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必须”,“应该”,“一定要”,“要着重抓好”,“要特别重视”,“要求狠抓”,“坚决制止”,“务必注意”……在报纸版面上,这类字眼、这些词句出现得越频繁,在读者的大脑皮层上越引不起反应。而不少编辑人员却似乎把在报纸上大量使用这类字眼、这些词句当作了“常规”。似乎处于报纸编辑的地位,就“应该”这样面对读者说话——制作标题、加写按语、配合短论;对于各方面提供的消息、评论中以这样的命令口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中,经济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个令编辑感到头痛的问题。这类标题之所以不能吸引人,是因为它们要么在标题中列举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要么以一些大而无当的抽象字眼来概括活生生的经济事实。这样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不仅不能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积极效果,反而会使读者产生“疲倦反应”,对读者进一步阅读新闻起着一种“挡驾”的作用。在当前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形势下,报纸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就面临着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新闻标题制作中,经济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个令编辑感到头痛的问题。这类标题之所以不能吸引人,是因为它们要么在标题中列举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要么以一些大而无当的抽象字眼来概括活生生的经济事实。这样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不仅不能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积极效果,反而会使读者产生“疲倦反应”,对读者进一步阅读新闻起着一种“挡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我最爱看各种“文摘”报和晚报的社会新闻。信手抄下一些题目:“科·阿基诺访问漳州期间发生一起手榴弹失窃案”、“农村日益严重的婴儿买卖风”、“李大夫披露毛泽东生前健康情况”……看了这些题目,我相信大多数读者是要把这文章读个精光的。可惜,这类社会新闻在报纸上还是太少了。大报似乎是不屑为之,小报呢,好象也很少有人精心采写这类新闻。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每天都会有不少新鲜乃至怪异的事;但从报面上看,有点单调。为什么要刊发这些社会新闻,这道理似乎毋需阐述。一则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来就极其丰富,“一个母亲生五胞胎”或“四十年前情人终成眷属”这类事等所在多有;再则读者很爱看这种事,而且也没有大的  相似文献   

6.
报纸编辑是一门艺术。一份报纸,一个版面,要给读者以丰富的信息,科学的知识,高雅的情趣和美好的视觉。实现这些目的,要求报纸的宣传内容在版面上要主题集中,要在增加信息量和新闻的广度、深度上作文章,而不是东拚西凑,豆腐、茄子加黄瓜,请读者吃“大烩菜”。“大烩菜”是晋西北  相似文献   

7.
夜班编辑作为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把关,责任重大。做夜班编辑除了更需要有一种高度负责、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之外,还要具有一颗平常的读者心。一个出色的夜班编辑,从上岗起,就应该把自己放在报纸的“第一读者”位置上,用带着各种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目光来严格审视挑剔每一篇要成为印刷体的文字以及每一篇稿件在版面上所应处的位置,然后进行精心编排,不让即将出版的报纸版面、文字、标题愧对读者!  相似文献   

8.
报业之间的竞争应该是报纸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报纸质量和服务质量又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的效果上。读者欢迎新闻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可信度高、贴近读者的报纸。报纸要具备这些品质,除了要求记者捕捉、挖掘有价值、鲜活的新闻,还必须靠编辑有创意地策划、设计和组织版面。因此,报纸编辑应具有设计、指挥、组织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为读者办的,是办给读者看的。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新闻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出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报纸阅读已经进入了”快节奏”、“浅阅读”的时代,对版面编辑来说,既要让报纸吸引读者的“眼球”,又要注意编排的“厚度”;既要讲求版面的视觉冲击效果,又要把握稿件的准确性和深度内涵,等等。这些双重责任要求版面编辑必须具备优秀的编辑业务能力和版面编排技巧.这也是现代报纸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应该充分重视读者心理。读者意识的建立和完善要以读者心理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其次,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该多角度的进行,并使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企业报的一名总编辑如何有效地为自己的读者服务,做到挂上不离下,靠下不离上,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本文从总编辑应增强“读者意识”这个角度做以论述。 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的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上的小言论不是很长,几百字,最多也就是一篇千字文,且议论的大多也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但对一张报纸而言,这类的小言论不是可有可无。准确地说,它是报纸的“目光”,是报纸的“性格”。也就是说,一张受读者喜欢的报纸,其“目光”应该是敏锐、深刻的;“性格”应该是鲜明、张扬的。  相似文献   

14.
提起报纸中的理论版,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枯燥、严肃、呆板、套话、讲话稿这类字眼。更有人笑称,理论版的文章连作者本人都不看,只有版面编辑、责任编辑和报社总编辑会看。为什么呢?稿件多是一些部门领导的署名文章,多由属下代劳,“作者”本人当然连看都不看。而仅有的“三个读者”,实在是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看。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不少报纸都有自称“萃”的版面,如《周末精萃》、《报刊文萃》、《读者文萃》等。这类“萃”版编辑的着眼点大都侧重于可读性上,所以一些“萃”版的文章大多是很好看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报纸编辑应该是“烹调大师”。特别是文学副刊,更应该精心制作,使其“色、香、味”俱佳,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快餐”,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启迪和鼓舞作用。一、文学副刊的“色”,应该是特色。这种特色是通过融合在作品中的思想含量、美学含量以及信息、知识含量来体现的。特别是党报副刊,不仅在办报宗旨和宣传基调上要与正刊一致,而且包含着应有的价值法则和新闻时效,既是一块文艺百花园,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是报纸正刊的深化和补充。对此,一要强调思想性。在文学副刊的策划和编辑中,要始终把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放…  相似文献   

17.
在编辑的位子上坐了多年,经常听到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编辑最不欢迎什么样的稿件?”我说,这个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应该问“读者最不喜欢什么样的稿子”。因为,归根结底,稿子是写给读者看的,稿子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通讯员不要琢磨编辑的好恶,而应该面对读者,考虑我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事?读者对这些事有没有兴趣?编辑对通讯员稿件的取舍,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实是在替读者作选择,读者不喜欢的稿子,编辑是不想用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提出写稿的十条忌讳,供通讯员们参考。一忌作工作总结。有些通讯员在报道一个单位、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时,既写各方面的成绩,又总结经验教训,甚至加上今后的打算,把消息写成了工作总结。一般来说,这类稿件新闻性大多不强,很难写的生动活泼。何况这种文章的内容并不  相似文献   

18.
有感而发     
《新闻战线》要我给《总编辑札记》专栏写篇文章,现把过去看稿时想到的一些想法简述如下: 报纸切忌“老面孔”读者看报的共同心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喜新厌旧”。读者打开报纸会不出声地问:“今天有什么新闻?”意思是“今天报纸上有什么吸引我看的新闻?”要把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放在报纸头版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报纸每天给读者第一眼看到的“面孔”。单一化的主题、机械地拼凑的中心、程式化的编辑手法,会使读者感到报纸面目可憎。设计第一版,要统筹全局,力争先声夺人,不拘一格选头条,打破各个报道领域分布的界限,择“要”上第一版,择“新”上第一版,既要考虑头版新闻报道面上的“丰富性”,又要考虑新闻处理上的“鲜明性”。重要新闻,特别是具有本报特色的新闻,要不惜“工本”,运用一切手段突出处理。总之,要使报纸第一版内容“琳琅满目”,“眼神明亮”,一派新鲜。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是一种反馈,直接反映着报纸是否办到了读者心里头,同时又反映着读者对报纸内容的关注程度。编辑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找到报道线索。 我们报人应该提倡“一封信精神”,要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培养新型的读者编者关系。我在处理读者来信中总结出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标题要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恩格斯说过“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愈好”。如果标题中夹杂着读者看不懂的英文缩略词,怎能吸引读者去看内容呢?近期,报刊上如“上海将首映 A—G 电影”、“CISA登陆中国”、“CMA 走进上海”等这类标题俯拾皆是。这些标题中的英文缩写词,如果不加注释,不但令大多数读者摸不着头脑,就连一些懂英语的人也会不知所云。因此,对于英文缩写词的引用,无论我们编辑出于美观、简练、节省版面抑或其他考虑,千万别忘了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读者。如果你的引用,成了大多数读者读报的障碍,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