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客家女作家何英的《抚摸岁月》是一部反映客家社会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以“双性同体”理论为主线, 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抚摸岁月》中的母女形象双性同体人格形成的过程,透视母女两人内心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描述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作用下双性人格从母亲到女儿身上的发展变化及两性人格特征在女儿身上的和谐统一,为深入剖析《抚摸岁月》中的女性形象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鬼母老媪是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婴宁》里婴宁的养母,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她身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女性所有美好的品质。她首先是一个聪明智慧的老人;其次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第三还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她的形象是智慧、淳朴、善良女性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鬼母老媪是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婴宁》里婴宁的养母,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她身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女性所有美好的品质。她首先是一个聪明智慧的老人;其次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第三还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她的形象是智慧、淳朴、善良女性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十八春》中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女性命运的思考。女性悲剧命运集中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不单单在生存上、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对男性的巨大依赖。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张爱玲在《十八春》中描摹了众多的女性,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她们悲剧命运背后的根源。顾曼桢和石翠芝代表了那个时期女性意识的萌芽,顾曼璐是一个被奴化的女性典型。而顾太太和沈太太作为两个母亲,张爱玲把她们作为凡人来写,这一改母亲在大众心中的伟大傲岸形象,张爱玲甚至把一些丑化的痕迹留在了她们身上。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鹿原》中传统的女性,如白嘉轩的母亲、妻子、姐姐,所谓不守妇道的女性,如田小娥、小笨,以及女性革命者白灵等形象,她们身上包蕴女性不幸的根源,承受着优秀与腐朽、新与旧的交替碰撞,这一系列女性的命运,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唤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门罗在她的短篇小说中塑造了很多母亲形象,但她笔下的母亲往往没有无私奉献的伟大母爱,而是充满情欲,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我妈的梦》里的吉尔和《孩子们留下》里的鲍玲就是这样的女性形象。而这样的女人却撕掉了女人身上母爱神话的虚伪光环,展示了作为一个人的完整丰满,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纠结中女人复杂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论劳伦斯笔下的叛逆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在英国诸多作家中,是极富有才华而又颇具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大部分以女性为中心,如《虹》、《恋爱中的妇女》、《误入歧途的女人》、《可爱的夫人》等,数不胜数。因此,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人形象,组成了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而且对女性的刻画是入木三分,颇见功底。众多的女性形象引来评论者们的各种分析评价.有从原型批评人手,认为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显现出男性本位神话中的女性原型:大母亲、悍妇和睡美人;亦有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探讨劳氏作品中的“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等。另外,有一类是诸如“大母亲、悍妇和睡美人”所难以概括的形象,即叛逆女性,从她们身上,既体现了劳伦斯所理想的女性特征,同时,从对她们所安排的归宿看,也反映了劳伦斯的男  相似文献   

8.
梁海晶 《考试周刊》2010,(25):22-23
赛珍珠笔下的“母亲”比较富有抗争精神,也较多的表现出中国妇女的力量。“母亲”在小说中是个没名没姓的妇女.但她是赛珍珠所塑造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正如《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大妈一样,她们坚韧不拔,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她们身上透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探讨了女性渴望性爱、追求艺术及母亲的职责这三个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到了她所设计的女性人物身上。赖斯小姐、埃德娜、拉特诺尔夫人其实是肖邦幻想的一种人格的三种结构而已,分别代表本我、自我和超我。肖邦通过展现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试图为自己也为同时代的女性探索出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童年生活影响了她的创作:出身于俄国贵族并且贪图富贵享乐的母亲成了她创作的首要素材"恶母";母亲身上所缺失的"温柔"、"贤淑"的美德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升华,并且以碎片的方式在不同作品的"母亲"身上塑造。这种两面性的性格特点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母亲"身上,并不断拓展,蔓延到作品中所有女性身上。不论"悲"还是"善",追溯其原因,无一不逃出"男性酿造了女性的悲剧"这一定律,但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在苦苦追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1.
四川绵阳作家安昌河的《羞耻贴》通过一系列女性的身体叙事揭露了女性所遭受的来自于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与精神进行奴役与统治的本质,同时凸显了被规训的女性以身体为基点对强加于女性身上的男权所作的生命抗争。可无论是被驯顺的女性还是反抗的女性,都摆脱不了其共同的悲剧性宿命。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作家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并对女性悲剧性宿命的缘由进行了探寻。但文本以苦难、宽容、奉献的如大地母亲般的女性形象来原谅与宽容男权社会所施加于女性身上的罪与恶、命与运,来抵达两性和解的文学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言之,作家男性中心的意识也因此而显露无遗。总之,女性身体在《羞耻贴》中成为了父权规训与女性反抗的场所与主体。  相似文献   

12.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的《母亲》刻画了母亲这一贤良、宽容、勤劳的中国妇女形象.母亲是一家人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大地.大地与女性共同具有的孕育功能,大地与女性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地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地位,使两者建立起了亲密而又特殊的关系.《母亲》不但探讨了女性和其他弱者的生存环境及社会地位等问题,同时也关怀着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战后代表作。一般认为《斜阳》中的母亲是没落贵族的全权代表。但是联系太宰治战后的反俗,母亲身上留有太宰治反俗精神的影子也是显而易见的。母亲不仅是没落贵族的代表,也是精神贵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一直是文学批评史上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从女性主动求婚、女性追求经济和人格平等、女性追求自由婚姻的角度比较分析《简·爱》与《飘》中女主人公身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诗歌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母亲的形象又大多定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类似的画面,仁爱、慈祥、勤劳,是母亲形象的几个关键词。从形象特点上说,舒婷的《呵,母亲》和江非的《妈妈》两首诗中的母亲形象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但两首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一首中规中矩.一首则写法别致。先请静心细读这两首母亲颂歌。  相似文献   

17.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文解字》收女部字计238个,从这些女部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是氏族的核心,享有崇高的地位;二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地位一落千丈,惟母亲受到尊重;三是姣好的女子只是男子的玩物或繁衍后代的工具,在欣赏、艳羡之余,又把脏水泼到女子身上。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母亲形象是文学画廊里的永恒主题,20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在《寒夜》和《憩园》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母亲形象,这些女性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在各自为人母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女性所经历的母性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