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鸟纹图案出现于商代,而关于青铜器上的鸟纹起源可追溯至史前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对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进行分析,可知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大多呈现为写实形象,而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图案趋向图案化、抽象化;对青铜器鸟纹史前渊源追本溯源,发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纹与商代青铜器鸟纹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彩陶艺术是世界文明的几大瑰宝之一.但多数研究多以考古或是某一时期的文化为目的,对于艺术的起源和史前彩陶的关系问题比较模糊.本文通过对史前彩陶详实考古文献的研究和比较,勾画出了仰韶文化中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彩陶艺术与艺术起源的必然连带关系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在黄河中游典型仰韶文化发展的2000年间,有18处遗址出土约224件玉器。典型仰韶文化包含着一脉相承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及西王村类型三个发展阶段。距今约5900~6200年前,何家湾遗址发现中国境内最早的硬玉质生产工具。典型仰韶文化玉器流行三种造型,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包括穿孔坠形玉器,工具形有刃类玉器,及环、璜一类弧形玉器。豫北冀南地区从前仰韶时代至仰韶时代没有发现玉器,下王岗类型玉器以坠形器为主,大地湾陇东类型玉器以工具形玉器为主,大河村类型玉器以弧形器为主。  相似文献   

4.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文物出版社1961年12月版(7—14页,关于“仰韶文化”部分)。吴汝祚:从墓葬发掘来看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 《考古》1961年12期。方扬:仰韶文化合葬习俗的几点补充解释,《考古》1962年3期。许顺湛:“仰韶”时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考古》1962年5期。张忠培:关于根据半坡类型的埋葬制度探讨仰韶文化社会制度问题的商榷,《考古》1962  相似文献   

6.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陕西关中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出了独具一方特色的陶器文化.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陶器的形制,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陕西华县泉护类型彩陶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彩陶文明.  相似文献   

7.
关于“仰韶文化”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仰韶文化”的研究目前正在迅速开展,讨论的重点集中在“社会性质”和“分类型、分期”两个问题上。一关于“仰韶文化”社会性质的讨论我国各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诸文化所处的社会性质问题,目前考古学界正在开展研究,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便是其中研究得较深入和讨论较热烈的一种。讨论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在晋西南地区分布很广,且非常密集,过去虽然做过一些集中性的考古发掘工作,但要全面认识这两种文化面貌似乎还有一定距离.各地的同期文化除有机联系的相同处外,还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地区性的差异.该地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既受到豫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河南龙山文化的影响,又同时受到陕西同类文化的影响,调查主要针对闻喜县上郭村南与韩家庄接壤的丘陵地区,调查对象集中于三代及三代以前的古文化遗址及遗存,这次调查为认识晋西南地区的古文化面貌以及与河南、陕西二省的文化关系,并且为探索夏文化的渊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半坡类型彩陶,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主要代表,造型丰富,纹饰精美,风格独特.半坡类型彩陶造型只是众多文化类型中的一种,因其延续时间长、造型丰富,对我国后来的陶瓷造型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半坡彩陶对今天的陶瓷发展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类型"是民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着"类型"的争论贯穿于整个民俗学的历史之中。从静态的"类型"研究转向动态的"类型的互文性"研究,不仅是新世纪国际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也是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语言人类学等学科建立对话关系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周口市素有“明代以前无历史”的说法。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对考古学资料的研究,认为周口市的历史从仰韶文化和大坟口文化算起,至今已有5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尖底瓶作为新石器时代陶器中造型独特、功能明确、设计制作巧妙的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虽然其流行的地域局限于黄河的中游、上游地区,也仅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比较多见,但尖底瓶器形与功能的变化、流行区域范围的局限等特征却对研究造物艺术的规律性问题与对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洛地区生动的黄帝传说,密集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河洛地区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和文化旅游的圣地,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和人民群众获得历史知识及增强爱国热情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化隆县群科镇伊沙尔河口的沙隆卡、格尔麻等史前遗址,在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深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青海史前时期从事狩猎采集经济的土著人群与来自东部从事农业经济的仰韶文化人群的交融、青海东部地区史前农业的起源、马家窑文化形成的地方因素、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的谱系和分期等论题,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以1928年为界,中国考古学可分为科学与历史两个阶段。早期考古学带有明显的科学化色彩,这与丁文江领导的地质调查所密不可分。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奠定了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丁文江本人所具备的地质学、古生物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则是促成中国早期考古学科学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康艳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10-112
半坡型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中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器形丰富,多见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彩陶器的装饰纹样采用散点式构图,"鱼纹"和"人面鱼纹"以及由鱼头、鱼身演化而来的几何纹是半坡类型中最具特色的彩陶纹样。半坡型彩陶器造型规正,纹饰简洁生动,富有浓郁的原始气息,是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反映了原始先民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炎黄时代河洛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史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时代。河洛地区指以洛阳为中心 ,西至潼关、华阴 ,东至荥阳、郑州 ,南至汝颍 ,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炎黄时代河洛地区已有了先进的农业经济、发达的文化艺术 ,在经济文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率先开始了由部落社会到原始国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文明研究的角度出发,否定了西方历史学界长期流传着的一种观点:世界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城邦(Polis)。通过分析介绍仰韶文化群和景阳岗古城,认为从世界文明史的意义上来理解《苏州城墙》一书,发现中国古代江南城邦的历史功不可没。再更进一步而言,点明《苏州城墙》对于世界文明中的国家起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