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校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必须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德治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两方面入手,推进以德治校。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和教化作用,融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和接班人。要实行以德治校,还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与优化道德环境的关系、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乡贤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对教化学生、泽被乡里大有裨益。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以乡贤文化入课程,用其嘉言懿行润泽童心,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实效。学校以丰子恺育人理念为切入点,尝试运用“参悟仁味,以‘三境界’愿景立德;挖掘情味,以‘三层面’活动陶情;营造兴味,以‘三转变’实施育趣;提炼真味,以‘三呈现’评价拓能”四味策略,为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赋能。  相似文献   

3.
“企业管理的方法很多,但要以实用为主,我在企业管理中,倡导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谓的‘道’,就是路,是规律;德就是用,德者,得也,一德而之,百善从之;以德治企,就是建立众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样,才能‘上善若水’,使企业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龙口矿业集团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棣善这样诠释他的制胜之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荣发 《上海教育》2001,(20):47-48
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如何贯彻“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华东理工大学德育研究室主持召开的“学习‘以德治国’,落实‘以德治校’”专题研讨会,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孔子师德观的核心本质是“立德”与“树人”,蕴涵着学识涵养、道德修养、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为师之道和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待生之道,彰显了古之师者教人、化人、育人的道德风范。孔子师德观让我们更好地省思新时代师德的信任困境、道德困境与关系困境,从而为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提供积极启示:以“知、德、行”为基,提升师德发展的专业素质;以“仁、教、爱”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育、法、能”为重,遵循师德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只有建筑起人格与道德的长城,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与价值。而教育的首要与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帮助每个个体筑造道德长城,点化和润泽受教育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我对“德”字的解剖引起了同行善意的笑声与思考。我说:“我不是专门研究文字的文字学家,但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使我对‘德’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单从字面上看,这个‘德’宁造得妙。偏旁为‘双人’,右上为‘十四’,叠加在一起乃有众人之意;右下为‘一心’,乃足根本之处——德育工作者理当一心一意、煞费苦心、独具匠心、巧施慧心、以心换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 ,对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维护国家稳定 ,推进国家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实现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 ,必须提高对道德价值的认识 ,强化公民教育 ,从严治党、以德治党 ,发挥共产党员以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把“以德治国”的思想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化,一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问题。从周朝“敬德保民”、“聿修厥德”,到《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从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賊难”(王守仁语),再到清末改良派首领康有为的“以仁济天下”,无不把道德教化突显到维系政权兴衰的战略地位来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江泽民同志把“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并举为治国方略提出来之后 ,全国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研讨 ,在教育界则重于将“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结合起来进行研讨较为热烈。“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德治国”的提出 ,对“以德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为进一步抓好“以德育人”提供了新的契机。笔者试图就“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这一问题 ,谈谈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一、“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的基本内涵“德治”一说 ,在中国古已有之 ,它是我国传统的治国理念 ,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12.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到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江总书记明确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一、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德治校”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必然要求“以德育人”。然而 ,尽管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 ,但无可讳言 ,当前在校园文明、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就是要“以德育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德育核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以德治国”落实到教育系统就是以德治校。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2l世纪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学校管理研究领域纷纷聚焦一个重要课题:道德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强调道德引领的重要地位,凸显道德因素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世纪之交学校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走向。我国中小学校逐步接受“以德立校”理念,并努力把道德因素作为办学的重要基石。然而,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德”的作用经常受到干扰与限制“,以德立校”理念在实践中常常被动摇。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增强实践的坚定性与创造性,从整体上提高办学水平。一、在道德精神引领下创立管理哲学“以德立校”理念不能停留在一种口号上,更应…  相似文献   

17.
肖祥 《教育研究》2023,(1):47-57
道德想象作为一种“创造性地发掘情境”和“移情投射”的道德心理活动,在道德行为选择、道德思维形成、道德信念培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的实质性追求是实现对主体的德性教化,而传统道德认知模式的缺陷影响着德性教化的实效性,并阻滞德性教化的目标实现。改变积累式道德教化对道德知识的拘囿、伦理律法主义对规范或条文的执迷,需要在道德教育中激发创造想象的力量。发挥道德想象的积极能动作用是实现德性教化由“转知为智”、“转智为德”向“转德为美”跃升的重要途径。在道德教育中培育主体之德性,就是要使之拥有观照“人是目的”与“和谐秩序”的主动性,在德—善—美的再生循环中追求“美好”,从而实现德性教化“转德为美”的目标升华。道德想象启示德性教化的审美转向,经由美的定向——道德意义的形而上学建构,美的追寻——在道德想象中实现价值生成与创造,美的体验——在道德想象中开启价值体验的“心灵旅程”,臻入美境——在道德想象中敞开德性教化的道德关怀,从而指示着德性教化的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宋桂英 《中国德育》2013,(22):54-55
德育工作理念与教育发展理念融合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优秀,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优秀;一个民族的伟大,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伟大。而人性的优秀和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德性”的优秀和伟大。“德”是一个人的品质,是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人的行为,是一个人称其为怎样一个人的根本所在。“德”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还决定着一个群体的命运、一个社会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对于道德教化,我们的先祖曾经这样说:“德为国之基也。”  相似文献   

19.
科学育人,“立德树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党的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 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的教育箴言;蔡元培先生也 提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本人作为一 名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结合曰常教学 工作实践,积极探究课程改革,实现有效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他 人先进的经验的基础上,浅析个人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科 学”育人,德?爱先行的教学理念,并进行总结阐述,旨在与一线 教育工作者共勉提升。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 ,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韬略与依法治国并列提出来 ,这是对我国长期治国基本经验进行总结的必然结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我认为 ,在高校中贯彻“以德治国” ,主要是实行以德育人。  一、以德育人 ,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伟大历史使命  1 实现有崇高道德的社会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这成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崇高的道德旗帜。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