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龙州县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啵咧乐器与啵咧艺术,在啵咧艺人"坊公"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承,并通过丧葬"坊"仪式、婚嫁喜乐、舞凤伴奏、节日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族群特有的文化,其渊源为越南宫廷礼仪文化及汉室宫廷礼仪文化,体现出布傣人的神灵崇拜以及孝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为壮傣先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其图像独特,为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壮傣先民通过舞蹈等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同时进行酬神、娱神及娱人活动.探究壮傣先民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为现当代壮傣族群乃至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流交往寻求和谐共荣的新途径,为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提供政策参考与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称布土、布侬,布依,布傣(岱)等,都为岭南的原生土著)。但是,壮族总人口当中有1/3强的人(自称布壮,为岭北的原生土著,后迁移岭南,为岭南的次生土著)在春秋晚期以前是居住在岭北湖南的湘江中上游流域的。这说明,壮族族群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壮族不同族群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文化特征不一样。壮族五大族群中的布土族群和布侬族群信仰布洛陀为创世主神;布壮族群和布依族群信仰盘古为创世主神;布傣(岱)族群则信仰和崇拜"天"神。  相似文献   

4.
阿坝高原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区域,尤其是羌、藏两个主体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羌族纳啵艺术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在阿坝多民族文化环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珍贵资源。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建构特色课程,把羌族“纳啵”艺术融进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课堂,把美术课堂教学与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相结合,建成工作室制度,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中,以羌族纳啵艺术课程为依托,实现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在高校美术教育功能中得到的充分释放。同时,在课程中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新路径,开发羌族纳啵工艺品创造市场价值服务地方经济,为弘扬羌族传统民族文化而培养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布傣人和泰奔人分别是壮泰族群的两个小支系。两者均使用汉族历法,民歌都需押腰脚韵,"麽"是仪式操持者,"披"是祭拜的对象;但布傣人使用汉族的夏历,而泰奔人则使用周历以及邀请小乘佛教的僧侣主持一部分祭仪。自然环境、两族同源、战乱、民族性格等多个因素互相作用与影响,造成两者的祭天节俗异同。加强对该族群的跨境文化研究有助于中泰两国人民互相认识、审视各自国家的多元文化,聚同化异,推动"一带一路"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龙布傣人是一个有着1700多万人口的群体,聚居于中越边境中方一侧的金龙镇。新中国成立后被识别为壮族。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在国家认同上布傣人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在民族、族群认同问题上则更加强调自身的族群性,因而与国家认同不相符,甚至相背离。这些差异性既与金龙的隶属更迭、布傣人的历史渊源有关,也和新的政治环境有关。本文试从与国家互动的视角对布傣人的认同意识及变迁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8.
桂林话的语气词"啵",主要有阴平[po44]和阳平[po21]两种语音形式,其句法位置仅限于句末,是一个典型的句末语气词。从句子功能来看,"啵"可以进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反问性特指问句,但排斥询问性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在语义功能方面,"啵"主要表现为提醒、征询、惊讶三种语义功能。同时,"啵"还常常与其他语气词连用,其中"了啵"、"的啵"、"了的啵"、"没啵"的组合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山东东明因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咧"在东明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可以作语气词、助词、名词等,还可以在一句话中以不同的词性出现多次。对"咧"用法的考察,对研究该方言和推广普通话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布傣人主要生活在中越边境,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通过考察布傣人婚姻仪式过程及其结构层次与符号意义,并发掘婚姻礼仪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布傣人的民俗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气词"咧"在汾阳方言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末,也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所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从"咧"的诸多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中可以看到,汾阳方言中的"咧"与其他语气词,如"哩、呢"的一些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山西汾阳方言中的助词“咧”有三种用法,其中具有时体意义的是进行体兼现在时助词“咧,”和将来时助词“咧:”,而通过对这两个时体助词的分析认为“咧,”可能是近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哩”在方言中的保留,“咧:”可能来源于近代汉语表示“将要”义的“了”,但在语音上又受到了晋语诸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莆田地区张巡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它通过揭示游神活动、道坛仪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与民间信仰与游神活动、道坛仪式构成一个完整的庙会文化空间,具有敬天地、娱人神、求平安、正人心的功能,这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区文化和道德培养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秦萍 《培训与研究》2008,25(10):82-83
现代孔雀舞在近百年来的审美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娱人阶段,兼具仪式性和表演性,是民间广场文化和公共舞台艺术的融合,是娱乐大众的民间艺术;娱神阶段,从传统的威猛阳刚之美转化为阴柔优美,在闻佛讲经和开屏见佛等象征符号中演化为娱神舞蹈;娱己阶段,从取悦于神转变为孔雀之灵,进入人神合一的自我表现,终而娱己。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孔雀舞在近百年来的审美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娱人阶段,兼具仪式性和表演性,是民间广场文化和公共舞台艺术的融合,是娱乐大众的民间艺术;娱神阶段,从传统的威猛阳刚之美转化为阴柔优美,在闻佛讲经和开屏见佛等象征符号中演化为娱神舞蹈;娱己阶段,从取悦于神转变为孔雀之灵,进入人神合一的自我表现,终而娱己。  相似文献   

16.
拔河游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河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战争,其后作为一种游戏活动,渐次羼入巫术成分,在娱人之外还蕴涵有祈祷农业丰收的功用.祈祷丰年主要是通过娱神性质来实现的.总体看来.拔河游戏经历了实用、娱人娱神、现代竞技等发展阶段,呈现出由传统文化转向定型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林茵 《华章》2012,(23)
木卡姆作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维吾尔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至深的影响.本文从审美娱乐、文化传承、教化族群三个方面探讨木卡姆对维吾尔族人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的认识木卡姆在文化传承中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娱乐功能既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未来主要开发方向,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功能价值必须了解其发展变迁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功能性是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变迁的主要因素,从其娱乐功能出发可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分为娱神、娱己、娱人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娱乐功能表现差异明显。文章从文化系统论要素、结构、功能角度系统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变迁机理。  相似文献   

19.
语气词"咧"在孝义方言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末,也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所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从"咧"的具体用法分析,我们可以对孝义方言中的语气词"咧"有更为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天琴是中越边境广西段一带壮族偏人、傣人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专用法器。笔者首先概述了天琴的来历和使用情况,然后着重比较分析了偏人、傣人天琴的共性和差异性,最后对天琴祭天仪式的展演进行了文化解读,得出结论:偏人和傣人的天神信仰来自古老的传说,无一例外地承担起了浓厚的传承原始宗教仪式符号的重任。天琴祭天仪式传承的“合理性”来源于信士们的人生命运信仰。两族群的原始宗教仪式不仅考达人们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美好愿望,也成为了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