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是个秃子,这个秘密只有他的理发师知道.可怜的理发师,不敢对任何人讲,心里却又憋得慌.有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跑到屋后山坡上,在一棵梧桐树下挖了一个洞,对着洞里大喊一声:"国王是个秃子!"然后赶紧用土埋掉.  相似文献   

2.
智斗强盗     
有一次,卓别林带着一大笔现款走在路上。突然,从路旁草丛里跃出一个蒙面强盗。强盗威胁着要卓别林交出钱款。卓别林答应了,并对他说“:请在我帽子上开两枪吧,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强盗“叭叭”两声,照他的话做了“。再在我的衣襟上开两枪吧!”卓别林又说“。叭叭”两声,强盗又照做了“。最后,请您再在我的裤腿上打两个洞,拜托了!”强盗一听,不耐烦地提起枪,又在裤腿上给了两枪。卓别林知道强盗的手枪里再也没有子弹了,便一脚把他绊倒,飞也似地跑了。智斗强盗  相似文献   

3.
翻阅小说,偶尔发现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独眼龙国王,想要张画像,以展英姿.他召来三个画家。第一个画家,技艺最高,精心着墨,把国王画成两眼炯炯有神。国王看了,骂道:“大胆谄徒!推出去砍了!”第二位画家,则丝毫不差的画下了国王的那只瞎眼睛。国王气得全身发抖,什么话也没说,就做了个杀掉的手势。第三个画家丹青功夫虽不及前二者,但性颇乖巧。他先请国王做出射箭的姿势,那只瞎眼自然眯得看不出来,唯见一只闪闪有神的好眼;然后急忙  相似文献   

4.
《伟人与“西方山洞”的秘密》质疑陈福季《南风窗)1993年第2期所刊《伟人与“西方山洞”的秘密》一文,被编者称为:曾在湖南省委接待处韶山滴水洞担负接待与安全工作,耳闻目睹了毛泽东在‘西方山洞’的传奇经历”的廖时禹为该刊“独家提供”的文章,填补毛泽东经...  相似文献   

5.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6.
富人原理:想占便宜吗?先让别人占便宜! 我记得小时侯读过这么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古印度的一个国王打算重赏他的宰相。宰相便请求国王在棋盘上摆麦粒,第一格摆一粒。第二格摆两粒,第三格摆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办口一倍。然后把棋盘上的所有麦粒赏赐给自己。  相似文献   

7.
嘴硬     
杭州的大街小巷,有段时间到处都可以看到听到某保健品的一个广告,其著名的开场白是一男问另一男:“你累不累?”那瘦小男子略略沉吟之后快速作答:“嗯……不累!”接着便见他一个踉跄跌向前去。这广告铺开盖地,于是那问句也就成了公众话题,我们几个男人之间见面便问“你累不累”,然后便是一阵哄笑。自然,男人帮里,有累的,也有不累的,但谁也不会说出来。更不会像古代那个腿上长疮的人,在墙上打个洞,把腿伸到别人屋里,想着让别人去疼。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4,(2):63-63
张维斌、张继芳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20世纪60年代末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农村青年经过体检、审查应征入伍。然而,刚到部队第二天就“复员”了。原因是他参军的思想动机有问题。据说,他到部队吃第一顿饭时,两眼盯着香喷喷的白面馒头,自言自语地说:“我就是为你来的!”一句话反映了他思想深处的从业观。这话传到部队首长耳朵里,他被责令脱下了刚刚穿上的军装。  相似文献   

9.
血拼商场     
我在办公室里发毒誓:“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谁要发现我又去逛银泰(一家百货商场)了,我就跟谁姓!”我们大老板不是厚道人,他说他不信我会改姓,但相信我铁定会胖起来的,因为“食言而肥”嘛。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24日上午十点,湖南省电视台记者黄河清把拍完的新闻片送到省电视台以后,带着连续几晚睡眠不足的倦意走进家门。一会儿,他爱人小徐说道:“河清,我从你脱下的西装衣袋里发现一只特殊信封呢!”黄河清半开玩笑地回答:“那是一家厂子给的一份补充材料。尽可放心,没什么秘密!”“谁说没秘密,你看?!”小徐说完,从信封里掏出一叠人民币。“记者同志,请看,十元一张的票子,三十张!”这下可把黄  相似文献   

11.
小朗 《新闻世界》2008,(4):45-45
英国著名军医詹姆斯·米兰达·巴利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身材娇小却争强好胜,他固执己见却医德高尚。近日一位南非退休医生终于揭开隐瞒了199年的惊人秘密:詹姆斯竟然是个女儿身,“他”女扮男装考入医学院,并且从军行医长达53年!  相似文献   

12.
“我,伊茨希·芬克尔斯坦,当时还是马克斯-舒尔茨……”故事基本上就是这样讲述的。叙事者不断重申他的双重身份:一个前党卫军军官、集体屠杀犯,战后冒认为死去的犹太理发师,割了包皮,躲避追捕,并成功移民以色列。  相似文献   

13.
沈钧儒的老友徐雪寒曾经回忆说:“有一次,他对我一个人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徐雪寒对此感叹不已:“要知道当时长征方停,疲兵饥卒,不及万人。局处陕北不毛一隅之地,所谓‘有识’之士,已在纷纷预料红军必将消灭无疑。蒋介石也是自信‘剿共’已经必胜了。衡老(沈钧儒字衡山)的话,是多么有远见。多么洞识国情啊!”  相似文献   

14.
一个消息传开了:国王要举行一次打呼噜大奖赛,凡参加者都将得到一张十分舒适漂亮的床作为纪念品,其中最优秀者将会获得与他本人体重一样多的金子!  相似文献   

15.
黄兵 《新闻世界》2006,(4):30-31
将牛骨煮出时尚的味道 6年前的一天,在武汉市蔡甸区新农街开牛肉面馆的毛晓林排队购买牛肉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屠宰场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堆着高高的一堆牛骨,每根牛骨上都残留着鲜红鲜红的牛肉,好像要被扔掉似的。他顿时灵机一动:何不在牛骨上做一做“章”,让它变成一种人见人爱的吃食呢?  相似文献   

16.
提到周恩来这三个字。敬意都会从亿万国人心底油然而生。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对手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他的朋友特立尼迭和多巴哥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公使说:“周总理永远活在中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 在他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思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虽然连遗骨都没有留下.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编按]  相似文献   

17.
对乌鲁木齐的读者来说,“艺良”这个名字怕是不会陌生的。只是别误会:艺良姓“张”不姓“艺”。艺良在《新疆日报》、《乌鲁木齐晚报》、《工人时报》、《新疆法制报》、《新疆商业报》、《老年康乐报》等报纸上,我们都不难找到他的名字:小小的一篇豆腐干言论,标题下就写着“艺良”二字;对了,《人民日报》在去年的《大家谈》栏目中,也发过他的一篇“豆腐干”,题目叫《秘密全在括号里》,他那敏锐的观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艺良看上去很年轻,至多超不过35。谁知他把一个手掌翻来翻去,却比划出个45。看不出!看不出!他脸色红润,皱纹无几、笔挺的高个头,不见一丝白发。于是我立刻想起一位朋友的警句:“大凡事业上专一,恬淡寡  相似文献   

18.
远去的父亲     
朱盛中 《新闻天地》2004,(11):55-57
真的不明白,2004年10月6日,对于我来说,是怎样一个沉重的日子啊!傍晚的7点钟,我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手机里一个声音说,我的父亲不行了。7点半钟的样子,手机里那个声音又说,我的父亲掉气了。如果手机里那个声音不是我的亲弟弟,我立即就会骂他一句:“你他妈的父亲掉气了呢!”  相似文献   

19.
品牌策略的奥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讲讲品牌策略的秘密。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建筑群。或积木(BUILDING BLOCK)理论。我先讲一个故事,这是我对品牌的感受。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在建筑工地遇到三个砌砖的建筑工人,出于好奇,他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建筑工人回答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建筑工人回答说:“我在砌墙”。其实,他们干的是相同的事情.他又问第三个人“你  相似文献   

20.
近一二年来,“舆论监督”成了新闻界中人的口头禅。然而,一个口号出来,就成了一个篮子,啥都朝里头放,这样的事,在中国是屡见不鲜了。“舆论监督”也免不了这样的“待遇”。一个售货员恶语伤人,给他来一块“诗配画”,叫做“舆论监督”。一个理发师粗剃滥烫,五分钟竣工,点他的尊姓大名,叫做“舆论监督”。高楼电梯不畅,马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