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侯庭卓 《文教资料》2011,(18):97-98
装饰画教学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将墙体彩绘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把装饰画教学变成模拟真实设计团队操作模式,融会贯通.然后针对项目进行设计实施,使学生在掌握装饰画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得到一次真实环境的全面综合实践锻炼,提高创意思维、创新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室内装饰画在室内配饰设计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从装饰画的视角研究装饰艺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以装饰画配饰的室内设计策略为命题,首先针对装饰画的装饰风格进行探讨,最后则针对装饰画的室内配饰设计策略提出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装饰画的适应性,不是消极的适应,装饰画的创作,要把环境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装饰画家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才会产生美感和构思。工艺性制约为装饰画创造了独特形式,装饰画形象的实现依赖于工艺手段。装饰画不是美,而是人工美、意匠美。  相似文献   

4.
装饰画是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美术卷对装饰画做了如下的阐述:装饰画的"内容特点是侧重于欣赏的,其形式特点表现在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图案化夸张,在色彩上表现为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一般不强调三维空间的真实光影和透视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于装饰画教学一直存有争议。装饰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艺术,一般的绘画艺术只注重于自然景物客观的真实性的描写,而装饰画则更注重于自然景物的抽象性、象征性的表现,是以深层的秩序感、节奏感、整体感为目的的,是审美意念与审美行为相和谐的过程,是把审美要求通过各种表现技巧、表现手段使之理想化的方式。现代装饰画教学由于受各种艺术流派的冲击,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受到一定的挑战。因此探索如何使装饰画教学与其他造型艺术相互沟通,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化文化的发展,是现代装饰画教学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装饰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画教学在艺术设计基础中有重要地位,它是向专业设计过渡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基本点,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及个性能力的展示,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装饰画教学课程,把实际训练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从而使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使其艺术创造才能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7.
装饰画的适应性 ,不是消极的适应 ,装饰画的创作 ,要把环境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装饰画家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 ,才会产生美感和构思。工艺性制约为装饰画创造了独特形式 ,装饰画形象的实现依赖于工艺手段。装饰画不是自然美 ,而是人工美、意匠美。  相似文献   

8.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画面主题以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来得以充分表现,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黑白装饰画的空间表现、造型特征、表现方式具体体现在用黑白构成的外在形式美,灵活运用点、线、面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变化丰富,虚实层次错落有致以及黑白艺术效果单纯、明朗、强烈,自然带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9.
黑白装饰画具有高度概括性,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黑、白对比,将一些黑、白物体以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来表现画面主体。黑白装饰画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强黑白装饰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佳佳 《天津教育》2021,(5):137-138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充分培养学生的表现创新能力,就要合理运用美术教学材料,如装饰画,通过开展具有不同形式的装饰画教学,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与创新意识,以此实现对学生表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旗县山陕会馆是一件反映清代商贾文化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瑰宝。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中保留的各种组建、雕刻、绘画等艺术精品中的崇儒、信佛、敬道印痕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商贾思想领域儒、道、佛的三家思想之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4年的教学与实践,确立了装潢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新构想,即:以装饰装潢公司、装饰设计室、装饰装潢技能培训为支柱,构筑装潢艺术专业教学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及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清冷空灵,如梦如幻——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的审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体,诗画互证,这是中国传统诗画艺术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中国诗画都在追求空灵飘渺、静穆深远的审美意境,体现了禅道理论对诗画艺术的深刻影响。中国禅道哲学重视幻化和妙悟理论,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空寂之境,展现了鱼跃鸢飞、花开花落的无限生机景象,启迪着诗画艺术追求淡尽风烟、澹泊空明的审美境界。禅道和诗画艺术的相通圆融,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意蕴空间,给我们很深的审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北宋文人画在理论上强调画要有诗的韵味和格调,诗也应该有画的视觉效果,并以此把文人画与其它画相区别。特别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诗画同一性的观点影响画坛深远,成为我国文人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题画诗、题诗画,作为中国画和中国诗在精神上融合的典型标志,在宋代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融合。究其原因,与中国画在宋代的发展特征、中国诗在宋代的发展特征、中国诗画在宋代发展的共同特征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影响诗画发展的各个因素,有的通过促进中国诗画精神上的融合而为其形式融合作了铺垫,有的直接促进其形式的融合,最终开启了美术作品中诗画相得益彰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高凤翰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其题画诗在内容上花鸟、山水、人物均有涉及,而花鸟居多;在风格上具有色泽淡雅、精雕细刻、好发议论等特点;在思想上自信甚至自负,有着入世的情怀、顽强的个性以及敢于对抗流俗的勇气,又自卑、自怜、自伤,有着面对不可捉摸的命运的悲观;在诗画关系上具有填补画面空白,深化画面意境以及补残、藏拙、为图画中不合常理处解嘲等功能。高凤翰题画诗在"八怪"题画诗中较为"不怪"、较显平和雅正。  相似文献   

17.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院体画、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宋代山水画法度森严,百代标程,对元、明、清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宋代梁楷的泼墨人物画,以其独特的“墨象语言”拉开了与传统“线型语言”的距离,但是,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的险恶环境和极难攻克的人物造型等因素的困扰,水墨人物画一直裹足不前。20世纪,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将水墨人物画创作推进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目前的水墨人物画坛虽然多元并举,但是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理论上的问题亟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以佛像绘画的方式宣传佛法,由印度僧人带来的具有西方绘画特点的佛像绘画样式并没有产生宣传佛法的作用,但佛像画最终能在中国广泛流传,并达到了完全的像教作用,这与最早接触佛像绘画的中国本土画家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中国绘画史的记载中,最早接触佛像画的画家是三国时期的曹不兴,他的佛像画并非如许多美术史的著述中所说的完全就是西国的风格。根据佛教初传时期的史料和六朝画家的绘画风格记述,可以证明从曹不兴开始直至后来的诸多画家都对佛像画进行了改进,他们所作的佛像画与西国样式渐行渐远,并且都形成了具有本土化和时代特征的佛画样式,这些具有中国绘画特征的佛像画才是佛教在像教过程中得以流行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