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有效的激励需要建立在对激励客体需求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发展阶段理论把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分为六个阶段:适应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更新阶段、退出阶段。从各阶段高校教师的特点和需求来看,高校应采取情感激励、参与激励、知识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信任激励、期望激励、价值激励等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2.
科学有效的激励需要建立在对激励客体需求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发展阶段理论把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分为六个阶段:适应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更新阶段、退出阶段.从各阶段高校教师的特点和需求来看,高校应采取情感激励、参与激励、知识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信任激励、期望激励、价值激励等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调整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教师薪酬结构的调整机制主要体现在通过高校教师福利的增长来提升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留住人才。对高校教师薪酬成本优化的追逐也是美国高校改善福利、调整薪酬结构的重要动力。在薪酬水平调整机制方面主要有高校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影响。从外部机制来看,国家经济和市场的变化对其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从内部机制来看,晋升机制是美国高校教师薪酬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跳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高校教师自身特质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环境的变化和教师职业中的不满意因素的增加等方面做原因分析,并提出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师跳槽的预防机制和善后机制,积极应对高校教师跳槽。  相似文献   

5.
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承受着巨大压力并陷入职业倦怠。教师韧性为缓解教师职业压力与倦怠提供了全新视角,具备良好韧性的教师能够在高压力与高挑战的情境下保持对专业发展持续的热情与动力。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12位高校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得出情感因素、职业因素、人际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影响高校教师韧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教师韧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建议从增强教师情感调适能力、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重视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等方面来提升高校教师韧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业压力与角色压力,很多高校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消减其工作热情,限制其创新精神,阻碍其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而影响了教学、科研质量的稳定。以倦怠的核心因素——情绪耗竭为视角,着重探讨高校教师情绪耗竭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资源保护理论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观高校教师流动的研究成果,学界从不同角度对高校教师流动进行研究,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流动的内外部因素,考察高校教师流动意愿和流动倾向,有助于全面合理地构建大学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学术繁荣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道德水准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转型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思想认识偏颇、职业认同感低、师表意识淡薄、缺乏协作精神、治学不严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环境变化、学校管理缺位以及教师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创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奖励约束机制、内化自律机制和共同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个层次,它的发展受教师个体因素、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院校管理水平的制约,因此,培育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建立系统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政策体系,实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策略,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现状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索构建一个基于组织变化、学科(专业)、职业发展因素的三维多元评价体系及指标模型。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是一个对职业效能感有较高需求的群体,针对目前影响高校教师整体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可以从保护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建设和谐工作伙伴关系等方面来维护和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心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与教师个体特征、收入水平、工作压力等因素相关.组织忠诚则表明高校教师对所在高校的认同与归属,个体、组织与环境等因素对高校教师的组织忠诚度都有影响力.本研究在全国普通高校抽样调查的基础之上,试图探究高校教师职业信心和组织忠诚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心度与组织忠诚度都较高,并呈正向关系.但收入水平、工作自主、个体发展和管理制度等仍亟待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往往伴有社会体制、发展模式、价值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等方面的系统转变,新旧伦理道德价值体系的新陈代谢导致社会各领域与各利益团体之间协调彼此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处于博弈调整状态之中,伦理道德准则的调整甚至缺位更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受市场功利主义思想误导而出现诸多"不尽职"的职业伦理失范问题愈发严重,已威胁到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借助于涂尔干的职业伦理理论,我们需要在重构高校教师职业伦理新内涵、规范职业伦理培育机制以及优化职业伦理培育外部制度环境方面共同查遗补漏,寻根溯源,化解高校教师职业伦理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的职业压力所积累而形成的紧张心理状态。除教师的自我因素外,其形成主要包括社会原因、组织原因和职业原因。因此,通过改革教师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机制,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调节等措施,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是高校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核心心理要素.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对促进教师和高校的协同发展,提升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量表”对国内8所院校的718名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水平进行了差异性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及其因子均分处于中等水平;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四个二阶因子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资本、情感资本、认知资本、意志资本.以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为因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及各因子水平在性别、职称、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和专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而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及各因子水平上并未检测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不仅在理论探讨以及实践运作上显得模糊,而且现有校内教师培训活动,缺乏实效。高校教师具有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性,应该充分利用评价机制来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要从外显形式来体现我们重视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那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师年终总结性反思、个性化的教师培训、大学教师发展论坛是四种比较有效的高校教师校本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相应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机制,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在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和专业辅助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岗前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与研究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该有计划地提供必要条件和健全培训上岗制度,使高校教师尽快提高职业素养。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应该在目的、内容、形式、机制和管理上有新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与研究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该有计划地提供必要条件和健全培训上岗制度,使高校教师尽快提高职业素养.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应该在目的、内容、形式、机制和管理上有新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体系。知识经济发展下市场化的影响与教育体系历史遗留的弊端加剧了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并使其成为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探析高等教育领域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从社会体系、高等学校以及高校教师自身三个层面重新构建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提升高校教师群体的工作满意度、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