出现。整齐划一的校服可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体现身份的平等,但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校服往往不能充分凸显新时代中小学生的鲜明个性,未来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服饰文化建设应更多凸显学生的个性,体现人性化要求,体现民主与自由。  相似文献   

2.
在服饰文化中,校服以其独特的文化性逐渐成为校园生活中一道越来越亮丽的风景线。它的实用性、审美性和教育性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服文化的设计应体现学校人性化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于翔 《华章》2013,(32)
我国校服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中国早起的文人墨客通过裹头的头巾来表明自己学者的身份,直至明朝出现的进士服和儒士服。在现代,校服是指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是相对于社会整体的学生群体文化身份的边界确认以及归属,以其独特的文化性与针对性在服饰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校服文化的一种隐性课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新课程研究》2009,(12):48-49
校园服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服饰文化主要是以“校服”的形式出现的。校服文化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群体意识、平等意识等方面产生着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这种隐形的教育资源,倡导“小而美”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有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其中服饰文化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性的文化,它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只是根据地域和民族的变化而变化着不同的风格和样式。这种美像一道靓丽的彩虹,炫目而多姿。在当代中国,着装最美、最得体的应该是青少年的校服,因为他们年轻,积极的态势和青春的面庞都能  相似文献   

6.
“没个性、难看、质量差,许多学生不喜欢现在的校服,为什么还要穿?”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市舜文中学召开的一次学生装与校园文化建设沙龙上,舜文中学一副校长这样表示.沙龙上,与会人员就学生校服价格、款式等问题召开热烈讨论,希望学生校服“不再遮掩学生的青春气息”.(《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10日)  相似文献   

7.
梁好  张斌 《河北教育》2010,(9):16-16
日前,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该区中小学生新款学生装、学生鞋已完成研发、核价工作。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区60所中小学校的8万余名学生将统一换上新款学生装,据悉,其中最贵的校服是高中生的春秋装,价格达到,325元一套。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哈密地理位置独特更体现了文化交融的特点。汉族服饰文化对哈密维吾尔族清代服饰的影响也是众多和主要的方面,本文从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服饰的款式形制、面料质地、装饰图案、装饰规律等几个方面作以对比,从而分析出哈密维吾尔族清代服饰当中吸收借鉴了很多汉族服饰文化的因子,进而明确哈密维吾尔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大量汉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历代服饰文化的特点,分析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传统特征。文中认为传承与变异推进了服饰文化的发展,并研究了变异与传承的各种因素及其与文化心理结构因素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如何正确吸收中服饰文化的精髓,促进当代服饰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校服是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校服文化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通过中外校服及校服文化的对比,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校服样式以及校服对于学校的正面影响,从而借鉴其经验,改进我国校服,提升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wearing school uniforms at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Japan on individual preferences in relation to others (hereafter, other-regarding preferences) in adulthood. The school uniform experience can be endogenous if the prefe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nd parents are included in the decision of schools to implement school uniforms. To examine the causal effect of school uniforms, we exploit the exogenous variation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apparel industry across regions, which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used as a catalyst in stimulating the economy,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variations in prefectural governors’ initiatives for enhancing regional profitability. We find that that the experience of school uniforms increases reciprocal inclinations and inequity aversion (prosocial) tendencies. We discus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consequences of school uniform policies on students’ other-regarding preferences later in life, with a focus on an individual’s perception of similarity with others shaped during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永兴县碧塘乡塘下村大金土小学学生失学状况进行历时性调查研究。力图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至成立以来一所普通乡村小学学生失学的基本情况调查及其特点、原因探索,来解剖中国近现代乡村小学的整体发展状况,反思我国农村学校学生失学问题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梅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60-64,46
社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学校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采用设立学制体系内的学校教育和开办短期培训班两种方式,具有培养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生源地域化、注重课程设置专业性和师范性以及师资培养全面性等明显特征。探寻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式及其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为今天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唐前期的服饰制度主要出自于唐令,以《武德令》为基础,内容多针对冠冕服,强调礼令并行,官常服则以《礼部式》规范,制度完备。安史之乱后,官常服入礼,冠冕服渐成具文,服《式》逐渐取替服令的地位,并形成以《格》、《格后敕》为权威的服制,此时的服饰政策受礼的限制较弱,强调制度性。前期服令因受周礼限制,针对性较差,在实际执行中多有出入;后期的敕格应对性强,执行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15.
武昌文华中学是武汉近代史上久负盛名的基督教中学。民国初期,武昌文华中学经历了独立发展的十年。同时,受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影响,其不得不加快了"本土化"的步伐。在此复杂的背景之下,武昌文华中学形成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严格的学生管理、多彩的文体活动、规范的军事训练、丰富的社团活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楚墓典型丧葬用器的虎座飞鸟,其形象和功能引起学者们的种种猜测。对虎座飞鸟形象进行了分析,辨析了图腾说、尊凤贬虎说、研究了凤、虎、鹿三种动物形象的选择的意义;又对虎座飞鸟的功能进行了研究,认为虎座飞鸟被信巫淫祀的楚人用作巫师的法器,其目的是为了引魂归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上海民国时期广告在市民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认为广告的文化生产虽然只是广告全部价值的一部分,但是其通过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产生的价值是显著的.广告的文化生产构成了大众文化、都市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广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国时期上海市民文化的走向,促进了新的文化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永嘉学派以其“事功”特点“衷八百年而复兴”。许多温州仁人志士重新看到了振兴区域文化的曙光。林损作为温籍知识分子,在北京大学执教期间继承和发扬永嘉学派思想,是北京大学温州学派的中坚分子。围绕永嘉学派与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关系,考察林损对永嘉学派的传承与发展,以期窥探永嘉学派的近代命运及民国时期复杂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19.
伊犁塔兰奇社会历史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犁塔兰奇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支独特的重要民系。伊犁塔兰奇形成于清代,兴盛于民国时期。塔兰奇社会特色彰著,塔兰奇历史文化是伊犁地方多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犁地方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对清代至民国(1760-1949)近二百年间伊犁塔兰奇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诸方面,进行初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发扬了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风俗习惯、派遣留学等方面均有表现,可以说民国初期西北少数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为西北民众构建了民主革命的方向,虽然这种影响对西北少数民族各族文化而言微不足道,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冲击最终在抗日爱国战争中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