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2.
何正君 《军事记者》2006,(10):68-68
近日,从广西桂林市传来消息,广州军区某工兵团原报道员、二级士官刘教清被《桂林晚报》社聘为记。刘教清在担任报道员8年时间里,刻苦钻研新闻写作和摄影技术,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写出了不少反映军营新貌的稿件,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士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新闻作品500多篇(幅),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战士报》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3.
江记君 《军事记者》2011,(12):62-63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本人一直喜欢结合工作进行一些理性思考.归纳总结和研究探讨一些问题.陆续写了一些小东西。这些写作的实践锻炼了我。培养了我。它让我思路更清晰,思维更严谨.思想更成熟.让我尝到了甜头。近年来,陆续有152篇新闻报道和经验总结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军事学术》与《部队管理》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杂谈读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河北保定当兵,业余时间学习写作。写出稿子,不敢往大的刊物投。保定市文联有一家文学双月刊——《莲池》,是小刊物,距我最近,心存近水楼台之侥幸,于是便将稿子接二连三地投过去。有一天终于投中了。《莲池》一连发了我五篇小说,其中包括那篇得到孙犁老人青睐的《民间音乐》。一九八四年夏天,我就是拿着这篇小说与孙犁老人的评点文章去拜见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任主任徐怀中先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孟荣 《军事记者》2009,(7):68-68
我是广西军区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入伍10年来,我凭着对新闻工作的挚爱,坚持在新闻路上辛勤耕耘,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稿件500余篇(幅),在《战士报》、《广西日报》等省部级报刊发表稿件1800余篇(幅),  相似文献   

7.
少时有个梦:长大当警察,让坏人伏法,让百姓安享太平……。也许是命运的垂青:1986年我终于美梦成真。我工作之余,刻苦学习、笔耕不辍。特别是从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7年来,先后在《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杂志、“大众日报》、《山东法制日报》、《青岛日报》等30多家中央、省、市报刊和电视台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200多篇,另外有新闻理论文章在《青年记者》等多家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2篇在“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初学写稿的通讯员,由于不得要领,致使我所写的“小方块”总是石沉大海。一位有写作经验的好友给我拿了几本《新闻三昧》告诉我:“这就是老师,能帮你入写作之门,好好学吧!”从此,我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仔细阅读,而且是边读、边想、边琢磨,从中领悟写作技巧。《三昧》中的“佳作赏析”、“践行篇”、“充电乐园”、“灵犀一点”、“笔者自助餐”等  相似文献   

9.
刘保全 《青年记者》2006,(14):36-36
刊登在《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上的《感恩老兵》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作品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大奖,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它的主题思想针对性强,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意义,新闻价值高。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下列三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万象》杂志第六卷第一期(2004年1月)上有两篇怀念周劭的文章,即鲲西先生的《怀周劭》和金性尧先生的《悼黎庵》(2003年8月81日周劭逝世,时年87岁)。两篇悼文短小精悍,从不同侧面勾画出了周劭先生简单而曲折的人生经历,读后让人感想颇多。但我之所以写作本文,却更多地与金性尧先生文章中选登的两张照片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英 《新闻窗》2012,(4):122-123
创新新闻写作是很有乐趣的。2011年6月,我以新闻素描的写作手法,写了一篇计生民生工程的新闻稿《春意》发表在我们自己的行业杂志上,得到其它媒体记者的好评。因为他们也去采访过,但是没有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童,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要当好舆论监督记者,就要一身正气。有了人民的认可和好评.一切也就乐在其中。1984年进入新闻队伍以来,我共写批评报道367篇,基本上都被本报和上级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94篇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新闻单位采用。63篇被《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省级新闻单位采用。每年基本都有编采的舆论监督稿件在中央、省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回顾几十年来的舆论监督实践,我有三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史有龙 《军事记者》2008,(11):62-62
到2005年,我从戎笔耕已整整43个春秋,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台等400多家媒体用稿5000多篇。前不久,记叙我新闻路程的《流金岁月》一书出版发行,人民日报社原社长、中国记者协会原主席邵华泽题写了书名,有不少军地通讯员让我介绍写新闻的经验,其实我没有什么经验,只能谈谈我摸着石头过河采写新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鼓励与希望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新闻报道的。过去,写东西抓不住中心。从去年开始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有了这位辅导老师,她教给了我许多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写作经验。其中,《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办得生动活泼,对我这个初搞通讯报道的生手帮助很大。一九八四年一年我的稿被地区电台用了十四篇、省级电台用了七篇、本团场广播站用了54篇。我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同《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与写作》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坚持阅读贵刊10年了,从中受益颇多。在此,我真诚地向《新闻与写作》道声“谢谢”!  相似文献   

17.
我坐在电脑前轻轻敲打着键盘,宛如叩开心扉一般,往事在我胸中掀起阵阵难以平静的波澜。参军到部队后,当我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报》,便喜欢上了这份离我最近的报纸。看到报上的文章有不少是写我们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所以也给了我一种写稿的冲动和勇气。从1987年开始,我便提笔给《解放军报》写稿,怎奈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写作时靠的是照葫芦画瓢,所以,投进邮箱的稿件一篇篇如石沉大海。尽管如此,那时每天一份的《解放军报》我都嫌来得太迟,每到一份我都会迫不及待从头看到尾,希望能找到有我自己名字的文章。然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但我没有停笔…  相似文献   

18.
孙艳铃,四川宜宾市珙县人,1998年12月入伍,新疆军区某师后勤部医院卫勤连战士,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4次,2007年获《人民军队》报优秀通讯员三等奖,多次被师里评为学习成才标兵,2008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从事新闻写作以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和《新疆日报》等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9.
我做记者时对外发新闻稿较多,新华社发了20多篇,《人民日报》6篇(另发20多篇评论),省部级和境外媒体大约300篇,《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和香港《大公报》等许多报刊都用过我的稿件,有的还获了奖。一个地市报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为什么能受到上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的重视呢?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