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数十年中,他顺应时代潮流,身体力行地在实业、教育、公共事业等方面进行了近代化实践,无论对当时还是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张謇的思想与实践,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即旨在从张謇事业的整体性出发,对张謇的“地方自治”作一尝试性评论。 张謇办实业、教育、公共事业,其目的是按照他的理想整体性地改造社会,这一点在他毕生事业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实际上是“治国平天下”这一传统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换形式,用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开始,股份制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正式发生、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翻开了新篇章。同时,由于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的制约,洋务民用企业的股份制实践表现出不同于西方股份制度的若干特征。本文探讨了洋务运动时期所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以求探寻近代民用企业的企业制度及思想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张謇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 他投身实业, 热心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 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以"实业兴教育", "实业与教育相互依存", 为近代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张謇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许多卓有成效的实业家,在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张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面对外来的挑战与现实的危机,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腐败不堪的官场,以在野之身,凭一己之力,赤手空拳,惨淡经营,谋求近代中国实业与教育现代化之路。可以说,实业是他一生事业的主要基础和主要成就,而教育则是他一生的主要旨趣所在。他不仅创建了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体系,而且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咀嚼深思的教育思想遗产。一、“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与教育,是张謇借助于救…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君主立宪派领袖而知名于世.在其一生的活动中,倡导并力行“实业救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近代思想史和经济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便通过张謇的思想和实践,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东至周氏自周馥始,枝繁叶茂、绵延昌盛、人才辈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本文以周馥为例,通过周馥协助李鸿章创办洋务民用企业,及任山东巡抚和两江总督期间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考察,探讨了东至周氏家族在发展近代实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将张謇定位在儒商、实业家、教育家是远远不够的,张謇还是近代中国名的政治人物,他参与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政治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以实业经世、实业救国的政治家。张謇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企业、学校、博物苑之类的东西,他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历史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维新变法思想是继洋务思想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大的思想潮流,它酝酿和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但当时洋务思想占主导地位,早期维新思想缺乏独立性格,还依附于洋务思想。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区别于洋务思想的理论,并从洋务思想潮流中分离出来,最终取代洋务思想而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大体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维新思想,它是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先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马建中等,他们都曾投身于洋务运动,因其洞悉洋务内幕易于看清洋务思想的局限,进而可以批判以至于抛弃洋务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化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经济思想及其实业活动、化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及在清末立宪中的表现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然而,他与袁世凯的一段交往,却鲜为人知。从张謇与袁世凯交往可以窥探中国在晚清民初的环境下各种势力的交叉、分隔中,袁氏如何夺取政权,登上总统的宝座。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势单力孤,袁世凯以掌握新军实权这一政治军事资源,同晚清地方士绅特别是以张謇为首的地方实力派联合,取代了清朝的统治。这里有历史的必然逻辑,而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2.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在江苏南通的教育实践成就卓,极富特色。他较早地提出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创造了“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的成功模式,反映了教育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与西化激烈碰撞的大变革时期,郑孝胥和张謇作为跨越了清末、民初两个时代的士人代表,在近代史上均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虽然二人因政治选择不同而分道扬镳,但他们的交谊活动为中国近代实业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梳理张謇和郑孝胥之间的实业活动,分析双方在实业思想上的创新和对近代中国实业前进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以阐释在近代化大潮下中国实业的创新与突破,窥探中国近代实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海门,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心血选择了一条办实业兴教育的艰难道路,在江苏南通和其他地方办了众多学校,从办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以学促业张謇是一位实业家。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有赖于自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文化教育程度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办学  相似文献   

15.
张謇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实业家和教育家,毫无疑问,从事实业和教育活动是构成其一生经历的主要内容,而重视人才、培养人才、运用人才则是他发展事业,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探讨张謇的人才观,是张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实业家和教育家。对其一生,史界早有论评,本文仅对其教育与经济的辅成思想与实践试以探析,以利今人益鉴。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1874年,二十一岁的张謇以一介蓝衫书生的社会身份开始了游幕生涯,踏上了晚清社会一般知识分子谋图进身的寻常路径。游幕十年后,他于1884年带着懊悔与惆怅的情  相似文献   

17.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研究张謇与辛刻革命的关系,对于了解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的表现,把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张謇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言行特点可概括为三点:1、对辛亥革命由抵制到接受;2、对孙中山由“谨当竭所知能,以酬眄睐”,到在孙袁之争中偏向袁;3、在辛亥革命后继续兴办实业、教育和文化,为民国的建设出力。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洋务民用企业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其开办形式有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其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双重作用。洋务民用企业对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张謇和孙中山在关于发展工业、商业、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张謇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创办一系列的企业来探求救国道路,而孙中山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质属于改良性质,而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则是改革性质的,主张以全新的资本主义模式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20.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3年张謇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