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部队经常性工作报道,是指部队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在做在抓的事情的报道。这是军队媒体报道的常项、大头。经常性工作报道要搞好,创新思维很重要。因为经常性工作报道搞得经常了,使得一些同志的思维固化了,甚至僵化了。如此,就出不了好稿,产生不了精品力作,难以形成媒体应有的影响力。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报道。就要在思维方式上来一个创新,有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2.
工作经验性报道如何突破传统封闭式的报道思维定势?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认识到:把辩证的思维运用到新闻事件的采访和写作中去是一条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宇涵  陈媛媛 《大观周刊》2012,(26):282-282
“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也可以说,它是头脑所习惯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和程序的总和,其具体包括从众型、权威型、经验型等。本文通过对上述几种典型的思维定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避免和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实现创新的方法,包括培养质疑思维、运用发散思维、进行互动思维等。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经济报道容易落入数字、概念、成就的老套套,枯燥乏味,常常是“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看”。地方台的经济报道更难,常常是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或以偏概全,或不留余地。长期以往,经济报道的思路逐渐“钝化”,形成了难以突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杨詹妮 《视听界》2010,(1):108-108
在新闻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要想出奇制胜,必须抛弃旧的思维定势,从单一化、表面化的报道中解脱出来,用创新思维对新闻素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开掘。  相似文献   

6.
关玲 《记者摇篮》2009,(7):57-57
“创新”就是要打破“定势”,突破常规,富有创造性。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记者创新思维,实际上就是作为新闻实践活动主体的记者,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对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通过重新组织、整合利用提出新的方案或办法,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具备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编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图书品质和市场前景,也关系到出版社的兴衰成败。编辑要有创新思维,就必须走出原有的思维方式,自觉地清除思维障碍。一、编辑创新必须要走出思维定势的怪圈思维定势是阻碍创新思维的大敌,中国人的思维定势之强是人所共知的。造成思维定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构建档案事业“三个体系”的必由之路。思维新则思路活,思路活则出路宽;措施新则效果显,效果显则局面开。近几年,我们湘西自治州在解放思想,开放心灵,突破定势,勇于创新,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进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淮光金 《大观周刊》2012,(41):364-364
一、突破高中生写作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学习的最大障碍。要想突破思维定势.我们首先要明确思维定势的主要表现..作文中.学生作文的立意定势表现较为明显。对于一个作文题目或写作话题.作文主题落入窠臼,作文中的形象不够鲜活,立意简单化、模式化,人云亦云。由于学生生活面受限,作文选材易出现定势思维。作文材料往往拘泥于自身生活的小圈子.所选材料总是被沿用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陈旧事例.选材范嗣相当狭窄.有的甚至出现低幼化倾向。文章结构也有思维定势现象。多数记叙文往往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议论文已经变为新八股文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陈永泽 《视听界》2001,(6):28-29
江泽民同志对于新闻创新有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有着广阔的驰聘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给我们高星建瓴地提出了新闻事业必须不断创新的要求。然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维定势却给新闻创新带来这样那样的障碍。在具体的新闻采写和制作实践中,我们应该勇于和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努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力求新闻创新。  相似文献   

11.
突破绝对定势要采写出受众喜爱的新闻,关键在于创新思维方式。分析比较新闻佳作,不难看出那些质量欠佳的新闻作品最大的差距和不足,是缺乏创新精神,这固然是问题的本质所在,然而从思维方式上看,又是什么在制约作者呢?一个新闻线索发现后,采编者总是按照经验思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要搞好旅游报道,最重要的是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不断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4.
档案工作开展的如何、成效如何,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档案工作管理水平高低,主要依赖于档案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从当前新形势和任务看,档案工作人员应重点提高以下“五种能力”1.提高学习创新能力,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新世纪、新任务给档案工作赋予了全新的理论,当务之急要与时俱进,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要坚决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挑战习以为常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敢于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原有的实践模式,积极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建设…  相似文献   

15.
编辑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其核心是“新”。而编辑创优的本质是完善、精益求精,核心是“优”。每一个编辑都要具备创新精神.在创新过程中努力实现编辑创优。编辑创优是对编辑创新的一种完善。编辑力求创新与创优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核与外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有些都市类媒体对弘扬主旋律的典型报道兴趣不大,以为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如果能突破陈旧思维定势和报道模式,探寻时代需求与读者需要的结合点,就能大大提高报道的可读性甚至是必读性.这里以《楚天金报》几组重大典型报道为例,谈谈我们在发掘典型人物人格感染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方面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逆向思维,故名思义,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溯流而上的思维。一方面,它可以开挖常规思维尚未领略的彼岸世界;另一方面它可以打破常规思维的僵化定势,去“闯”、去“冒”。因为更多的人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习惯于按照已被总结并承袭的生活规律去认识变幻无穷的生活。如果在新闻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得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逆向思维能创新大家都知道,新闻写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新闻的主要特征就是新。新闻写作,就是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追求与前人有所不同而独具卓识,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突破,从而  相似文献   

18.
地市级报纸面向的主要是本地区基层的普通读者,其经济报道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经济政策、经济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并及时反映新近发生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但目前不少地市报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着工作性报道多,且数字堆砌,引用的术语、名词太多,专业性太强等艰涩难懂的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党报经济报道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经济工作,这种定位决定了经济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办报思路和思维定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北京"7·21"暴雨是首都遭遇的罕见特大自然灾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在目前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塑造社会共识难度加大的背景下,政府、媒体、公众借助于不同的传播渠道和平台,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和角色分配,上下呼应,优势互补,标志着一个符合"全球、全民、全媒"发展趋势、合纵连横的新型传播格局正在走向成熟。政府部门突破了传播理念上的窠臼,充分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在内容、手段和形式上都有创新之处。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罕有地以"同期声"的形式多次播出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郭金龙同志受访和视察的画面,他在镜头前表示对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新闻实践犹如奔腾不息的长河,不是处于静态,而是处于动态,处于政治的漩涡和激流之中。新闻实践永远没有止境,新闻创新也就永远没有止境。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新闻实践需要创新,就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冲决传统新闻模式的羁绊,才能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如果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胶柱鼓瑟,鲜活的新闻实践就会变成死水微澜,毫无生机。所谓新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