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他笑着说,我每天看《焦点访谈》,大家都爱看这个节目。临走时,李鹏同志写下这样几个字:“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其实,不光李鹏同志,朱镕基同志也爱看《焦点访谈》。他曾说,《焦点访谈》非常好,我天天看,不看是例外。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焦点访谈》时送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舆论监督,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其一、…  相似文献   

2.
采访十四大     
采访十四大黄远流1992年10月,奉四川日报社之命,我有幸采访了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四大”。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帮助下,我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报道任务。这里记述的,是当时采访经历中的几个片断。10月11日,北京天气晴好。大约10点,我搭四川省政府驻京办事处...  相似文献   

3.
大凡记者都知道,跟随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采访,领导行踪是主导,也是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这种情景下,要抓“独家”,难度确实大。但我认为,只要留心看,留心听,在这些公共新闻源中,还是有不少“兴奋点”可作文章的。例如,关于李鹏委员长到东北灾区视察的报道,我一开始就决心搞出“独家报道”。可是从齐齐哈尔昂昂溪险段直到哈尔滨松花江大堤,我始终没有捕捉到所需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11月4日上午10时40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第三次会议全体会议刚刚结束,李鹏委员长在何椿霖秘书长、姜云宝副秘书长、刘镇副秘书长的陪同下,从会场来到机关档案库房,视察机关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5.
敢为天下先──我在波黑采访中的二三事胡锡进当1994年4月10日,北约空军首次空袭波黑塞族阵地时,一个长期以来北约将直接介入前南斯拉夫战争的预言,终于应验了。10日晚在贝尔格莱德记者站听到这个消息,我甚至没有顾上办手续,就于第二天凌晨3时开车奔向波黑...  相似文献   

6.
奥运采访拾零许勇今年7月19日至8月4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我受《成都晚报》编委会的派遣,有幸前往亚城采访了这次体坛盛会。在奥运会期间,我从前线发回各种体裁的稿件约150条近10万字,顺利地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回来以后,不...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1988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要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览》。我是解放军报的见习记者,报社把采访这一活动的任务交给我单独完成,我着实心里很紧张。我能行吗?当时我只是一个“见习”的“小记者”,虽然从事新闻工作已有好几年,但直接采访国家领导人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同事们见我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安慰我说,没事,李鹏总理很平易近人,挺和善  相似文献   

8.
国事追踪     
国事追踪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7月4日分别致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祝贺他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7月1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见朝鲜政务院副总理全润赫时说,中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巩固和发展中朝友谊,并将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国务院总理李鹏分别于7月...  相似文献   

9.
业余写稿近10年,令我难忘的是“三次长途电话纠正一个差错”的故事。 那是1993年4月底,我应江苏省通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云峰之邀,到南通星维油泵油嘴有限公司采访。其间,我发现该公司计划用电抓得比较好,联系到当时各地用电紧张的实际,便在深入采访后与张雷合作写了一篇题为《昔日争用峰电被罚款,今朝避让峰电受好评》的消息,分别寄到当时的《南通供用电报》和《江苏电力报》。 不久,此稿在5月10日的《南通供用电报》二版刊登。可是没过几天,张雷打来电话,说文中“耗资18万元淘汰了长期使用的电老虎──网带炉,启…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记者,只有采访过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动,一个记者才会走向成熟。记得1990年底,东欧剧变后不久的一个傍晚,我接到通知,晚上7时50分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要接见参加全国总工会十一届二次执委的全体代表,要我参加采访。当时紧张的气氛是可想而知的。参加接见的江泽民、李鹏、宋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是站着即席讲话。我蹲在地上,拼命地记。接见时光线也不好,连字都看不大清。我一般不用采访本,而是用稿纸,这样每页记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写稿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是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3月22日寄给我的一张明信纪念卡片。事情是这样的。2000年3月9日,时逢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当晚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有一条会议新闻播出时,打出的字幕是“李鹏分别参加xx省、xx省代表团座谈讨论”。按逻辑性和常识分析推理,委员长李鹏只能是先参加xx省、xx省代表团座谈讨论,而不可能有分身术,分别参加xx省、xx省代表的座谈讨论。看过这条新闻的第二天,我便给中央电视台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十余天后,中央电视台给我寄来了一张明信卡。该卡片背面是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2.
步步紧追──朝韩高层(北京)会谈采访手记杨国强事起仓促前景难测4月10日下午4点多,新华社突然接到外交部的非正式通知:朝韩会谈将于11日上午10点钟在中国大饭店举行,可是日程、议题、代表团团长是谁,通知中一概没有。再与外交部联系询问,对方告知请等候。...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新闻记者》2001,(9):55-57
21记者的报告□王勇 世纪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前一天———5月31日上午9时40分 ,云南省富宁县城郊外 ,云南特大拐卖婴幼儿案中的4名主犯被执行枪决。我作为跟踪采访这桩大案的记者 ,在近两年的采访中 ,参与了这桩大案从侦破、抓捕、公审、公判直到执行整个办案过程的全过程跟踪采访。公安部根据我在采访这桩大案中所做的工作 ,授予我“全国打拐专项斗争先进新闻工作者”的称号。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来历时最长的一次采访。我总忘不了在这次采访中经历的许多人和事。引起中央领导关注的大案去年2月1日 ,云南日报编辑…  相似文献   

14.
我在板门店采访□李启美国总统克林顿和韩国总统金泳三1994年4月提出的召开有朝鲜南北双方和美国、中国参加的“四方会谈”的建议,经过一年半之久的拖延和外交磋商,终于在去年(1997年)下半年接连取得进展。8月5日和9月12日在纽约举行了两次预备会议;在...  相似文献   

15.
凝结瞬间作永恒———随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摄影采访追记江式高1997年2月20日凌晨2∶30,我突然被电话铃声叫醒,编辑部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小平同志逝世了!我立即赶赴报社,编辑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图片专版。面对一幅幅自己拍摄的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的照片,我...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以127票赞成,4票弃权(无反对票)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这个修正案的通过,使我国著作权法律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了新的水平,必将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反响。李鹏委员长在此次常委会完成各项议程后发表讲话指出:“会议通过了修改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的决定,进一步加强了对著作权和商标专用权的管理和保护。加上去年已经修改的专利法,我们对知识产权的3部主要法律都已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  相似文献   

17.
跟随前来视察的水电部部长钱正英采访虽然过去大半年了,但那次紧张的“战斗”却至今还在我心头撞击着。去年三月二日早晨刚一上班,电台接到江陵县政府办公室电话:水电部长钱正英前来视察荆江大堤二期加固工程,请县电台马上派一记者去采访。台里安排我前往。上午九点半钟,钱部长在湖北省副省长王汉章的陪同下,驱车来到荆江大堤江陵县万城大桥段面。我们由此出发,全天行程150多公里,跨越江陵、沙市、石首等几个县、市的堤段。等到达终点站监利县时,天色已降下帷幕。晚上座谈会开到深夜。次日早  相似文献   

18.
动态     
2月28日,李鹏委员长给家乡宜宾的题词、信件手稿交接仪式在宜宾市委办公室会议室隆重举行。市委常委、秘书长王七章向市档案馆馆长唐立坚移交了李鹏委员长在李硕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时给家乡宜宾的题词及给家乡人民的信件手稿,同时还移交了李鹏委员长给宜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敦伯同志的信件手稿及信封。(宜宾市档案局)2月26日,成都市锦江区委副书记景民到锦江区档案局进行调研,并对区档案局今后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成都市锦江区档案局)自1996年7月建区以来,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先后为档案部门…  相似文献   

19.
一面时代的镜子--贺《大公报》百年华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得1997年4月 ,我还在新民晚报担任总编辑的时候 ,得知香港大公报即将举行95周年报庆活动 ,曾提笔写了一份贺电 ,开头两句是 :“九五报中花 ,九七迎春开。”时间过得很快 ,一转眼 ,今天已经是百年大庆了。阅读这几天的大公报 ,我想每一个大公报人 ,一定会处在激奋和自豪之中 ;作为同行和读者 ,我也十分感佩。不是吗 ?我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从江泽民主席到李鹏委员长 ,都题词祝贺大公报百年华诞 ;应邀参加大公报百年庆典酒会的嘉宾 ,都是来自内地和世界上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政要、同行、专家、学者 ,多达千余人 ;我国新闻界两位重量…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5日下午四点,我和高峰、刘鹏三位参加十六人报道的记者从台里出发到省委集中,跟随出席大会的陕西代表团一道进京采访。从广电中心到省委,从省委到火车站,从西安到北京,十几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谁也没有多说话。沉默的空气让我触摸到明显的紧张与兴奋。尽管我们多次报道过全国“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