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推荐书目:《三十八周零四天》作者简介:叶倾城,原名胡庆云,湖北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签约作家,其作品发表在国内诸多报刊杂志中。其散文作品有《爱是一生的修行》《倾城十年》《情感的第三条道路》等,长篇小说作品有《原配》《心碎之舞》《麒麟夜》等。推荐理由作为一个女人,你是否对怀孕充满了期待但又忐忑不安?叶倾城的新作《三十八周零四天》是一本关于女性孕育历程的随笔,记录了她从怀孕到生产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鉴赏》2009,(7):17-20,106,107
叶倾城。作家,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湖北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情感的第三条道路》、《住在内农里》、《我的百合岁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其文睿智而有力量.尖锐而又善良温柔。叶倾城的作品用词清新凝练,可谓超凡脱俗、意蕴深邃。她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纸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枷锁》是一部揭示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物成长悲剧的作品。菲利普的成长过程是个摆脱各种枷锁,思索人生真谛的历程。重重枷锁使他的成长充满艰辛、困惑,然而摆脱枷锁并非一身轻松,生命有它应承受的重量。《人生的枷锁》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困惑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背影》自问世以来,颇受关注,被誉为传统父亲正面形象的标杆。作者朱自清以"背影"为独特视角对文章进行切入,感人至深。关于其的评论不胜枚举,主流是从深沉父爱的角度进行文本探究。对此,笔者却认为《背影》是书写一个成年儿子经过内心矛盾挣扎"懂得爱"的过程。本文将从"我"在望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整个过程内心的矛盾点和父亲离开车站这个场景"我"的复杂情绪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一事,告诉我们朋  相似文献   

6.
修爱的法门     
站在书店里,位于书架旁,不需眼角多瞟就能看到一排明亮的黄。那便是叶倾城的新书《爱是一种修行溉她自己说这是送给读者的珍珠,在我看来,却更像是《两游记》中的定风珠一样,给都市里牵绊于爱,心系于情的女孩们一片红尘风暴中的宁静。  相似文献   

7.
<正>《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由夏丏尊先生翻译,丰子恺先生作插图和封面设计。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一三年恰逢夏丏尊先生翻译《爱的教育》九十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志告诉我,要把这本书收入他们编的《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道的选择。他们还说,因为夏先生是我的外公,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点什么。我想:早在《爱的教育》出版的时候,我的爷爷叶圣陶就写了一篇《〈爱的教育〉指导大概》,向小读者介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文学界已经惯用"物欲膨胀"、"人性扭曲"来解读《金锁记》中的人物悲剧;"金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金钱枷锁"、"物质牢笼"的象征指代。然而,在借助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认真审视人类心灵底层的精神需求,尤其是情感需要之后,"金锁"的深层意指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真正困死七巧等人的是不能去爱的无力感,是无法被爱的孤独无望。本文将借助《爱的艺术》从爱的理论切入,从心灵揭秘、灵魂自省的角度重新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9.
作家声音     
正迟子建称故乡的分量之于我就如血液一样"你躺下来看看天空,看看我们兴安岭的天空,这么的蓝,这么的透明。然后白桦树的树冠在顶端,这是雪浴啊,真是一种清凉的感觉,无限美好。"这是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中作家迟子建的独白。迟子建一开始对拍这部纪录片是抵触的。"因为作家的生活,其实还是心灵生活。心灵生活怎么拍?张同道导演很  相似文献   

10.
海外文坛     
正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她和他》推出中文版近日,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携最新作品《她和他》在京举办读者见面会,这是他发表的第17部小说。马克·李维在受访时表示,"我是以视觉化的方式来写书的,我写出的是一种感受,如爱和孤独,这种感受可以跨越国界"。自出道以来,马克·李维保持着一年出一本书的节奏,作品涉及题材广泛,他讨论过友谊、爱情、历史等,而《她和他》则关注的是孤独,"其实在我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的代表作家,毛姆深受当时悲观主义的影响,对西方所谓的"文明"感到十分失望。而在他的三部主要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作者表达了他想要摆脱一切束缚自己的枷锁,从西方文明中逃离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2.
仁者知人,智者善治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仁者知人,智者善治》。读完故事后,我对鲍叔的感触最深。鲍叔此人,我敬之爱之。我敬佩他,因为他谋略非凡,深知"他山之五,可以攻石"的智慧。鲍叔之于管仲犹如伯乐之于千里马。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哥特小说《蝴蝶梦》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口吻向人们描述了一段发生在曼德利庄园扑朔迷离的故事。小说的无名叙述者"我",年轻天真,善良柔弱,成长为一位具备独立女性意识的成熟女性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离不开吕蓓卡的影响。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特别是他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叙述者"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在他那本曾风靡全美一时的《相约星期二》一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这就是大学教授莫里老人在临终前对他说的。《我这一辈子》与《父亲》两篇文章贯穿始终的是爱,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前者中的“我”,是一个可悲的形象,他的一生接受了无数的爱,但这是一种溺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这种溺爱又施予自己的孙子。而《父亲》中小群所接受的爱是一种积极的爱。文章的结尾是极具匠心的,它如同法国小说家莫  相似文献   

15.
近来写字不流畅,思想有点儿空,便主动与一位作家闲聊,想从他那儿找点灵感。而这位作家诚挚地向我推荐柴静新出版的《看见》这本书!作家对我说:"看看吧,绝对是一本‘正能量’的书籍。"柴静现在是名人,虽说我从来对名人的书并不太敏感,但因作家朋友那句"正能量的书籍"的话,我毅然将这本《看见》买家来。当把这本带着油墨香的《看见》捧在手心儿里时,首先,书的封面让我一看便亲切得不能自己,作者那恬静的笑容被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郑振铎(1898—1958),是我国现代作家、文学家。他于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乘船从上海启程旅欧。《别了,我爱的中国》,写的就是作者这次旅欧离国时的景象和感情。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海燕》中的《离别》篇。《别了,我爱的中国》是一篇抒情散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当代学生》2014,(12):4-6
正叶开,原名廖增湖,文学博士,作家,《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出版有长篇小说《口干舌燥》《我的八叔传》《爱美人》等,编著有《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对抗语文》,呼吁冲破狭隘的语文概念,推广经典阅读。"遇见"一群好汉,以及马尔克斯1987年,一个表情紧张而又迷茫的男生,搭乘着一辆需要48小时才能到达的慢车,从广东廉江来到上海。他是家乡那所乡村中学文科班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海外文坛     
<正>川端康成《爱的人们》推出中文版日前,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爱的人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爱的人们》是诺贝尔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收入《母亲的初恋》、《女人的梦》、《有关黑痣的信》等九篇短篇小说。《爱的人们》这部杰出的短篇小说集为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细腻温柔,浑然天成,全书以"爱"为中心,描述了九个关于"爱"的微妙瞬间。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小静老师和可爱的闹闹:你们好!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也是《我爱写作文》的热心读者。我原来最怕作文,并且最怕作文“溜题”。可是,读了《我爱写作文》2013年第3期“访问作家”中的《溜题》一文,我都忍不住笑出声了:原来“溜题”并不可怕,原来作家也有“溜题”的经历呀……  相似文献   

20.
马斐 《焦作大学学报》2014,(1):46-48,53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主人公菲利普在宗教、事业及爱情等方面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处处闪耀着对人类境遇思索的光芒。菲利普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辨,勇敢摆脱束缚自己的多重枷锁,通过自由选择,从压抑中走向觉醒和重生。《人生的枷锁》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欺”理论、“他者”理论、自由伦理观等均有契合,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