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微创、精准医疗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普及,脊柱微创手术飞速发展。精准安全的椎弓根置钉直接影响到脊柱手术成败。传统徒手置钉的准确率不高,C臂透视时间长,多次反复穿刺易破坏椎体正常骨质。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拥有无限想象前景,不仅提高了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度和手术安全性,也可以节省医师培训时间,缩短操作熟悉过程。同时,ERAS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的运用,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术后恢复率。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加快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进程,与ERAS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已经成为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陈仲强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脊柱外科刘晓光副院长(医疗)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专业特长:脊柱外科贺蓓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呼吸内科王薇副院长(教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眼科临床与病理樊东升副院长(科研)教授、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3.
杨欣建,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现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会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国际骨科与创伤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与多发伤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委员会常委、广东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脊柱外科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学会理事、深圳市康复医学会理事、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委员、深圳骨科委员会脊柱学组副主任委员、深圳中西医结合骨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4.
说起微创外科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还是近十几年的事。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偶然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树立起新的医学里程碑。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个领域.监控系统也不仅限于腹腔镜、内窥镜.更多是采用介入的方式,如脊柱外科、骨科。  相似文献   

5.
刘忠军 教授、主任医师、北医三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1982年12月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训练后,于1987年晋升为主;台医师;1992及1997年先后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9年起担任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并取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988至1996年间曾分别赴美国、  相似文献   

6.
陈仲强1958年3月生于北京。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医科大学骨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91年1月至1991年12月赴英国苏格兰地区医院进修骨科临床;1996年9月至1996年10月赴英国诺丁汉皇家医院脊柱外科中  相似文献   

7.
张永刚1964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脊柱矫形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兼脊柱分会秘书长、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外科杂志通迅编委,以及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863"专题课题、军队"十一五"等科研课题5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申请并获授权专利3项。主译专著4部,参与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多次获全国骨科专业优秀论文奖。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专业,特别是脊柱畸形的矫形工作,系国际著名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委员(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人为该组织成员,同时,系国际著名组织"脊柱畸形研究小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中国部委员。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10,(8):2-2
由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7月11日在新桥医院投入前期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台专门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机器人系统,标志着临床脊柱微创手术即将步入全新的机器人时代。  相似文献   

9.
刘京京 《今日科苑》2007,(21):66-67
专家小传陈仲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脊柱外科,尤其在颈椎病、胸腰椎疾病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10.
祝建光 《科学生活》2014,(12):79-80
9月19日至20日由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主办的“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专题研究会”在上海东方医院南院举行,大会由东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吴德升教授主持,来自国内椎间孔镜领域的众多专家及多个省市的专业人士共100多人参会,就目前国内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东方医院祝建光副教授演示了两台脊柱内镜手术(椎间孔镜技术及椎板间隙后路镜技术),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最小创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上海东方医院脊柱外科不仅熟练掌握了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技术,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以及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肯定,更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作者通过对35例患者在MED手术治疗后,必须做好5个方面的护理: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促进神经根功能恢复、减少尿潴溜、早期带腰围活动、腰背肌锻炼。总结了微创手术优点,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专家简介张能维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科主任、腹腔镜治疗中心主任、肥胖病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内分泌专业组(肥胖病)的全国委员、北京普通外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普外腹腔镜手术学》主编、《外科手术学》副主编、《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0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2002年在日本研修学习。  相似文献   

13.
谢仁林 《科学中国人》2004,(4):F002-F002,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是国内最优秀的临床学科之一。它在骨科,尤其是脊柱外科的诊治水平,学术水平都处于国内的前列。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病,寰枢椎疾病与脱位,脊柱肿瘤外科治疗,脊柱创伤与老年骨关节病的临床与研究方面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在骨愈合、骨质疏松、关节软骨,脊髓病与损伤等基础研究方面也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它有一支年青有为,团结奋斗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队伍。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心中有数,推动着该院骨科迅速地发展。党耕町教授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初春的下午,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我国著名骨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党耕町教授以及他的部分得意门生们。  相似文献   

14.
昆明医学院杨镛教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在多基因转染防治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在重症肢体缺血血流重建中的作用,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人工肌泵的临床应用等方面颇有建树。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8):F0003-F0003
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院长李逊教授是“中国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主要创始人和准广者,其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的“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获得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8年度国家教育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合作完成的“肾结石及其慢性肾功能不全外科治疗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还积极参与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向鹏  潘汉升 《大众科技》2021,23(7):64-66,5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是临床上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上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快速发展及其独特优势,而广泛受到患者欢迎.但术后的恢复及其并发症依然是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担忧的问题.文章将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同的疗法对促进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影响,结合文献进行汇总整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14,(6):F0002-F0002
该科由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微创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头颈外科、腹壁外科、门急诊外科和外科营养9个专业组成;1963年与医院骨科合作共同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术,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嘉奖;目前开放床位数160张。  相似文献   

18.
手术机器人是实现外科手术伤口微创化、器械微型化、设备智能化和信息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主题为“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讨会研讨成果的基础上,对微创与微创外科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先资助领域。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事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者本身的优势和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临床需要是研究选题的源泉"这一指导思想,并认为在现代外科朝着有限化、显微化、取代化发展的趋势中,临床解剖学将在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0.
刘文龙 《西藏科技》2002,(10):49-51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叙述,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外科治疗上的进展情况,尤其是逐渐微创化的发展趋势;方法:分别对不同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疗效等概况逐一叙述;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外科治疗上目前的方法较多,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并根据技术设备等情况选用,都可以得到好的疗效;结论:从外科治疗不同方法来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呈现出不断微创化的趋势,通过尽可能小的创伤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才是外科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