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是直接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人才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能否实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将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升到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通过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和谐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权益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要靠国家的相关政策更要靠完善的法制。当前社会中还存在着就业歧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科学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就业的不同阶段,都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逐步形成保障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对毕业生职业指导关键要从实践上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指明发展方向,加强自我培养,提高岗位胜任力和市场竞争力,共同实现高校办学目标和大学生个人职业理想。在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创新职业指导模式、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岗位模拟机会、建立评估机制等措施,实现毕业生和谐、持续就业。  相似文献   

4.
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全走向市场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对促进我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近几年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情况,着重就如何正确引导、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和机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还远未达到我们理想的预期。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基层就业现状,探讨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合理配置并开发利用好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强调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直接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是整个就业中的重点。我们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批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多方面入手,着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开拓就业的新途径,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连年攀升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既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匮乏的有效路径。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过程中存在政府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高校引导力度不够、毕业生主观就业意愿不强等问题。在对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政府、高校、毕业生和基层组织四个层面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推动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引导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责任。以人为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杨芳 《教育与职业》2007,(24):49-50
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党和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阐述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策略,对实现高校毕业生和谐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要。专科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主要以从教、从商为主,在基层就业的人数较少,在城市临时就业的人数较多。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观念滞后,基层就业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差。树立多行业就业及和谐的就业观、增加基层就业岗位的设置、提高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基层就业的软环境以及树立基层就业服务意识,对促进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基层就业。但让我们值得深思的是,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三者入手,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寻三者各自具体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的积极措施,希望能够达到合理地引导人才向中小城镇和农村流动,使基层引进人才、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全走向市场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对促进我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应在明确近几年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就如何正确引导、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不仅是关系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发展繁荣。本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从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讨了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董娜 《教书育人》2012,(9):25-27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而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高校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16.
以和谐理念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令学生焦心、家长揪心、社会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全新的就业形势,如何树立和谐的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促进大  相似文献   

17.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转变就业观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政策环境着手、确立新思路、建立新机制、探索新规律、寻求新突破,使更多的毕业生实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8.
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广大基层引进人才难。如果能顺利地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促进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一.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障碍及其主要原因(一)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较高。第一,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考大学成为学生读书的目标,体面就业成为上大学的目标。特别是基层的学生,本来就想逃脱基层的困苦,期望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第二,虽然扩招了,很…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时代的召唤,是在当前形势下解决就业难题的必然要求,是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然而客观的情况是重庆高校毕业生不太愿意面向基层就业,这里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民生工程,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形势研判;从顶层设计入手,确立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从综合施策角度,保目标、抓重点、促机制。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适应新常态、打造升级版、完成三个转变,通过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实现就业工作目标,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