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海南高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9.7%,女生信教比例稍高于男生,农村学生信教比例稍高于城镇学生,信教学生中信仰佛教比例高于其他宗教。海南大学生对国家宗教信仰政策认识模糊,对信仰宗教持宽容态度。要在实际工作中理性看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度自觉的理论自信和信仰自信。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际国内"宗教升温"的背景下,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由于大学生宗教徒特殊的成长经历,其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组织等与其他信教群众明显不同.学校和有关部门应注意到这种情况,牢牢把握住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际国内“宗教升温”的背景下,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由于大学生宗教徒特殊的成长经历,其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组织等与其他信教群众明显不同。学校和有关部门应注意到这种情况,牢牢把握住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宗教把握世界的方式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触媒,但宗教性归因与信念固着现象又导致了信教大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开展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民族宗教问题的舆论引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思想,掌握民族与宗教的相关知识,借鉴宗教文化与宗教教育的内容方法,加强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信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了解掌握“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对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分析“90后”大学生的宗教观、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对高校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做好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需要是多数民众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之一,宗教信仰可以满足信教民众的强烈好奇心、功利心、获得归属和爱的需要、获得安全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正确地引导信教民众的宗教信仰,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和引导,重视信教民众的价值观教育,积极地推进社区文化活动建设,重视信教民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鼓励信教民众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高知识化特点,大学生党员信教问题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内在缺失,家庭及同伴的影响,以及信仰危机等。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构筑和谐校园文化等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展.高等学校应重视对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的教育和引导,牢牢把握住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应当重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宗教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和信教人士及宗教活动的影响与吸引。当前,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团结尊重信教学生。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观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西方宗教势力的有意渗透,大学生自身的个性也会影响其宗教观的形成。因此,要教育其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宗教信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文化知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优化自身的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韦滢 《考试周刊》2014,(23):152-154
当前,大学生信教比例不高,但对宗教比较感兴趣;信仰动机功利性与信仰行为随意性并存;宗教认同感趋强,但对宗教文化认识较模糊;能正确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但对党的宗教政策不甚了解。这主要是受社会及家庭环境、西方宗教势力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及大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信仰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很多的关注.其中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也日益增多.就大学生应不应该信教,如何引导大学生信教等问题,本人分别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宗教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三个方面,思考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宗教、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54):81-82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大学生对其精神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追求,宗教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根据大学生宗教信仰观现状,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观、客观原因,通过国家加强宗教监管、营造良好社会高校环境、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等途径,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宗教观。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观不仅关乎其个人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衰败。了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并帮其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教育的使命,对维护国家稳定、保证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大学生信教比例呈上升趋势,细剖其因,是社会、家庭、学校、个体和宗教等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有鉴于此,高校必须建立长效应对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国家宗教政策宣传、宗教学课程选修、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引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世界近年来出现的“宗教热”现象,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科学信念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观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随着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增多,构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机制的需要日益迫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也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宗教观教育的环境创设、课堂教育、教育队伍建设和评估机制建立等方面,系统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陷入学生信教、功利主义、脱离实际和信仰多元化的困境,西方宗教教育却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通过西方宗教信仰教育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点与模式对比分析,甄别西方宗教信仰中有益的教育模式,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软肋,提出显隐共存、软硬兼施、弘扬博爱和强调精神四点对策,以提高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要了解"宗教热"对体育院校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便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信教原因多元化,信教途径多样化,对宗教作用的认识模糊,宗教知识储备不足,对宗教政策的认识不够,党团员的宗教态度不容乐观等。研究提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培育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了解、关注、关心学生成长,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路径,加强管理,抵御校园宗教渗透等。这些研究对于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科学信仰教育,做好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和皈依宗教的动因是复杂的,皈依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学校应在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上,依法开展对高校宗教事务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加强宗教知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文化现象、正确分析宗教问题、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要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科学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以及宗教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