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兰尼”     
“格兰尼”于光远我本姓郁,于光远是年代我加入共产党后为保护父母弟妹安全改用的名字。我的祖先曾经是上海巨商,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郁半城”的称号。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到七八十年代经营海上运输与对外贸易业。1995年12月4日上海《新民晚报》有一篇《清...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05月19日热烈庆祝第7个中国旅游日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据相关记载,《徐霞客游记》最后一篇为《滇游日记十三》,所记时间自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四日(农历)在鸡足山二十余日之事。九月十四日后无记,徐霞客游记至此止。依此言之,《徐霞客游记》收笔之地当为鸡足山,收笔之作当为《滇游日记十三》。  相似文献   

3.
《〈台静农先生诗稿〉序言》後记叶嘉莹当我为《台静农先生诗稿》写了前面一篇《序言》後不久,就因国内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方面工作的需要去了天津。台先生当年的知交好友原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主任的李霁野先生退休後家居在津,于是我就于九六年二月上旬的一天,携...  相似文献   

4.
正在《庄子·天下篇》中,关于惠施的"道",可以一言以概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也有类似的言论,《齐物论》一篇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若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似乎庄子与惠施都秉持"万物一体"的物我观,所不同之处只在于惠施在此处强调了"泛爱万物",那么庄子对于万物,是否也有这种"泛爱"的情感呢?庄子与惠施所言的"天地一体"的内涵是否一致呢?以《〈庄子·天下篇〉注疏四种》(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为参考,顾实、高亨、钱基  相似文献   

5.
我为什么写《当代新道家》董光壁三月二十日,张岂之先生将其主编的《华夏文化》第一期寄赠给我,并告之我的那本小册子《当代新道家》已在该刊的前身《中华文化》上作了介绍,嘱我写一篇外国科学家对道家的看法之类的短文,介绍《当代新道家》基本内容,以为下期刊用。我...  相似文献   

6.
文思小札     
写叶不易文友李灿南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如今,写文章难,发表文章更难,但再难也不能停笔,写不出花,就写叶子吧!读罢,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像我们这种年过花甲的人,虽然年轻时节就喜欢写点小文章,但说到底是一种爱好,不过是业余作者而已,笔下生不了花。如今,退休之后,还在写作,那是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让脑子闲着。偶尔发点小文章,让自己乐一乐,成不了什么气候。写不出花,就写叶子。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虽曾写过不少篇有关词与词学方面的论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为主,而未曾写过任何一篇有关女性词人的论述。一年前应香港城市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做过一次题为《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谈早期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的讲演。  相似文献   

8.
忻丽丽 《寻根》2011,(2):36-39
一、打碗碗花之异名及传说80后的一代人,小学的时候大都学过一篇叫做《打碗碗花》的课文,也因此知道了打碗碗花会使人打碗这样的传说。我原以为我没有见过这种神奇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鄂木斯克监狱里的四年是怎样度过的呢?幸好他给我们留下了《死屋手记》一书。我们只消翻开它看看就可知道内情。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用某一男子写手记的形式,把自己尝受到的地狱般的苦难生活,事无巨细地写了出来。在这部作品中,每逢写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时,他都  相似文献   

10.
从叶德辉之死谈到黄兴的流血革命和胡元■的磨血革命龚育之程千帆先生《叶德辉〈光复坡子街地名记〉补注》一文,提供了一九一三年叶德辉沿街散发的骂攻*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传单,这确实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料之一种",值得人们一读的。叶德辉於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  相似文献   

11.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最喜欢她的妹妹塔吉雅娜。塔吉雅娜结婚以后,每年夏天总是带着一家人来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她姐姐家避暑。塔吉雅娜见托尔斯泰总是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就问: “你往你的小本子上记些什么东西呀?”托尔斯泰眨眨眼睛,说: “记的就是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尔斯泰耸耸肩头,风趣地回答说: “这就是我的事情了。真实总是有趣的。”还有一次,他对塔吉雅娜开玩笑说: “你以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的行动全都记下了。”  相似文献   

12.
英国寻龙记     
段宝林 《寻根》2016,(4):26-28
正龙是中华古老的图腾。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中华文明之光》系列节目中讲过《说龙》,也写过不少考证和分析龙文化的文章。我对西方的龙也很感兴趣。据说,西方的龙是邪恶的,所以2008年奥运会时,我们提出以龙为吉祥物时,就被否定了。  相似文献   

13.
毕庶金 《寻根》2012,(5):81-84
《寻根》2011年第5期,发表彭令先生的《钱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发现记》一文(后文简称《发现记》)。我进行认真研读,深知彭先生下了不少功夫,最后定义为“仅有此件,暂为孤本”一说,我觉得很不理解,所以提出如下质疑。  相似文献   

14.
严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锺书先生早有《林纡的翻译》一文问世,迄今一再重刊,脍炙人口①。严、林既然并称,我猜想钱先生一定有写一篇《严复的翻译》的意思。去年我曾向他请教严复与曾纪泽互诋事,接到他一九九二年三月廿八日覆函,说是“未病前,本欲撰《严复的翻译》一文,与《林纡的翻译》为姊妹篇,涉及此段姻缘。今衰疾不能为文,便以相授、供足下采撷可也”。钱先生果然有意要写(《复的翻译》,因病未执笔,今更鼓励我来写。长者的美意,令我有续貂的勇气,草写此篇。严林并称,严林两位都不会乐意。钱先生已提到,当康有为以“译才并世数严林”赠林纡时…  相似文献   

15.
林芙美子是日本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在成名作《放浪记》的开头写道:“我是命运决定的流浪者。我没有故乡。”《放浪记》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有虚构的情节,也有很多闪烁其辞之处,但是,读者大都认为书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因为林芙美子的前半生,就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流浪故事。林芙美子的母亲菊是鹿儿岛一个中药商的女儿,在芙美子出生之前,已生下一个私生子,后来在樱岛又认识了比她小十四岁的行商宫四麻太郎,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人称黎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写过《原君》、《原臣》、《原法》三篇文章。“原”在这里作推究解。在这三篇文章里,他推究了封建伦理学中设君、设臣、立法之道。我认为其中《原臣》一篇意义更为深广。  相似文献   

17.
出版社拿来一份复印件,让我写一个前言或说明。我从封套中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份日本人印的,翻译成白话的《圣谕广训》,而且附有“上谕文言原文。”我一看不由地想笑出来,哪里弄到的这老掉牙的玩艺儿,介绍解说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要印出来让老百姓再来听宣讲上谕吗?不过作为古董观赏一下也是十分有趣的,其实说古也不算太古,不要说比不上恐龙蛋,比之秦砖汉瓦,也还是子子孙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朱熹不但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为"集诸儒之大成者",而且在法律思想方面也颇多建树且影响深远,故向来亦为治法史者所重视。如在礼、法关系上,朱熹认为:"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朱子语类》卷六)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晦庵集》卷五九)。他指出:"盖三纲五常,天理民彝之大节,而治道之本根也。"(《晦庵集》卷十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晦庵集》卷四十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蒋锡武和江东主编的《艺坛》第三卷,得到王元化的赞助,改交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更加扩大了在海内外的影响。承蒙编者厚爱,赠我一册。同时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我针对书中的重点文章《武汉京剧史话》写一篇评论。这个任务我确实没有能力完成,但是又不能向编者交白卷,只好避重就轻,谈一点读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考察贾谊《新书》对《记》文的征引情况并梳理贾谊的学术师承渊源,可知其礼治思想与《记》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贾谊论礼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论以礼别异与以礼防乱,论礼治的目的与实现途径等,其说多取自《记》文。贾谊积极地汲取《记》文中的礼治思想与政治智慧,作为其推行礼治、维护君权和构建新制的重要理论依据,也作为解决时代重大课题的具体策略与途径。从另一方面看,当时单篇行世的《记》文正是由于贾谊等汉初重要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礼记》的编撰成书,贾谊实为《礼记》学一大功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