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 SCL- 90 (症状自评量表 )对西安体院体育专业学生抽取样本 6 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与普通大学生样本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按心理不适水平的五级评分标准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属于轻度水平 :2 )体育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样本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体育专业低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 ;4 )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实习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在中小学实习的师范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强迫症状、恐怖等5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等9个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偏执等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6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9%的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障碍,非独生子女则为6.6%;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体育专业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且人际关系、强迫(P〈0.01)和抑郁、焦虑、敌对(P〈0.05)五项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来自相同地区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建议高校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也应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情商水平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大学生样本的情商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同时体育专业学生情商整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相对于不锻炼与体育锻炼不足者而言,体育锻炼达到推荐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有更高的情商和生命质量,体育锻炼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则可能有更高的情商;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维度上,艺术表演类的被试得分显著低于专项为田径/游泳、集体球类及小球类的被试;人际关系维度上,田径/游泳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集体球类、艺术表演类的被试。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坚持1年以上运动的人因为运动而对情商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因此本文讨论不同运动参与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差异,初衷在于将传统学校体育能够从单纯的身体职能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中解放出来,从而提请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注重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中情商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 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风险认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便为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备因素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在消极因素上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三、大四的学生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大一学生;4)不同生源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趋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受性别、年级、专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湖南湖北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SCI-90量表对1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略低于国内其它专业大学生.与国内青年常模相比,除一项因子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自我效能感的原理和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体育专业大学生中进行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女生成就动机水平显著地高于男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因子均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培养、激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水平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应对策略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和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应对策略在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压力间的中介作用.使用自编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感受量表、简易应对策略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88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以及应对策略情况处于较好的水平;2)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感受处于有点压力和压力一般之间,且压力显著低于普通专业大学生;3)应对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压力感受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用 SCL- 90量表对 1 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 ,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略低于国内其它专业大学生 ,与国内青年常模相比 ,除一项因子外 ,其余各项均高于对照组 ,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即道德素质、文史哲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环保素质,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大学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特有的特点,除了在文史哲及法律常识方面,单科性体育院系大学生低于普通专业外,其它素质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更能表现出个性张扬、敢作敢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并由此决定了在解决纠纷方面趋向于采取武力手段。建议: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根据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问卷》、《自尊量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自尊、城乡、性别等因素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尊的主效应显著,低自尊组的大学生给教师的打分较低;自尊与性别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不同自尊水平的女生之间的差异显著,男生差异不显著;女生对教师的评价高于男生;农村大学生给教师打分高于城市大学生。本研究结果提示应注意不同群体的学生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大学生体育参与现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大学生身体运动认知实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体育参与接近达到较好的水平。除性别*专业交互作用外,存在院校类型、性别、专业因素及其它交互作用的显著差异,男生体育参与好于女生,理科专业的好于文科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好于普通院校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14所院校1 380(男928,女452)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就业压力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照镜子”行为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30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照镜子”行为和身体自尊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照镜子的态度良好;每天照镜子的次数多集中在3~5次,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中等偏上,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照镜子态度、频数以及满意度在身体自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对779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其中,体育392名、非体育专业387名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表现出了整体不成熟度较高的倾向,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升华方式的频度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防御方式更具有积极倾向.大学生群体中,女性大学生的掩饰倾向显著高于男性.掩饰方式的差异只存在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而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北省师范院校大学生进行《体育倾向性量表》的测量,检验该量表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析,以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体育倾向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工具;师范院校大学生在情感体验、主观规范和主观控制感等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体育态度维度和体育倾向性整体的得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存在差异,理科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倾向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专业大学思想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教育部门准确把握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对体育院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和目的不端正,专业思想不牢固;选择职业注重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逐渐具备自我发展意识和择业风险意识;在青少年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影响力度不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生观表现出浓厚的个人主义倾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业情绪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性别维度上,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存在差异,感知体育教师支持没有显著差异;在来源维度上,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感知体育教师支持均存在差异;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与体育教师支持存在相关性;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体育教师支持的相关性与性别和运动项目有关;不同方式的体育教师支持对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民办高校大学生3694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数据管理与统计均采用SPSS19.0软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得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一般,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的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在专业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