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及学业成绩测验对吉林省四所地方高校的1170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经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倦怠存在年级、专业以及家庭来源方面的差异;学业成绩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及学业成绩测验对吉林省四所地方高校的1170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经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倦怠存在年级、专业以及家庭来源方面的差异;学业成绩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连蓉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四所地方高校的1170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高师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通过差异检验发现: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的学习倦怠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存在显著学习倦怠差异;农村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以及倦怠总分方面都显著低于县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21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被试,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成人本科生学习倦怠情况,以及成教生和普教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处于中等水平;成教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均高于普教生,其中学习倦怠总分及学业疏离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低于大一到大三。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285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及关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一般,而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有显著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其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可以通过赋予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消除其学习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纬度上,行为不当每题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四个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学习倦怠的学生其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倦怠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都有消极影响.(2)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年级学习策略总体和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获得奖学金者的学生学习策略优于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倦怠的程度.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其学习倦怠不同,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学习倦怠是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而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态度与行为。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260名高职农林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量表》及《学习倦怠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显示:14%的农林生存在重度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学校及社会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男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女生;学习倦怠与年级呈正相关,即三年级学生倦怠水平较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倦怠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业压力与社会就业压力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学习倦怠理论的研究,运用测量法和访谈法就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000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及专业类型上均存在差异性;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个人及人际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385名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存在学习倦怠倾向,在量表的三个维度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性别上,女生学习倦怠程度要低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最为突出,三年级学生的成就感最高;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学习倦怠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高,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的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10.
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倦怠是一种持续的、负性的、学习相关的状态。采用问卷法对415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师范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男生在总体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上显著高于女生;理科学生的行为不当显著低于术科学生,但其成就感低显著高于文科和术科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支持在社会支持中是当前师范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