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的基本问题年年相似年年同,但是,2011仍有一些令人难忘的重大事态,刻画出强烈的年代特征。一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虎妈战歌》,使得"中国虎妈"风靡世界。而后,又有鼓吹"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狼爸"登场。其  相似文献   

2.
于忠宁 《成才之路》2011,(36):10-I0005
“虎妈”余温犹在,“狼爸”风头正劲,炙手可热,而“羊爸”又紧随其后,来势汹汹。一时间,是“狼爸”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传统式高压教育还是“羊爸”的温情教育更有利于将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学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建议,借鉴国外做法,在中国推广“无巴掌日”,呼吁改变“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观念,勿体罚孩子.(据3月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13,(6):80-80
该怎么教育孩子?人类的手段似乎已经无能为力。虎妈、狼爸、鹰爸……越来越多的家长尝试从动物行为中寻找灵感,并从中提炼出“严厉管教”“棍棒体罚”“极限训练”等教育理念,手段虽然残忍,但效果似乎明显。一时间,虎妈狼爸们邀约不断、讲座爆满、书籍热销,动物教育学汹涌而来!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的父母一下子有了与动物相关的代号:"虎妈""狼爸""猫妈""羊爸"——在这场冠名赛中,初创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她的《虎妈战歌》轰动  相似文献   

6.
“虎妈”“狼爸”的“教育学”,以动物性为人性假设,以全面发展和智育优先为教育目的,以家族利益和名利为教育价值,以强制训练和惩罚为教育措施.这不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其效果和危害需要分析.文章认为,“虎妈”“狼爸”们的“家庭教育学”需要用教育科学知识加以引导,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7.
周海华 《江西教育》2012,(Z1):25-27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自称"虎妈",因为采取严厉的教育手段,成功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了美国名牌大学而一夜成名。关于"虎妈"教子的是与非的争论刚刚有点降温,"狼爸"又横空出世,再次把"棍棒教育"推到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8.
"虎妈""狼爸"现象曾一时间成为全国热议的社会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反映了"虎妈""狼爸"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社会以及学术界形成了三种基本观点,即支持的观点、反对的观点和中立的观点."虎妈""狼爸"现象的出现,启示全社会应当树立一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这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高丙成 《中国德育》2012,(17):43-43
“鹰式”教育是从小对孩子进行极端体能训练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继“虎妈狼爸”之后,“鹰爸”采取的教育手段。“鹰爸”这种近似于训练动物的极端教育方式不应被宣扬推广,更不应被复制。  相似文献   

10.
赵忠心 《中华家教》2012,(10):28-29
“虎妈”、“狼爸”唱罢之后。“哈佛妈妈”又登台。作为世俗观念中的“成功”案例再次出现。同样引起了家长的高度关注。许多家长迷惑了:究竟应该效法哪种教养模式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情况下,社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这两种因素共同催生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时代的潮流滚滚前进,为了使下一代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虎妈”“狼爸”,这些令人惊颤的热点词突然来袭,不免让人望而生畏;其实即使人们常说的“棒打出孝子”也带有很深的偏激性。因为孩子本性是纯真可爱的,上帝才赋予其快乐的童年,但冰冷的藤条却挥上了重重的残痕,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3.
李军斌 《成才之路》2012,(11):98-I0015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需论证。可眼下,从虎妈、狼爸到鹰爸,家庭教育正发生着变异,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的本质异化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极端期待心理。这种追求短期效果的、功利的极端期待心理,导致家长忽视孩子的发展实际,想当然地为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做着各种各样的假设和构想,  相似文献   

14.
家长认同谁     
何年 《教育》2011,(5):28-28
企鹅出版社对“虎妈”进行的商业化炒作会很快过去,但是对“虎妈”的思考会长时间留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每个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会自问:“我要做‘猫爸’,还是做‘虎妈’?”  相似文献   

15.
羽戈 《生活教育》2011,(12):18-18
先有虎妈,后有狼爸。 蔡美儿与萧百佑得虎狼之名,源于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像虎一样威严,像狼一样残暴。譬如虎妈要求女儿每天都要练琴,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得从晚饭后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上厕所;狼爸更狠,他的教育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打。“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堪称名言,足以媲美“棍棒底下出孝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狼爸"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的三个孩子被他打进了北大,这似乎说明他的管教卓有成效,而且其道不孤。在他成名之前,这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棍棒教育就有实践者——"美国虎妈"。不过"虎妈"虽身在美国,却同样是华人,她用棍棒将两个女儿打进名校,还"打"出一手好钢琴。而信奉"棍棒教育"的,多是有望子成龙情结的中国父母。作为中国父母中的一员,我对虎妈、狼爹都很  相似文献   

17.
辣评文摘     
“狼爸”不可复制、“虎妈”不可复制.一味褒奖式教育同样不可简单复制、教育从来不是个复制过程,个性化教育、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管是“打进北大”,还是“奖进北大”,都只是个案,可以关注、值得思考,却不可盲目东施效颦。  相似文献   

18.
刘喜臣  李华 《宁夏教育》2013,(12):72-72
如今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不再是“戒尺教育”,或者类似于“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而是爱的呼唤。对于问题学生,教育者要有爱心,要多关心,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要用爱的教育唤醒童心,让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心重新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立青 《广西教育》2012,(18):1-1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批评当前的家庭教育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措辞严厉。其中,“绑架”“帮凶”这两个词准确地描述了一种现状:家庭教育“身不由己”被应试教育所挟持,家长帮助应试教育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家庭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的“延续”——“监督孩子作业”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家长有意识地向“虎妈”“狼爸”靠拢。他们对子女提出“高标准”,除要求孩子在校内刻苦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关的校外补习班、培训班,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地方,它承担了孩子的启蒙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生命都需要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孩子生活和交往的基本单元,是孩子家庭伦理文化定格的初始空间,更是孩子品性养成及思想观念定位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虎妈”和“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在社会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陷入对家庭教育的认真思考与激烈的讨论之中,对家庭教育的解读和探索一时间也成为了家庭教育关注者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