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纯真年代》抒写了一段以阿切尔和爱伦爱情悲剧结局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故事。男主人公阿切尔在其理想主义驱使下对旧纽约风俗的反叛,也体现了小说作者当时的价值观取向。《纯真年代》是美国"风俗小说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作为女性主义者,华顿对她作品中的女性分析达到了  相似文献   

2.
论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的女性意识,它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她尤其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的心理体验。文章选取莫里森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三位黑人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揭示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的真正含义:那些被认为是"丑女人"的黑人女性其实就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们是黑人自我的代表者、引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她在早期的作品里主要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后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了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赞赏女性的才干。关注女性的命运。同情女人的不幸遭遇,是曹雪芹女性观的核心。提倡自主婚姻,倡导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婚恋观是曹雪芹反对男尊女卑,抨击封建礼教的基本观点。《红楼梦》通过无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唤女性觉醒。期盼女性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叙事学于1986年由美国学者苏珊·兰瑟提出,它旨在改变女性被边缘化的地位,关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着重分析女性作家在话语层有别于男性作家的表达。这些都为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莱辛的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通过突现的女性声音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表达女性话语诉求,将性别政治寓于叙事之中,以此改变女性被边缘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科琳·麦卡洛前期作品为研究依据,对女性生存空间及为此进行的抗争进行解析。反观作者女性主义思想演进过程,揭示了麦卡洛对女性生存与命运的关注,对轻视女性生存空间诉求的父权制度的否定,以及她对妇女社会地位与存在意义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位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始终关注着女性生活,这些女性一般具有悲剧性的命运。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比较,萧红没有简单地写对妇女的同情,而是从自身的体验对妇女的解放投以深切的关怀,表达了她与众不同的女性情怀。  相似文献   

9.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形象,这些妇女性格差别显著,个性鲜明突出,显示出福克纳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福克纳对女性的态度却是极其复杂矛盾的,他对女人既尊敬、赞美、爱慕又憎厌、鄙视、恐惧,既同情她们不幸的命运,又批评她们乖谬的行为,在他心目中女人既是纯洁的天使,又是害人的妖女,美国南方特殊历史文化传统,清教主义思想,南方的妇道观都影响了他对妇女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王雅萍 《文教资料》2010,(21):25-27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对生态问题和黑人女性的关注一直是作品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紫颜色》、《父亲的微笑之光》和《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与自然在父权制社会中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探索了姐妹情谊与男性觉醒,具有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赞赏女性的才干,关注女性的命运,同情女人的不幸遭遇,是曹雪芹女性观的核心。提倡自主婚姻,倡导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婚恋观是曹雪芹反对男尊女卑,抨击封建礼教的基本观点。《红楼梦》通过无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唤女性觉醒,期盼女性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13.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的短片小说。他在小说当中刻画了一个浑身散发着悲剧气息的女性角色。而造成这一女性角色命运悲惨的原因,以女性主义视角来看,是因为当时社会由于受父权制的影响而忽视且压迫女性,此外,人物所处而的阶级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因素。通过对爱米丽这个悲剧角色的描写与铺展,福克纳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透露着他对爱米丽这一女性角色的关注,关注她的生活状况,关注她的爱情,也关注她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4.
梅娘 2 0世纪 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著的女性意识 ,它关注女性 ,同情女性 ,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 ,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 ,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衡哲是五四时期最早传播与借鉴早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女性苦难的同情,并针对现实,对女性如何摆脱其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开拓意义就在于很好地融合了早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张,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绮颜 《海外英语》2010,(2X):134-135
现代女性主义者认为,简·奥斯丁是最早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女性个人反抗的最初体现。该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四位女性:伊丽莎白.班纳特,夏绿蒂.卢卡斯,吉英.班纳特及彬格莱小姐的性格、命运对比,揭示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原因。同时,该文还以伊丽莎白的女性形象,班纳特先生的父亲形象及《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体现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多部作品都以女性为主题,描写了妇女在残酷冷漠的社会中被压迫的悲惨命运.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女性主义代表作家".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作者就以抽象的语言,不同于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的刻画方式描写了主人公埃里卡·科胡特的被压抑扭曲的人生.本篇文章将以女性主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托尼·莫里森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评论界获得极大的成功且受到广泛的关注.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黑人在悲惨命运中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这部史诗般作品进行解读,揭示美国黑人主体身份的重构以及一个不同民族与性别的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为苔丝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不公而大声疾呼。哈代把当时舆论界称之为“淫荡的杀人犯”的苔丝歌颂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哈代的妇女观迥异于当时那个时代.当我们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像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并非命运的捉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人性的呼唤--梅娘小说的人道主义及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并称“南玲北梅”的梅娘,其小说高举人道主义大旗,体现了她同情弱的博大胸襟;同时,其作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关注女性,为女性命运呐喊,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进行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