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不了”和“V不下”是外表结构相似的动补结构,但是对“V不了”的综合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从“V不了”形成的前提条件,“V不了”在语法、语义、语用上的特点这些方面对该结构作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艳丽 《文教资料》2011,(34):37-38
“爱V不V”结构是汉语中一个半固定的习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从构式语法来看,“爱V不V”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表达听凭义、听凭义兼不满的情绪及对人或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等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3.
“V起”与“V起来”在语义上相似,但句法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语体选择上也存在着殊异。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V}起”是一个标准的韵律词,并且有词汇化即成为复合词的趋向,而“V。起”则是不合法或是不常用的结构。无论是“V起来”还是“V。起来”,它们都只能是短语,没有成词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6.
“×上×不上”“×下×不下”是新疆汉语方言中一种表示估计的特殊句式。它们的构成方式颇具特色,表达的意义亦很丰富。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一、有关这种句式的特点;二、两个句式所表示的各种意义;三、句式中“×”与“上”“下”的搭配能力以及搭配后构成的形式所含义项的分析和归类。“×上×不上”“×下×不下”句式中的“上”“下”都是表结果的趋向动词,“上”读[xa〕,“下”读[xa],“×”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关上关不上(关得上关不上)/冻上冻不上(冻得上冻不上),写下写不下(写得下写不下…  相似文献   

7.
动词重现紧缩句是汉语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句法结构。在考察“V1也V1P”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结构中后现动词带宾语与带状语、补语的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解释不对称性;分析与结构相关的标记模式及“V1也V1P”结构不对称的显著性。为进一步研究动词重现紧缩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很)V人”使役结构是中原官话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与一般使役结构相比,“(很)V人”使役结构中V、“人”、“V人”等都有着自己的显特征:V为非自主谓词,但与一般使役结构中的非自主谓词相互对立;“人”为无指成分;“V人”具有描写性。  相似文献   

9.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不V了”是个多义格式,分别表达“谢绝”、“打算”和“变化”的格式义,但它们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笔者分析了“不V了”结构的语义差异及“不V了”结构的句法差异,最后总结了“不V了”结构在句子运用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V上”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上”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结构,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丰富多样,这些意义不但与结构中动词的意义密切相关,也与“上”的意义及其发展演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对结构整体意义的分析还是对“上”的虚化过程的探索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镜花缘》中的语言结构,有助于掌握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一些语言特点。《镜花缘》文本中有大量的“一V”形式类型,这些类型有的可以构成动词性的“一V”结构。由这种“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有的语义是自足的,我们把这类“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叫完全句;有的语义不是自足的,这类“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只能作为一个小句存在,还需要后置句作为另一个小句在语义上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整个语义才完整,我们把这类“一V”小句叫不完全句。在“一V”结构构成的不完全句中,后置小句与“一V”小句至少存在五种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能性述补结构中,否定式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强势。本文以普通话与方言作比较,讨论了“V得C”与“V不C”在使用频率、结构形式、语法意义上的不对称现象,并说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据。  相似文献   

14.
先秦汉语中“V1而不是V2”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V1与V2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5.
句法结构“想V不想V的”和“想(V)不想V”在语表形式上、语义、语法、语用上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8.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的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短持续动词可以出现在三种格式中,长持续动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才能进入三种格式中。  相似文献   

19.
钱召 《学语文》2010,(5):45-45
“好V”和“好好V”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常见格式,如:“好V”:好看、好吃;“好好V”:好好听、好好休息。“好V”和“好好V”.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时常有偏误.原因在于“好”的语法意义比较多,而“好好V”不仅存在读音问题,还有层次问题,凡此,都需要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不同时期“下”的历时演变,“V下”短语的语义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语义衍生过程与心理认知密不可分。本文在对“V下”短语语义结构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历史时期语义发展演变历程,构建“V下”短语历时语义演变网络模型。基于拓展概念隐喻理论,对“V下”短语历时语义演变过程中的空间隐喻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V下”的发展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