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以文化旅游大市安庆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加强文化资源开发、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实施政府扶持战略可以加快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安庆市旅游产业进行正确定位是加快安庆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庆旅游发展应突出文化主题,大力开发观光休闲、商务度假市场,培育学生市场,构建圈层空间结构的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开拓境外旅游市场。安庆旅游形象定位于文化旅游、现实旅游、历史文化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安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安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安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古皖文化资源、佛教禅宗文化资源、戏剧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对安庆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一要加强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人才的培训;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三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一般较为注重英语语言教学及欧美文化传输,而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景区景点所承载的地方本土文化关注甚少,中国文化和地方本土文化在教学中有所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涉外旅游的发展。结合安庆市的旅游资源,尝试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安庆市本土文化。精选教学内容,蕴含安庆本土文化;改革教学模式,融入安庆本土文化;强化实践教学,渗透安庆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5.
安庆旅游业发展存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优势,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深度不够、高端旅游产品匮乏和旅游形象定位矛盾突出问题。从强化安庆市旅游形象、开拓旅游市场、重视节点工程建设三个方面就可以发挥安庆市旅游业优势,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安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安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基础设施差、组织机构不建全、体育旅游人才匮乏等问题。历史悠久的安庆是皖西南文化教育中心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荟萃,形成了有利于体育旅游开发良好的社会环境。安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要强化政府主导功能,积极推进体育旅游体制改革与创新,尽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开设体育旅游专业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7.
旅游深度开发及转型升级,关键是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注重特色化,提升吸引力,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和形式。“慢旅游”迎合了新形势下旅游市场的需求,它的发展既有利于鲜明区域形象和打造独特品牌,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更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近年来,新乡市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产业活力不足,亟待进行旅游业深度开发及转型升级。新乡市应跟进“慢旅游”休闲消费热点并进行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在南太行山水和牧野文化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开发慢旅游产品与项目,同时在慢旅游发展中加强与乡村旅游、夜旅游、主题公园等业态相结合,以实现旅游产业时空的融合及拓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安康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力度以及文化资源对旅游产业的推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地方文献涵概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资料,在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挖掘和充分利用安康地方文献,有助于提升安康旅游项目的文化品味,促进安康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综合性特征的本质要求。瓯江文化融入丽水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能促进丽水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文化挖掘不深、开发层次低和市场运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对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节庆活动市场运作程度、增强对经济的关联带动性,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措施,以及“瓯江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域集中式、专题线路式和主题附会式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内的四市(黄冈、信阳、六安、安庆)人文类资源较自然类更为丰富,同时又各具特色;四市相比,安庆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竞争力最强,其余依次为六安、黄冈、信阳。大别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是:“区域联动、规划带动、形象驱动、投入拉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的道风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尤 《文教资料》2009,(13):44-46
中国画与道家文化和禅宗素有密切联系。禅宗是佛教与本土道家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的佛教教派之一。在长期的绘画演变发展中,道家文化和禅宗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重要的内在作用。本文旨在分析道家文化和禅宗对我国国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8年湘西苗族民歌被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近年来它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值。本文从苗族民歌的人文资源、生态文化、活态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基于文化旅游的湘西苗族民歌的依托模式、导向模式、保障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湘西苗族民歌保护与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焦作市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的品牌,加快促进非遗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融相生,非遗资源影响下的焦作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文旅融合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对焦作市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开发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针对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哈尼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祖辈世代聚居地区目前还处于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文章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同基石"文化旅游形象"为突破口,对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产生的根基——各种类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初步梳理,提出哈尼族地区"文化旅游形象"概念在对推进哈尼族整体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促进哈尼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关键作用,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6.
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高度关联,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属性。为探寻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宜春市为例,在对"旅游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支持"三大融合发展动力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相互依存、共生互融、相互促进"三个层面详尽阐释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并探讨了"大型项目带动、特种品牌引领、文化特色突出"三种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基于此,提出宜春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有效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完善管理体制,引导产业融合;实施资源共用,拉动产业融合;依托市场共享,推动产业融合;推进功能共融,提升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7.
在大别山旅游文化开发中,禅宗文化是其重要的资源;对于湖北黄梅县四祖寺、五祖寺及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师,人们耳熟能祥,但对禅宗在鄂东的诞生、祖庭的创建及教义的传播和发展,人们还知之不多。全面介绍道信习禅、弘禅,在西山、东山创建禅宗及五祖、六祖对禅宗的发扬光大,有利于人们了解禅宗在鄂东诞生发展的历程,从而弘扬了禅宗文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漳州文化的实证研究发现,移民文化、边界文化、流域文化、海陆文化演化共同构成本地区文化变迁路径的四个方向,其文化层次包括艺术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等.依据自然、经济、社会变迁背景提出了纵横产业融合、慢文化旅游开发、区域旅游竞合、现代服务业升级等旅游开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凤凰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对接世界旅游新潮流,为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创新的空间,本文从凤凰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和重点、文化旅游开发原则、文化旅游开发定位和凤凰整体文化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凤凰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对凤凰文化旅游的再发展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安庆师范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戏曲之乡、文化之邦、禅宗圣地"的美称。安庆也是安徽之源。安徽省的"安"即取自安庆,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一字加在一起就是"安徽"。安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现在的校址为1897年的敬敷书院旧址,敬敷书院1901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28年成为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16年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学校所在的皖西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大别山革命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