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本质要求。从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求真务实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追求科学真理,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明辨理论是非,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解答现实问题,正确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及其重要性,很多学者论述已非常充分.但如何保障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则少有论及,即使有往往也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想,期望使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4.
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担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第二课堂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明显的优势。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使其成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载体和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相一致的,一定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普及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围绕实现"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建设目标,从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问题入手,进而探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进而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话语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建设,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努力找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成长和成才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强烈的需求点,理应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落脚点,以此作为结合点,正是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求和规律,将有力调动大学生学习、认同和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现实选择,其中重点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本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与现实的必然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专业化宣传普及队伍的主导地位和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中介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而“90后”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提出了各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体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必须科学把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要求,科学总结新时期影响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科学总结、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经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根本举措;研究解决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存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党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要以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契机,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确保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健康进行下去。在此,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之的联系,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大众化,又包括宣传普及的大众化,即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通俗化和普及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回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历史重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既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又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彰现这一理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使人民大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解、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加强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活动,用大众化方法手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个重要维度就是,既要不断提高大众认识,也要切实维护大众利益。长期以来,很多理论工作者往往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单纯视为思想认识问题,忽视了从维护大众利益的这个维度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使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出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够切实维护大众利益,使大众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高度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提高大众认识,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外面灌输给大众。维护大众利益,提高大众认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的一项长期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基本要求是大众性、通俗性、实践性与创新性。高校《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教学是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偏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要求的一些表现,因此,我们应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导向,在《概论》教学中不断探索正确的教学原则与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充分发挥“人”即主体的作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大体可分为先进主体和基础主体两类,前者主要指党政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教队伍,后者则泛指广大人民群众.各类主体在大众化中都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局限性,需要认真对待.只有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各类主体的现实缺陷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从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坚实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视域看,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等团体和个人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和大众,其中马克思主义包括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含马克思主义者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和大众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五四运动后就开启了历史进程,并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诞生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