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体记者与Patreon网站 对于支持新闻付费订阅的出版商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陶醉和振奋的时刻.2016年,《纽约时报》的网上付费读者增加了50多万,数字订阅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7%.《华盛顿邮报》则宣布它的数字订阅收入在2016年翻了一番.《华尔街日报》的报告中也显示其网上付费订阅用户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付费墙"要不要留漏洞? 实际上,"付费墙"并非《纽约时报》的首创,传统媒体在其网站中实行"付费墙"模式早已有之.1997年,《华尔街日报》率先实施在线付费阅读,最初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对网站所有内容进行收费,后来改用分类内容的付费墙模式.10年内,《华尔街日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了100万.截至2011年9月,其数字版付费订户已经超过53.7万.同样,《经济学人》杂志也采取了类似模式,而它的数据更加夸张:25%选择订阅网络版、25%选择订阅纸质版,剩下的50%选择两者都订.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选后一条关于媒体的新闻很有意思,称“特朗普当选后美国主流传统媒体订阅量飙升”:据CNBC独家报道,《纽约时报》CEO马克·汤姆森称,2016年11月8日大选日至11月26日,他们的新闻产品净增付费订阅量约为13.2万,达到惊人的1 0倍同期增长率.事实上,特朗普当选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大报的订阅量都持续大幅飙升.《洛杉矶时报》在选举周期间,付费数字订阅用户增长了61%;《华尔街日报》也在大选后第二天,新订户增长300%.  相似文献   

4.
辜晓进 《青年记者》2021,(1):107-108
疫情促更多报刊进入付费墙10万+俱乐部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闻媒体的付费阅读量大幅增加,目前已有24家报刊的纯数字付费订阅量突破10万,总在线订阅用户超过2000万。据Press Gazette独家调查统计,这24家新闻媒体的排序是限于篇幅,这里只截取前10名: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甘尼特集团,运动,金融时报,卫报,经济学人,新闻集团(澳洲),巴伦周刊。  相似文献   

5.
余婷 《新闻实践》2010,(7):26-28
2010年1月20日,苹果发布了新款电子产品——平板电脑iPad。《华尔街日报》紧随其后开发了iPad付费应用程序;两周后,已有3200多名iPad用户成为《华尔街日报》iPad程序的注册用户。这些用户可以通过使用iPad阅读《华尔街日报》的iPad版,该报执行主编罗伯特·汤姆森表示:“《华尔街日报》开发的iPad应用程序能给用户带来阅读报纸的纸般感受。”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在付费订阅这条道路上迈出成功步伐;国内,包括财新传媒、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主流纸质媒体也逐步实行付费订阅模式,转型策略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外传统纸质媒体付费阅读模式的具体实践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可能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方越来越多的报纸网络版加入到付费的行列,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模式,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正式启动网站"付费墙",具体收费策略是,订阅用户可以在任何你想用的设备上"全面免费获得《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和观点";非订阅用户,每月可以免费浏览20篇文章,一旦超过限额,就只有签约成为电子订阅读者才能继续浏览。用户  相似文献   

8.
尽管数字报收费从网络兴起之初至今一直存在,最早者有《华尔街日报》,最近者有《金融时报》,今年1月1日,《人民日报》数字报也开始订阅收费。但大面积推行数字报纸收费,将数字报成为主营收入,让用户心甘情愿为数字报付费,似乎还不现实。数字报收费究竟难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9.
张晓慧 《传媒》2015,(22):55-56
《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989年,以超过200万份的发行量成为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该报纸主要以报道财经新闻为主,其读者主要是政治、经济、教育和医学界的人士以及股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等.经过26年的发展,《华尔街日报》已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30余次,并且派驻了2000多名记者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影响力十分广泛.据统计,2014年《华尔街日报》的核心业务订阅付费客户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就网上订阅客户已经达到70万人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根据经济、金融类新闻本身的数据特征,《华尔街日报》于2001年开始了以数据新闻拓展新闻内容的探索,专门成立100多人的专业团队负责数据的挖掘和可视化操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的应用是一种传统纸媒转型的重要尝试,对其他传统媒体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尔街日报》(WSJ)【2007年11月13日报道】新闻集团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表示,他计划取消《华尔街日报》网站的订阅费,公司正在研究对网站实行免费的计划。他相信,此举将大大提高网站的访问人数及相关广告收入。他希望,免费订阅后,《华尔街日报》网站订户将从目前的100万至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家平台陆续上线付费阅读产品,以满足用户获得高质量内容的需求.2月14日,腾讯CEO马化腾确认,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正在内测中,并会很快推出.2月15日,36氪媒体付费专栏“开氪”正式上线,每年199元至299元的订阅价格吸引了很多用户的围观.在此之前,知乎Live、分答、微博问答、得到、喜马拉雅等内容付费究竟是噱头还是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析美国在线音乐出版下载付费、付费订阅和流媒体服务模式三足鼎立的态势,指出中国在线音乐出版也基本形成了涵盖下载付费、广告创收、音乐增值服务、在线演出和跨行业衍生模式的盈利体系,但跨越式增长的用户规模未能有效转化为在线音乐出版的产业利润,由此提出中国在线音乐出版盈利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强音乐版权保护力度,调整产业扶持政策,建立梯级付费制度,引导用户付费观念,延伸产业链,跨业态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3.
徐雅兰 《新闻界》2012,(12):58-62
近年来,诸多报业集团在印刷版订阅数减少、新闻制作成本增加、广告收益萎缩的多重压力下,纷纷开始向网上用户收费,建立针对在线新闻内容的付费墙。本文聚焦于当前报业付费墙的收费模式和此类模式的实践效果,以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七种主要报业付费墙模式,以期为中国报业数字化生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4,(10):6-6
美国报纸设网页版付费墙 据人民网:2011年,《纽约时报》效仿英国《金融时报》,率先在美国报纸竖起"付费墙",用数字订阅挑战大众一直以来认为互联网内容应该免费的思维。"付费墙"确实发挥了作用。2013年5月,纽约时报公司宣布该报已拥有约70万数字订阅用户,为报纸创造了上亿美元的营收,并且仍在增长。据纽约时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纽约时报》在出版物上每损失2美元,数字业务就能替它挣回3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丁秦  刘蒙之 《中国记者》2024,(3):97-102
<正>互联网是作为一个免费的网络诞生的,用于共享信息和创建社区。~[1]免费数字新闻无疑给世界传统新闻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许多传统新闻机构通过要求读者付费和订阅来寻求新的收入来源。~[2]对付费策略的探索与研究成为传统市场转型和报业危机下新闻机构自救的必然产物。~[3]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媒体所探索的“付费墙”模式正不断带领传统新闻机构实现融合转型,收复互联网新闻失地。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原住民的Z世代用户,是产业界关注的重点。如何持续提升感知体验,增加订阅付费用户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结合媒介技术补偿理论与双加工理论,研究构建Z世代的“元宇宙认知体验反应模型”。通过随机情景调研法,收集了314个有效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元宇宙的群体社交、沉浸可触、胜任可控三个特性,通过理性加工社会存在感知和感性加工情绪感知两条认知路径,影响用户扩展现实体验,作用于订阅付费。态度认同在双加工影响扩展现实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媒介用户行为研究,并对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报纸网站收费阅读一直是传媒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时代》总编辑沃尔特·艾萨克和《华尔街日报》原首席执行官彼得·卡恩都赞同新闻网站的付费阅读,传媒大亨默多克也多次公开表示赞成报纸网站收费.但其实施过程困难重重:1996年,《纽约时报》网站尝试付费阅读,随后不久便停止收费.2005年,《纽约时报》网站对《时报选粹》实施收费,2007年恢复免费,现在又收费.《纽约时报》网站付费阅读的波折、《华尔街日报》网站对付费阅读的坚持,以及其他新闻网站在利益与风险之间选择的焦虑,都凸显出新闻网站付费阅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1.收费模式创新:付费墙。1996年1月,《纽约时报》建立网站NYTimes.com,开启其在线阅读时代。2005年,该网站推出"时报精选"收费服务,以7.95美元包月或者49.95美元包年的方式对优质内容进行收费。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以付费墙的模式再次尝试收费模式。印刷订户的费用是每周12.1美元,此类用户可免费进行数字访问。针对纯网络用户则采取收费与限量阅读相结合的方式:用户通过电脑、移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2008年5月曾在美国参观访问,期间曾去纽约时报社进行学术交流,得知其发行量连年锐减时,感到颇为不解——世界上影响力第一的报纸居然也开始卖不动了?《纽约时报》的一位高级编辑解释说,因为技术的进步导致了阅读习惯的改变,可以轻松使用手机上网的年轻一代不再购买纸质媒体,而是已习惯于网上阅读了. 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纽约时报》开始着力打造网络版.而早在几年前,有先见之明的《华尔街日报》就已经深耕网络,其网络版付费订阅量远远领先于同类其他报纸.  相似文献   

20.
吴鹍 《青年记者》2007,(1):63-63
在未来传媒产业中,哪里是增长的亮点?《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付费新闻网站,我们且来看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来开辟网络版这一片"蓝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