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就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由此而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政治方针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基本治国之策。“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李悝变法,商鞅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旨在发展小农私有制。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手工业被置于末业的位置。重农桑、轻贱工商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地成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陶圣建 《新高考》2009,(10):29-30
【知识梳理】 重农抑商又被称为“重本抑末”,就是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说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具体表现为封建政府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种种限制,以此促使百姓安于农耕。  相似文献   

5.
[专题解读]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到后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延缓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际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受到挑战,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非常可贵。  相似文献   

6.
孔孟的“重商”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归咎于孔子和孟子是为公正的,拨开历史米雾,可以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开创了“重农抑商”的局面。这个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地主阶段土地私有制。  相似文献   

7.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8.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奉行数千年而不管,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华夏民族能够接受这种政策主张?这~主张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是中国经济臾研究被忽视的问题之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重农抑商”的关系,从表现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当我们深入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殊本质关系之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以来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着某件联系的,这个联系就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数千年来,在本质上始终是农业社会经济形态的阶段性转换,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9.
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一项重要国策,也是目前史学界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讨论,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探寻,都无不涉及抑商政策。作为封建政府的抑商政策,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对于它的产生原因,最为流行的观点是:“重农”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商业的发展会侵蚀和破坏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中保留有大量的奴隶制势力;因此,对商业采取抑制政策,就是打击奴隶制残余势力,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恢复重农的传统,最后实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觉得不那么令人信服,因此,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初期实践作一番新探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重农抑商,就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并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作为我国封建时代的一项重要政策,重农抑商在中学历史教材上始终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倍受广大的历史教学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关注,每个个体的中学生对此也都耳熟能详。在传统的旧教材中,重农抑商政策在教材相关子目下面对应的自然节中被直接的提及,但未作详细或具体的解释说明。而现时使用的新教材,重农抑商政策以独立的子目被编写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17页最醒目的位置,并对该政策的来龙去脉、浅层表象及深藏本质作了较为详实的演绎。  相似文献   

11.
西汉初“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仅就这一课题做一探讨,力求对它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汉初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为什么汉代地主阶级重视并大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呢?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有汉一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初期。连年的战乱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前所没有的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排异性特点。中国是以农立国,农业是小农经济,工商业始终处于“末业”地位。中国封建社会,食与货处在矛盾之中,中国历代统治者与文人,都是靠重农抑商来暂时缓解食货矛盾。 班固既重视农耕,又注意工商,班固对食与货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封建制度是农工商行业不平等的根源,班固没能认识到食货矛盾是社会制度问题,当然提不出科学的解决办法,遂也把重农抑商当成灵丹妙药,这是传统的农业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4.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和政策。人们往往认为,在这一政策的实行中,重农必定抑商,抑商必然重农,秦汉两代更是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典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汉初六七十年间,推行的是以重农而不仰商为主的政策,它与人们常说的重农抑商有着极大差别。文章对汉初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各个时期的商业政策分析,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前期,中西方国家都选择了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国仍然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西方国家却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导致了中西方走向不同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秦汉“抑末”政策形成的心理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是两个统一的王朝,都出现过繁荣的工商业和跃跃的商人资本,两朝统治者都实行过"抑末"政策,对工商业者及其工商业加以打击和抑制。至汉武帝时,"抑末"政策的实行已达高潮,可谓淋漓尽致了。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重农抑末"政策对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对从奴隶制经济和封建经济并行过渡为单一的地主小农经济,都是必不可缺的政策与措施。因而,在封建社会初期,应该肯定其积极作用,同时,从长远观点来看,"抑末"所导致的官营工商业、以及与封建地主密切结合的工商业,阻碍了商人资本的进一步形成和积累,加深了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致使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秦汉统治者(尤其是秦始皇与汉武帝)为什么要施行"抑末"政策呢?除政治、经济、军事的原因外,我认为还可以从当时的文化氛围与统治者的心理特征去考察其文化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农抑商,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农抑商,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在大河流域形成的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上自君主、下至百姓,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即使是在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老百姓也仅仅是勉强能得个温饱,若是赶上灾荒、战乱,天灾人祸的年代,老百姓就要“多半年糠菜”度日,甚至是卖儿卖女以求活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重视农业,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会…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在我国封建社会的胚胎内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与此同时,产生了一大批进步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是当时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反对“法祖从王”,提倡“趋时更新”;在经济上由重农抑商转变为主张扶持工商业,坚持改革开放。一几千年来,“以农为本”、“崇本抑末”,一直是我国封建时代传统的经济思想。王船山的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传统封建色彩。他用“法古用夏”和“托古改制”的传统观念和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打上了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代是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此时私营工商业比较活跃."重农抑商"是秦汉政府一贯之国策.具体操作中又另当别论,因而私营工商业所处法律环境相对复杂.私营工商业财产权法律规定不明确,私人产权不稳定,易被侵夺;私营工商业经营权在法律上受到限制、排挤,私营工商业平等竞争法律规范较多、较广泛,主要服从和服务于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经济;私营工商业交易关系法律达成主要表现为契约,契约是司法裁判的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战国社会没能像西欧的封建社会那样直接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却走上了一条漫长的“邪路”,是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专制政治存在着严重缺陷。这种缺陷造成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和周期性的社会动荡。这种巨大而致命的破坏性,使得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在进行着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