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大学校园网络舆情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从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入手,分析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潮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正确引导和监督大学生在网络舆情环境下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营造和谐校园和培养高校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的引导也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引导。网络舆情作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探析网络舆情的发展与大学生成长的契合点,更好地把握网络舆情的变化,进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相似文献   

3.
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讯技术为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这一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创新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精心设计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主动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监控及舆情分析工作,积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俨然成为高校舆情的主要阵地.新媒体时代下,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必须要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问题成因以及正确处理高校网络舆情的"堵与疏"的关系,综合多种因素,进一步对高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综合研判,并找出...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微博已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微时代"。本文从阐述"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出发,分析微博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面临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集中表现在宣传思想阵地拓展更广,宣传思想队伍要求更高,大学生群体思维更活跃等方面。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推进党的宣传思想在校园和网络阵地的渗入,实现网上网下互通驱动;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宣传平台建设、校园先进文化创建等重点阵地建设,不断筑牢宣传思想工作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加深刻,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口香糖思想"特征,即具有重复性、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特征,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需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丰富活跃学生健康良好的业余生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网络舆情视域下,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机制的构建,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途径:筑牢网络阵地,规划和建设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题网站阵地;建设一批网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工作队伍并完善其工作机制;掌控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表现出复杂的趋势,进入“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从“微媒体”这一视角出发,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及其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出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创新路径。文章提出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管理策略,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标同步于网络舆情引导中,构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研判能力,提升网络道德品质,提高网络舆情素养,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使教育成果通过网络舆情引导实现知行合一,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厘清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探寻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随之发生改变,也促使传统的高校舆情状态发生变化,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影响.文章从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可以有效提升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舆情状态发生大幅度转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地挑战。现如今大学生思想思维更加多元化,高校需以全新的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确保在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可减少甚至消除大学生从网络接受到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提供适应学习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当前,以微信、QQ、微博等为主的社交软件和移动社交平台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软件的普及和移动社交平台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微时代",互联网因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受到了年轻人尤其是广大高校大学生的欢迎,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探索与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领域展开相关研究:首先是对"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阐释,其次是对"微时代"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进行探索,最后对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给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网络廉政舆情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优势特点及存在问题,从提升思想认识、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立网络廉政信息平台等几方面提出加强开放大学网络舆情管理的建议和路径选择,助力新媒体时代下的开放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高校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高校的突发事件大都与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微信普及的时代,大学辅导员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把门人"的角色技能要求提升。这些挑战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诸多机遇。高校辅导员要转变工作模式,提高运用新兴媒体技能,学习立体多元的沟通方式,利用微信搭建思政教育新阵地,加强大学生舆情思想引导,创造"师生交流,亲密无间"的新态势,做好高校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是守好意识形态主要阵地、打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和储备时代所需专门人才的需要。但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网络存在虚假信息、高校管理人员舆情治理意识薄弱以及舆情治理能力匮乏等问题。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的现实困境,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并从遵循治理目标、筑牢危机意识、划分类别等级和培育中坚力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舆情治理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新挑战。文章通过呈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总结辅导员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辅导员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