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方心理学关于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交焦虑障碍是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症的第三大心理障碍。国内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就西方心理学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述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对国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宁  龚平 《文教资料》2007,(32):94-95
目前,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障碍已成为美国社会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症的第三大心理障碍。未成年人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而社交焦虑障碍现已成为了这一群体的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因此,研究社交焦虑障碍的成因与防治机制,并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提出防治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鸣 《考试周刊》2013,(77):166-167
儿童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情绪障碍.儿童社交焦虑障碍的起病原因复杂多样,既有遗传、行为抑制、认知等内部原因,又有父母教养、负面生活经历和创伤性的社交经历等外部原因.因此,对社交焦虑障碍儿童的评估需考虑儿童的个体与主要成长环境两个方面,以达到全面了解儿童情况的效果.本文对儿童社交焦虑障碍的成因进行了介绍,以期对今后的儿童社交焦虑障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甘肃省3 446名(其中寄宿生1 367名)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寄宿小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小学男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中小学生,回族中学生的社交孤独感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中学生完美主义与社交关系之间的关系,提出改善中学生社交关系的建议与对策。实验结果表明:中学生完美主义与年级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中学生完美主义与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相关;中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社交关系上有显著差异;中学生完美主义与社交关系总分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只是接近显著(0.054)。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恐师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少数中学生害怕交往或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障碍,尤其是在与老师交往时。如某中学生张蕾,由于性格内向,在同学间的交往中尚能比较自然,亦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与教师交往时,往往表现为面红耳赤,词不达意,就连自己迟交作业的  相似文献   

7.
对郑州市中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影响因子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社交网络成瘾,且初中生成瘾倾向高于高中生。上网年限与时间越长,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越严重;上网获取的信息越多,社交网络成瘾程度越低。而且,上网年限与时间能很好地预测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视觉策略的意义 1.视觉策略的定义 视觉策略是一种采用视觉信息,例如文字、图像、照片等来协助、促进儿童的理解、沟通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有言语表达和沟通障碍的人,如自闭症、失语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智能障碍、阅读障碍、情绪障碍、语言障碍、语言迟缓、脑瘫等,作用明显.对于在语言沟通、社交、情绪和行为方面存在严重障碍的自闭症人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改革关键期,青少年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适应能力.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在心理学、医学、体育学等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仅局限于原因分析、问题类型、理论性对策建议的倡导,未能将当前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没能较好地给出最适合青少年缓解社交焦虑障碍的恰当方法.因此,本文试图以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社交焦虑障碍问题为切入点,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在整理现有社会工作介入社交焦虑障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重点、介入目的、介入效果等方面,总结出较适合缓解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途径,以期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提供有效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村中学生特殊的背景,在其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冲突或挫折都会很容易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出现,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和障碍。因此,对于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疏导,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值得引起广大农村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仫佬族高中生人际信任状况,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信赖他人量表(FPS)对483名仫佬族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仫佬族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偏高;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身子女的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非单亲家庭学生的人际信任优于单亲家庭,且在信赖他人量表上差异显著.乡镇学生的人际信任优于农村,且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的社会分层和教育机会获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通过对10个城市40所普通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了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分层的状况:城市和中高阶层家庭’的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重点中学,而农村和低阶层家庭的学生多在非重点中学。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学生家长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较量。显示城乡二元、重点非重点二元的学校制度,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分层制度,重点学校制度存在一种复制和扩大社会阶层差距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商和人格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农村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成绩优秀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在人格的敢为性、自律性、有恒性、独立性、忧虑性、紧张性上差异非常显著,他们的成绩是智力与非智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建议通过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德育心理学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历史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居于中等水平;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而生源地差异显著,城市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01);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历史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历史成绩明显优于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生(p<0.001)。因此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历史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提高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高其历史成绩。  相似文献   

15.
用自编的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抽取1086名初二和高二学生作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在各维度上的得分依次为:广泛性、策略性、困扰性、礼节性和主动性;(2)在异性同伴交往的性别特征方面,女生在困扰性和策略性方面得分较高;男生在总均分和礼节性上得分较高;(3)在异性同伴交往的年级特征方面,初二学生在困扰性、策略性、广泛性和总均分方面得分均高于高二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发展中,学校、家庭等对其有不同影响,其中校园氛围、家庭氛围、自身素质居于影响因素前列,城乡、性别、初高中阶段因素对其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如何有效利用并合理发挥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对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进行合理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湖南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深入开展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调查湖南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SCL—90量表随机对157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城乡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0.56%,其中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有3.69%。比较显示,农村与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城乡中学生各年级间心理存在显著差异,农村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一和高一,而城区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三和高二。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不容乐观,也不宜悲观。各因子分中,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两因子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抑郁和精神病性两因子也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高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浙北城乡结合处农村中学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提出方言区农村人们交际时的语码选择、农村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等问题,探讨提高方言区农村普通话水平的理念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编制量表,调查长沙市初中生,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发现,如,总体来看,学生安全的需要满足状况得分最低;重点中学学生在交往方面的满足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中学;来自农村的同学与来自城市的同学相比在安全感上差异极显著;和睦的家庭对于初中生特别重要,它从各方面影响着学生需要满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学校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击。尤其是农村学校中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学校法纪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和教育思路的探讨,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和学校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从而减少农村学校中的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