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指视力残疾儿童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室进行学前康复训练后。再将他们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视障儿童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室对视障儿童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使视障儿童学习了化知识,开启了封闭的心理.陶冶了良好的情操,为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一、思维训练对于特殊儿童认知功能康复的意义 对听障、视障及脑瘫儿童.我们可用助听器、助视器或矫形器并辅之以康复训练,以达到充分利用和补偿其残存功能.改善其感知和运动功能的目的。从而为提高特殊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为其回归主流创造了基本条件。这些工作,需要在儿童发育早期进行,即所谓早期干预。然而,对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在视障儿童的学前阶段,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视障的特点,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增进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融入社会,顺利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而早期关怀则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除了对视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和医疗预防外,  相似文献   

6.
王莹 《天津教育》2007,(12):20-21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是本市唯一一所招收视障儿童的特殊学校。学校教师一致认为德育功能的内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探索和实践视障学校德育工作中,形成了与普通学校德育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现就新时期视障学校德育的特点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通道受阻,导致个体感知外界信息产生障碍,影响个体对客观要求的反应,使其产生新的需要的水平受到限制,最终影响其心理发育水平。因此,只有提供特殊的器材、辅导和教育,视障学生才能获得健康发展,从而在品德、学业方面得到不断提高。我的二十年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同伴关系是儿童生活经验中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特殊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象涉及听觉障碍、视觉障碍、智力障碍和学习困难四类特殊儿童。这四类特殊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程度不同,如视障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只涉及心理理论,而影响学习困难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较为全面,包括性别、个性、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和情绪等个体的内在因素,还涉及外部因素中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9.
视障学生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入校指导,为视障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评估和咨询服务;进行个别辅导,为视障学生提供个性补偿;开展研讨,为普通学校教师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为随班就读家长提供咨询和服务,给家长以精神支持等方式展开。科学有效开展巡回指导工作是保障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动协调能力是视障儿童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教学可以锻炼视障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通过对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和律动教学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律动教学在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1名已经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的视障儿童,希望通过研究和讨论,引起教育者对早期融合教育的思考,以期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享受平等适合的受教育权. [个案综述] 一、研究对象 贝贝(化名),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孩,5岁,先天性视觉障碍,原因不明.从出生起一直由妈妈在家中养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空间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诸方面对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 ,感觉经验不足是视障儿童认知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 ,笔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1名已经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的视障儿童,希望通过研究和讨论,引起教育者对早期融合教育的思考,以期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享受平等适合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4.
周兰芝 《考试周刊》2015,(44):172-173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献查询结果表明,研究较为集中在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研究方面。西方研究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征基本表现为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易受他人暗示等,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情感很不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成长。认识并掌握听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这些特点与规律,有利于因势利导,做好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这方面工作需要长期、细致、艰苦、富有创造性,需要家庭、社会及学校的积极配合与协作,更需要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5.
立足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对视障儿童成长的意义,结合目前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在立项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措施。通过送教上门、到校辅导、设立幼小衔接班等多种方式,对视障儿童开展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学前教育知识指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6.
《金钥匙视障教育理论与实践》于近期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总结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20多年来使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本土化的研究成果。而华夏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金钥匙视障教育运作手册》则是“金钥匙模式”的通俗解读。该书列举了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中最常用的各种工具,包括各种诊断、筛查用工具和教育、教学评估工具等,以及已开展视障儿童同班就读工作的地区的经验总结,可作为相关领域管理者、视障儿童教师及家长的参考书。另外,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视障人士徐白仑的自传体小说《霜叶舞秋风》,最近也已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视障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样要以提升生命价值为目的直观视障儿童的生命。本文在生命教育实践基础上,尝试从生命教育的内涵、目的、内容、资源和实施等五个方面初步探讨视障儿童生命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提出 家庭是特殊儿童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对特殊儿童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特殊儿童存在或潜藏的障碍,挖掘特殊儿童的潜力,促进其身心发展。所谓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异常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一、面临的挑战 我国发展特殊教育的格局是:“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设特殊班为主体,以特殊学校为骨干。’这既符合国际发展的潮流,也切合国情。 内蒙古干旱少雨,地域辽阔,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人们为生存,不得不选择生态环境稍好的地方分散居住,许多地方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让视障儿童进入家庭附近的普通小学和健全儿童同班学习,在本校选拔一名教师,经过短期培训,承担主要教育责任,是视障儿童随班就读的主要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师选择余地很少、师资水平不高、教学点十分分散、交通联系不便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就…  相似文献   

20.
视障儿童的分类教学是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我校从1986年开始低视力教学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18年之久,有关低视力教学的经验章很多,但对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的问题,尚没有见诸献报道。本试从低视力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视障儿童残余视力的科学使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