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继续教育产生了新的需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学校后需要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个人从出生至临终的全部历程都必须是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书育人的角色:教会学生终身学习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由于知识总量的不断增长,每个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于人一生学习来说,学校中的学习还只不过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通过它奠定终身学习的必需知识,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并培养学生掌握终生学习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只要具有如何学习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现状分析 随着教学模式的变革,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始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在这种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目标不断明确,学习结果更加令人满意。而社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评价的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和反馈需要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始逐步采用信息化的评价方式来有效地反馈教学结果。下面笔者将以“Kentucky Fried Chick原en”这篇课文为例,将其教学活动过程用传统和信息化两种评价方式进行对比,简单地探究一下两者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2):69-70
随着中国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在网络学习中运用资源包教学已经得到了学生、学校、社会的普遍认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到网上搜寻适合自己的知识,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丰富的、探索性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在学校,课堂是主阵地。坚持为学校、为课堂服务,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的。天津市北辰区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努力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懈努力。一、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智慧课堂的动因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6):7-8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由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平台、电子书包逐渐转向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新鲜载体,当前的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三种模式获取知识。因此,对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为以后开展混合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技术课程。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要求的一种基本技能。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操作能力,不仅是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提供有力的智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深入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也使社会逐步向智能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的有效表现形式,它不仅重视先进的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更要求管理在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这种新的社会变革给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也给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如何有效地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己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基础教育信息化已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转型要求我们对现有的学校教育进行重新思考。信息化社会县有不同于以前社会的诸多特征,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中,学校教育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发挥为信息社会培养人才的功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是信息丰富、迅捷的世界。随着现代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传递和接受着新的信息。人类的教育也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而迈入了一个新纪元。学校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场所,但学校仍然是成千上万的人接受系统知识的主要场所,与其他教育教学形式共同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由此可见,在新形式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如何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信息化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做…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信息和知识迅猛增长,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学习”(I—Learning)的概念。和传统学习相比,信息化学习具有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评价五大特点,它要求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观念和技能。信息化学习将有力地促成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纷纷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如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审视教育信息化现状,就会发现许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需求,必须给予科学的调整。本文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知识管理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启迪,并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教育信息化在全国掀起革命的热潮,那么广东人正踩在热潮的浪尖上,为这场革命提供一个超越的视角。广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已达到相当规模。广东确立了一批教育信息化先行地区和学校,这些地区和学校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类地区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在近几年,广东信息化教育迅速向农村推进,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超越式的系统变革活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更应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除了使自己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还要有现代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率领学校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这种"一把手"负责的规制管理中,学校校长扮演看学校信息化的管理者、领导者、创造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对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与多位校长的接触采访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些离教育教学一线最近的基层管理者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其运用的思想与行动已经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6.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型"校园,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数字校园的缘起、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智慧校园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定义,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文章最后提出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即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未来教育的改革趋势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及其整个生历程,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此有着密切的契合,凭借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图书馆教育可以实现多媒体化,网络化和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化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中小学生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且城乡间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群体性差异和结构性差异。这些差异与信息技术知识习得方式、信息技术使用行为以及学校信息化教学开展程度等存在关联。中小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增强对WEB2.0等技术的应用,在日常学科中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农村学校要多方筹措资金,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当下信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信息化经济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对于教育事业而言,运用信息技术是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途径。中职学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丰富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之中开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从而提升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本文分析研究当下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以实现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革新》2005,(4):40-40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也将由知识学习型社会向知识发展型社会转变,各国的终身学习体制日趋成熟。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有新的改革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