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最突显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是基于生命的需求。我国的生命教育是舶来之品,其最早源于西方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需要关注生命,使学校教育融入生命的气息。正确看待学校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培养和谐的生命个体,让个体更加焕发生命的灵动。  相似文献   

2.
死亡,长期以来是个禁忌的话题,这无形中给死亡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何挖掘死亡的积极意义来观照学生的生命,是死亡教育的职责。文中从以下方面来阐释死亡教育:死亡教育的涵义、死亡教育的内容、死亡教育的意义,以及实施死亡教育的途径。死亡教育从死亡的角度来关照生命,以死亡为切入点来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彰显出生命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下的教育在重视“何以为生”之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这样一个终极的教育目标。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孤独感的产生,功利主义对教育的统治和理想信仰价值的弱化,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等,使得生命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亟需重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和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建立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开设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在生命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把生命教育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以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行为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教育政策方针的要求、学生异化发展的现象、教育本真的回归的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通过让学生了解死亡,从而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利用绘本开展死亡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能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思想 学生对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自然历程认识不清,生命质量不高,生命无价值无意义,甚至自杀、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达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应是教育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内容应是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生存和死亡;生命教育的途径应是课堂与直观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10.
采取自编调查问卷对几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总体上是理性的.但部分学生对死亡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出现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不统一,同时存在性别、专业及生源地的差异.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汤元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2):104-106
生命教育应以敬畏生命的理念为指导,引导青少年确立“敬畏生命”的道德信念。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就没有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敬畏生命视野下的生命教育要求敬畏死亡,只有敬畏死亡,才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中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不区分生命与生活的生命教育不可能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也必将消解生命教育的问题意识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10所高校进行调查之后,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对死亡与自杀的态度、对生命价值的看法等存在严重问题。然而,在这些高校中,已经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却很少,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学生们急需生命教育,各高校应加强该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已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本文在总结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其内涵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并试图构想生命教育指导下德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罗庆华 《文教资料》2007,(23):183-185
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为生命教育组成部分的死亡教育这片空白急需填补。本人在《祭十二郎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死亡教育尝试,教学从情感入手,调动感官、引导想象,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悲愤、体验作者的伤痛,从而引发他们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是多维度的,包含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认识生命的本质,进而增强生命意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生命教育"这堂真实的大课,思索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死亡”这一看似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很容易进入孩子的生活领域,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日常教育体系中,对于死亡的认知和教育却很少涉及。事实上,不敢触碰死亡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我们可以选择用文学教育的方式温和地对学生进行死亡文学的启蒙教育,用文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认识死亡,试着去了解生命的本来面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让他们在文学的阅读中感受生死之痛,同时也体会到爱、勇气和希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十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的频繁发生,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阐述了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生命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密切关系,并着重分析说明了生命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从而使广大教育者在教学中能有效落实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尊重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激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关怀与促进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学生生命危机行为频频发生,恰恰凸显生命教育的不足.学生生命危机行为具有诱因的阶段性、对象的多样性、行为的极端性和行为的突发性等特征.基于学生生命危机行为反思当前的生命教育,主要困境表征为内涵窄化、泛知识化、体系零散和预见性不足.为进一步预防和消解学生生命危机行为,有必要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重视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提高生命教育的预见性,从而重构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的大学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以生命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为内容的生命教育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的领导、教师、辅导员、党团组织都应承担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