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英语"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英语,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而不断演变,并体现在诸多社会层面,是中国文化生态的重要表现。这一点在外宣翻译领域显得尤为突出。以此为据,分析"中国英语"所呈现的新特点及原因,对未来中国语言文化和语言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思红 《高中生》2010,(15):31-31
新课标下的高考英语,题型时有变化。今年湖南高考英语卷就推出了新题型。试卷在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中增加"完形填空二"的新题型。这是一种主观填空题,它"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在8个  相似文献   

3.
李丹  张翼翼 《教学与管理》2012,(12):117-1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与外界沟通的需求与日俱增。在交流的过程中,大量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语言"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英语外来词作为"新语言"的特征之一,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构建汉语语料库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言学界对模因论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英语"。它是一种语言变体,同时也是文化模因,是英语这一强势模因因子在遭遇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时而自然本土化的一种嬗变。基于此,以语言模因的文化空缺为视角,分析中国文化的独特模因与英语语言中国化,浅议"中国英语"形成的必然性以及"中国英语"对世界语言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学生接收新信息能力非常强,这在英语学习中是非常有益的。在英语的学习中,语法作为英语学习最基本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英语语法是针对语句的结构的"规定"。掌握几种"规定",对于学生翻译文章以及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如此,它还能对学生掌握语言的结构起到一定的帮助。为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语言习惯,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英语是一个比较初级的教育阶段,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的语法有需要它来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Peter Tiersma对David Mellinkoff提出的法律英语特点的新解读。David Mellinkoff指出,法律英语是最难学习的专门用途英语之一,原因在于其五大特点:1)古体词的运用;2)外来语的运用;3)语言冗长性;4)语言枯燥性;5)语言准确性。Peter Tiersma对David Mellinkoff的理论进行有力的补充,即:"通俗英语运动"的兴起减少了中古词在法律文书中的使用;拉丁词汇限定用于书面语中而法语词汇则避免使用;语言冗长性、枯燥性及准确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新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地把"写"的要求列入了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中。但是,多年来英语写作一直是高中英语学习中最容易忽视和失误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夏铭 《考试周刊》2016,(10):3-4
高中生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就等于有了明确的方向,学习效果将会完全不同。本文对新教育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秘方"进行分析,呼吁英语教学中对"四勤"和"四多"的重视,并且呼吁高中生用好这个学习英语的"秘方",以此提高英语语言水平以应对英语高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新目标)课程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英语新课标强调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必要的人文教育。要在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角色,设计生活情景中的英语环境,围绕"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特征的教学活动环节,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而且注意学习环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并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合作,共同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品味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新中国进行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下,中国在国际上的活跃度上升,并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增多,这对于英语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贸易往来中是作为官方的语言媒介,在新的战略背景下,"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较以往有所改变,而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因随之改变。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的英语人才需求特点出发,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英语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不  相似文献   

12.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头脑里原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时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促进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阻碍新语言学习的为负迁移。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与英语在语音上差别很大,本文阐述了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提出了针对吴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可见,"语言技能"属于语言实践行为,"语言知识"是对语言实践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对语言运用的理性认识。"语言技能"是"语言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语言知识"又反过来规范和检  相似文献   

14.
温静 《中国教师》2011,(Z1):47-49
<正>新《英语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目标中强调,要"提高学生将英语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同时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渗透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英语报刊阅读课摆脱了语音、语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是一门最需要用"情境"来进行教学的科目,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母语是汉语,英语是新接触的语言,除了在英语课堂上,在生活中,在社会环境下,学生的使用频率都很少甚至没有。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英语教学应当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6.
迁移是头脑里原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促进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阻碍新语言学习的为负迁移.粤方言与英语在发音上差别很大,给使用粤方言的人在英语语音习得上造成困难.通过对粤方言与英语语言在语音方面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迁移的因素,也能尽量减少粤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勤 《考试周刊》2008,(17):146-148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促进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阻碍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负迁移.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论述了泗阳方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迁移作用.通过对泗阳方言与英语语言在语音语调方面进行对比,找出迁移的因素,尽量减少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泗阳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荒原蚁丘》中阿契贝在标准英语中嵌入未被翻译的词汇,句法融合和语符转换等策略对帝国中心语言进行重写和改写,一方面是说明他使用的"英语"即地方英语是有别于标准英语的一种"新英语",以此彰显文化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说明地方英语文学文本中使用的方言口语的词汇、语法形式本身就是文化真实性的体现,从而颠覆帝国中心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真实性"和"中心性",达到重塑非洲文化身份和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胡洋 《辅导员》2011,(3):69
英语是一门"说"的语言,语言是一种交际的艺术,学生能否掌握一门语言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的引导。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搞好英语教学,首先得扮演好课堂教师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20.
吴萍萍 《成才之路》2013,(25):32-33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的"读"和"写"达到八级目标,江苏省英语高考推出的任务型阅读,目的就是在综合检测学生的读写能力。该题型充分体现了"注重考察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探索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