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县唐宋时代属沙州,州治、县治皆驻沙州城,即今敦煌城,故址在今敦煌市沙州镇西党河西岸。县境居州境之西北部。归义军时期(晚唐至北宋)敦煌县境以沙州城为中心,南跨鸣沙山50里,北紫亭县为界;东至阶亭驿(今安西县芦墩)170里,与瓜州常乐县为界;北至碱泉戌336里,与伊州为界;西北至西盐池117里,与寿昌县为界,西盐池之西70余里即古玉门关,属寿昌县;西南至破羌亭(今俄博店)55里,亦与寿昌县为界,破羌亭西南65里即寿昌县城(今属敦煌市南湖乡)。总计东西112.5公里,南  相似文献   

2.
析木县设于辽金,县治故址在今海城东南析木城,没有任何疑义。但是,析木县何以称"析木",则令人费解。本文主要通过历史文献,考释"析木"之意以及析木县的废置情况。  相似文献   

3.
彭山,秦汉武阳县治地,北接广都(今双流县),南连南安(今乐山市中区),东与牛鞞(今简阳县)、资中(今资阳县)接壤,西同江原(今崇庆县)、临邛(今邛崃县)连界。辖今双流(一部)、新津、彭山、眉山、仁寿、井研诸县之广大地区,地域广袤,是四川古代农业生产发达的郡县之一。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较为广泛深入的开展;所获文物资料较前丰富。拙文仅以彭  相似文献   

4.
据悬泉里程简Ⅱ90DXT0214①:130A,汉代酒泉郡自东而西设有表是、玉门、池头(沙头)、乾齐等十一处驿置,从酒泉郡表是到敦煌郡渊泉的道路里程为694汉里(约合289公里),每个站点平均相距28.9公里(69.4汉里)。表是为酒泉郡自东向西的第一处驿置。西汉乐涫县治当在肃南明花乡明海城遗址,绥弥县治当在下河清乡皇城故城。据里程判断,绥弥到禄福之间还应设有一处驿置。禄福与玉门之间有天等三处驿置,天居中,其余两处驿置一东一西,位于东西大道之上。天当治骟马西古城。汉玉门县当在今赤金绿洲之内低窝铺以东、赤金镇西北一带,沙头县在今玉门镇中渠村一带,或即中渠村古城。乾齐是酒泉郡最西一处驿置,位于沙头之西,现存"渊泉县故城"或即汉乾齐县城。渊泉为西汉敦煌郡属县,其故城不在三道沟镇,当从他处寻之。  相似文献   

5.
唐会州及其属县位于丝绸之路北道段海原至景泰间。黄河贯穿其南北,有唐驿路之关口据其界,这里向为交通要塞,亦为边防要冲之地。然唐会州及其属县治何地?因史载各异,加之后世流传多有歧误,争议较大。本文认为唐会州治所会宁县为今平川区陡城地区的柳州城遗址;会宁关为今靖远县双龙乡北城滩遗址;乌兰关与会宁关夹河并置,当在北城滩遗址黄河对岸西南;乌兰县初在北城滩遗址西南黄河对岸附近,后移至五佛河谷盆地黄河之北附近。  相似文献   

6.
《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有"鹵县",《后汉书·郡国志》不见记载,卤县东汉废,再无史书记载。从此卤县湮没,治所无考。甘肃省崇信县博物馆陶荣在崇信县境内刘家沟、王河湾、魏家沟许多秦汉时期陶器上发现有"卤"、"卤市"等戳记,并撰《卤县地望考逸》一文,认为今崇信县刘家沟遗址即为汉卤县遗址。笔者前往调查,认为将刘家沟遗址确定为卤县治所,甚为有理。对卤县治所的确定,纠正了《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错误,填补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关于卤县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西汉置东武阳县。北魏改为武阳县。北周曾于乐平县置武阳郡,武阳县属之。唐代改武阳县为武圣县、朝城县。北宋将其治所东迁四十里至社婆村。明代迁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两千年间,该县数更其名、四移其治,致使学界将故东武阳县城与武阳郡城混为一谈,引发故东武阳县城址在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和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之争。本文试就故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及城址进行考证,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8.
西汉置东武阳县。北魏改为武阳县。北周曾于乐平县置武阳郡,武阳县属之。唐代改武阳县为武圣县、朝城县。北宋将其治所东迁四十里至社婆村。明代迁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两千年间,该县数更其名、四移其治,致使学界将故东武阳县城与武阳郡城混为一谈,引发故东武阳县城址在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和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之争。本文试就故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及城址进行考证,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古揭阳县的建制时间,县治,名称,县属,政权性质以及今揭阳抗日后的归属问题都作了论述。每个问题作者都引入各种不同看法之后才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揭阳建制于秦,至汉元鼎五年以前为军戍政权性质,以后才为行政建制。但吴时,揭阳并非又名南康,其县治,今说有三,即潮郡之北,揭岭之南(揭岭如饶说)和河婆说,莫衷一是。今揭阳县治也有三说,即(阝留)隍说、京岗说和玉窖说。(阝留)隍说不足取,京岗说未实现,唯玉窖说,从宋绍兴十年建治至今则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正【概述】《张迁碑》,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即《张迁碑》全称。汉碑惯用篆书写碑额、隶书写碑文,此后,用篆书写碑额被延续下来。故,作"前"意。谷城,县治在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一带。荡阴,今河南省汤阴县。"长"与"令"皆为一县长官,汉制县满万户称"令",不满万户称"长"。表:显扬,表彰。颂: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张迁,字公方,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人。他在谷城长任上,亲政爱民,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宜春县"的名称与行政设置自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开始,中间除了王莽到东汉初期二三十年间将改名为"修晓县"和东晋孝武帝太元时期(373-396)到隋开皇十一年(591)两百年左右改名为"宜阳县"外,一直沿用到清朝结束.直到今天"宜春"作为地级行政单位名称依然在使用.其延续的时间将近两千年,这是比较少见的,也可见其稳定性与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宜阳"这个名称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今宜春市袁州区就有"宜阳大道";2007年成立了一个新区,名曰:"宜阳新区".宜春县自隋开皇十一年(591)东迁五里后,倾向于认为于唐初迁回原址,但尚未找到确凿史料,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县漕河泾镇,座落徐家汇之南,上海师范学院之东,沪闵路和漕宝路的必经之处。有关该镇的历史,旧志书罕有记载。今爰作沿革小考,以飨同好。漕河泾镇西周时地属扬州,春秋时属吴越,战国时属楚,相传为春申君封邑。秦代置县,名疁县,属会稽郡,漕河泾为其所属。历代曾隶属之县治又有娄县、信义县、昆山县、华亭县、上海县等名称。元代尚无市集,时相传名为王家宅。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一二九○年)  相似文献   

13.
金陵邑城是金陵邑之治所,系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败越后所筑,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城废。金陵邑辖域主要包括今南京主城区及周围的江宁区,旧说金陵邑隶属楚设江东郡并无确证。六朝之前的金陵有二,一为江东之金陵,一为茅山之金陵,金陵邑实得名于金陵山(即后谓之钟山)。金陵邑城规模不大,孙吴在其基础上起建了石头仓城,所谓"周七里一百步"乃属石头大城。金陵邑城位于南京城西之石头山,其故址推测在今清凉寺及其南侧一带。  相似文献   

14.
寿昌县,今为敦煌市南湖乡。故城在敦煌故城西南120里,由于敦煌城东移,寿昌故城附近地貌变动及随之而来的道路转折,从今敦煌市至寿昌故城(今名破城子)约140里。有黑色公路直达乡政府驻地南湖村(在寿昌故城西南4里)。寿昌故城,即汉晋龙勒县城。北魏正光六年(525年)(《太平环宇记》误为正光三年),  相似文献   

15.
确定鄨邑之三个条件:两条鳖水都有成立的理由,以发源于绥阳的芙蓉江,且"东入延"的"鳖水"为正解;"犍"、"犍为"都是古代僰蛮的自称;不狼山实际是濮僚山,简称"狼山",音转又名为"娄山"。枧坝为鳖灵帝的鳖国的首府所在,也是汉朝犍为郡郡治和犍为县县治所在。绥阳山就是犍山。鳖灵神话的解读。《史记》"南御僰僮"之"僮"读作zhuàng,意为僮越。蜀国纵目人是古代的蜀、髳、微等土著民族。僰巴僮越联军对郫城的钳形攻势。由分权共治蜀地到逼死望帝而建立起太阳崇拜的开明大夜郎国。金沙出土的黄金太阳神鸟就是开明大夜郎国的国徽。秦灭开明王后确立今绥阳为夜郎县,是为开明王朝就是大夜郎国的明证。绥阳山下的土城坝很可能是秦夜郎县治所。  相似文献   

16.
仙游最早置县时间是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当时,由莆田县析出西部设清源县,公元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同时也因民间盛传何氏九兄弟在九鲤湖湖边苦炼丹药,丹成,兄弟们各乘一鲤成仙去了的故事,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公元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氵祭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设在游洋。公元983年,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公元1313年,兴化县治从…  相似文献   

17.
0.引言 襄陵镇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部襄汾县境内,汾河中下游,东为赵曲,西连乡宁,北接临汾,南邻汾城.历史一直为县制单位,至1954年才与汾城县合并为现今的襄汾县.当地居民使用的方言与汾城、赵曲、乡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根据"消、次浊入声字今归阴平,全浊入声字今归阳平"这一条件,将襄陵方言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中国语言地图集》B7).  相似文献   

18.
汉、晋两朝(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长沙郡(国)下有“下隽”县,南北朝时代(公元420年——公元589年)还陆续保留着这一县名。隋唐以后再也见不到有下隽县了。由于“下隽”县名在有关史籍中牵涉周围若干地名、川泽的定位问题,正确揭示汉晋时代的的下隽县治与辖地范围,对于了解湘北、鄂南及湘西地区的历史政治地理沿革、自然环境(特别是水道、湖泽)的演变,以及深入研究古代湖南交通史、经济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志·地理志》载:“朗溪,(唐)贞观八年(634),析龙标(县)置。在朗溪之侧,故名。今洪江市、靖县、会同、通道县地,又错入分贵州境.”结合《侗族简史》有关记载,朗溪县是一个包括今会同县、洪江市、靖州县、通道县东北部及贵州省天往县、锦屏县、黎平县东部和东南部的泱泱大县.朗溪县治建于何地?因资料匮乏,时代久远,难以考证,众说纷法。笔者通过初步探索,以为朗溪县治当在今会同县胡江“东城”。曾撰《会同古县治考》发表于1989年《怀化史志》。黔东南师专民族研究所杨学军君,不吝赐教,著《何处是“朗溪”》,发…  相似文献   

20.
汲绍侯考辨     
公上不害是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当时的汲县治所汲城(今卫辉市孙杏村镇汲城村)被封为汲侯,谥曰汲绍侯。汲侯流传四代,到孙公上广德时,遭遇妻室犯上罪连坐弃市。汲侯家族在西汉初年有在汲城为侯63年的经历,是新乡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汲绍侯公上不害与波县(今济源市裴城)没有联系,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七"济水"条称公上不害为波侯,而讹作汲侯,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于史无据,不足凭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