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积淀了大量的神话,其中多民族同源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神话类型。本文通过对目前搜集到的221篇多民族同源神话的统计分析,阐释了这些神话的分布带有一定的民族区域性以及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族源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在我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中,多民族同源共祖是常见的母题,表现出分布广、类型多、表述复杂等特点,促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固有的同源关系、密切的交往关系、长期的融合关系、友好的居住关系、人为的创作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台湾神话学暨两岸文化的同源一体潜明兹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近几十年的神话学也是中国当代神话学的组成部分。台湾神话学家不但以中国上古神话作为研究的主体,而且把汉族文化与大陆和台湾的诸兄弟民族的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作为考察神话学上诸问题的大背景,“并通过...  相似文献   

4.
西方之“神话”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由此开启了中国的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以创世神话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特征。文章按照历史时期对中国创世神话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勾勒与评述,以彰显中国学者在中国创世神话研究方面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阴阳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影响极大,它在春秋战国时期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但作为观念,则有着更为久远的发生源头,这在原始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文章主要以感生神话为例,从二元交感、万物同源、物我互化三方面,分析其中蕴藏的阴阳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受中国神话影响,中国动漫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声画艺术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追求崇高,再现现实,强调教化意义。从神话学的研究视角,探究中国动漫的教化功能、伦理意识、女性观念等审美特征的形成,阐释中国动漫审美特征与中国神话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中国神话对中国动漫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同源共祖神话母题在全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这个母题首先叙述了各族群来自于同一祖先、互为兄弟,然后再解释各族群在语言、居住地、生产工具等方面的差异。神话虽然讲述的是神圣世界的神圣人物和神圣事件,但是却反映了世俗的生活。同源共祖神话在此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它表面上追忆了族群的起源,实际上却在诠释现实,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帝与昆仑神话的起源地均在中国西北。黄帝在神话中是兼具太阳神与土地神神格的创世大神;昆仑在神话中被看成是微缩宇宙,又兼为父性崇拜与母性崇拜的圣地。二者都是源于生殖崇拜观念。金文中一个代表着两性同体含义的神秘符号,即是二者同源最直接的证明。黄帝、昆仑尽管经过后世种种演变,其基本含义却不离创世与生殖。  相似文献   

10.
中日创世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 ,对中日创世神话的母题、形象、结构、讲传方式及流变规律等方面进行事实的比较 ,认为中日创世神话都表现出晚出、哲学化 ,缺少纯粹创世神话的共同特征 ,同时中国创世神话具有“散漫”特征 ,而日本创世神话较具网络化、系统化。通过中日创世神话的表象世界 ,揭示出中日神话所蕴含的不同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祖先神崇拜是中国古典神话区别于西方神话的一个显著特征,文章从原始先人关于灵魂不灭和鬼神恐惧的信仰、血缘关系的牵缠纽带、文明类型的中西分野等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神话中祖先神崇拜形成的基本诱因,从而对中国氏族族源神话的异常发达现象作一诠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后羿的形象比较丰富。有历史语境中的后羿,也有神话语境中的后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神话中的后羿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演化而来,从后羿形象之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神话化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3.
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少数几个以女性为主的神话之一。女娲神话涉及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追问、对婚姻对权力的追求等内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神话相比,可以发现二者神话内容的差异,这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与民族心理差异。特别是通过比较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型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发现中西方女性在其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相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能够为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神话有原生态和次生态之分。原生态神话蕴含浓郁的原始意象、原始思维和原始信仰,所透露的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种古朴灵异的天性。次生态神话是由原生态神话发展演变而来的,在演变过程中,不同化背景下的次生态神话呈现出不同的神话形态。中国古代神话也经历了由原生态向次生态的演变。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神话影响最大的两大因素是儒家化和民间俗化。前使中国古代神话伦理化,后使中国古代神话世俗化。中国古代神话演变所出现的伦理化、世俗化倾向,体现出中国古代神话鲜明的民族特征,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向神话演变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藏羌彝走廊”是中国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带,这里有丰富的神话资源。既有“大洪水”“、兄妹成亲”等世界性母题,也有在走廊中被广泛采用的“磨盘”等象征体。走廊这个空间结构,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在采用相同象征体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6.
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民族观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的神话选文,再现了中华民族形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情感。神话中的同源共祖思想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提供素材,神话中的符号表征凝聚了民族共同情感,神话中的文化色彩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神话选文所建构的集体记忆、传递的符号认同意义和蕴含的时代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之美。  相似文献   

17.
希腊神话有较为系统的神系,有专门的神话的书籍与故事留存;而中国古代神话则显得零乱,只在部分史书与文学作品中常见到神话的影子。文章从两种文明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政治的形成、历史文化与民族特征以及人格结构这五个方面探究希腊神话的系统性与中国神话零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原神话作为原始社会的文化载体,它的原始神话思维特征,以及神话内容中蕴含的"二元对立统一"阴阳相合观念,柔性与阳性原始主义色彩和多元一体神话体系的构建,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由此印证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精神的形成是以中原神话为开端的。  相似文献   

19.
神话根据其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可以大体上分成“原始神话”与“再生型神话”。于明代后期问世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晚期杰作,广泛汲取和融合了远古神话的基本素材和精神资源,同时又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拓和改造,从而成为再生型神话集大成之作,并以小说的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神话文化的基本形态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出现了氏族这一特定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朝鲜的卵生神话反映的则是朝鲜族人由母系氏族时期向父系氏族时期的过渡。朝鲜的三大神话系统(百济神话、高句丽神话和新罗神话)均有丰富的卵生神话形态,其源头之一应该可追溯到徐偃王神话。多大山与深谷的自然环境和游女赘婿之风盛行的社会环境,是朝鲜卵生神话赖以产生的条件。此外,朝鲜很多民族信仰与风俗都和禽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产生了一种鸟崇拜。朝鲜人崇拜鸟,甚至把鸟视作他们的图腾,反映出他们对天神的崇拜,以及对大自然模糊不清的认识。但当时毗邻地区和民族的相近风俗,还是促成了卵生神话在东北亚地区的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